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为儿童混合散光随年龄增加的屈光改变情况,探讨近视加深、远视减轻和散光的改变规律。方法对我院门诊63例混合散光儿童的屈光状态定期散瞳验光、配镜、弱视治疗,对比不同时间检查结果并记录,连续观察三年以上,平均3.94年。结果本组63例121眼中有106眼的近视度数增加,占87.6%;48眼变为复性近视散光,有9眼变为单纯近视散光,有64眼仍是混合散光;有62眼散光度数不变,占51.12%;有32眼散光度数增加,占27.27%;有26眼散光度数下降,占21.49%;有90眼散光轴不变,占74.38%。第一次验光后诊断有弱视102眼,占84.30%,经戴镜、弱视训练等治疗3年后,102只弱视眼的矫正视力均达1.0以上,弱视治愈率达100%。结论儿童混合散光应定期验光复查,至少每半年散瞳验光一次,定期了解屈光状态,及时更换合适眼镜。

  • 标签: 儿童 混合散光 屈光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囊肾瘤/肾混合上皮和间质肿瘤(ME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7年期间收治的7例囊肾瘤/MEST患者资料,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7例囊肾瘤/MEST中女性6例,男性1例,年龄36~62岁。肿瘤切面为边界清楚的多房囊实肿瘤,镜下囊腔互相不相通,内附扁平和钉突状上皮,囊腔间隔可见卵巢样间质或显示平滑肌分化的纤维,偶见致密的胶原。免疫组化纤维间质ER(7/7)弱阳,PR(5/7),Vimentin(7/7),Desmin(4/7),上皮CK(7/7),AE1/3(7/7)。结论肾脏囊肾瘤/MEST是一种罕见的复杂肿瘤,我们对其的形态学认识还远不够,需要更多病例学习。

  • 标签: 囊性肾瘤 MEST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混合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混合酸中毒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联合连续血液透析治疗,分别测量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后12h、24h、48h生化指标以及酸中毒指标的变化,记录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有效血浆渗透压、血K+、BUN、SCr和Glu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h有效血浆渗透压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12h血K+、BUN、SCr和Glu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Na+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Lac呈显著下降趋势,PH、CO2CP呈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hLac、PH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12hCO2CP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连续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混合酸中毒疗效满意,能迅速改善内环境,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酸中毒,且安全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混合性酸中毒 连续血液透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混合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将86例混合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混合高脂血症能全面改善血脂变化,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结合药物。?

  • 标签: 混合性高脂血症 阿托伐他汀 罗格列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疗法对儿童假性及混合近视眼防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治疗的360例假性及混合近视眼儿童进行回顾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采用滴眼药水、近视眼治疗仪、用眼指导和饮食指导进行治疗;对照组180例仅采用滴眼药水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疗法在防治儿童假性及混合近视眼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疗法 假性近视 混合性近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高脂血症的疗效,并总结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混合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联合使用非诺贝特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TC、TG、LDL水平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停药后好转。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不会s损伤肝功能,临床价值高,值得肯定使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非诺贝特 混合性高脂血症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菌胶囊与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交替序贯疗法治疗混合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混合阴道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给予两组患者采用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乳酸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疗效较对照对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基本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乳酸菌胶囊与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交替序贯疗法治疗混合阴道炎疗效显著,治疗方法简单,用药方便,安全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酸菌 硝呋太尔制霉素 交替序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行TST术后5年的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分析TST术后5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课题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5月期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普外科行TST手术的90例患者,定期电话及门诊回访术后5年的恢复情况。结果对TST术非常满意20例,满意31例,一般29例,不满意患者有8例,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肛裂、肛门坠胀,复发,出血等症状。结论TST手术相对比较安全,术后5年临床效果较满意,更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混合痔 TST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嵌顿混合痔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58例急性嵌顿混合痔病人,总结护理体会。结果58例患者痔块完全回缩,有效率100%。术后未见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排便困难、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均为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急性嵌顿混合痔起病急,患者痛苦重,手术治疗应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复发。

  • 标签: 急性混合痔 嵌顿 手术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护理干预对环形混合痔PPH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将80例环形混合痔PPH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肛肠科常规护理,前瞻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指导、腹部按摩、饮食指导、疼痛护理、针灸等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结果前瞻护理干预组出现便秘者2例(5%),未出现便秘者38例(95%);常规护理组出现便秘者11例(27.5%),未出现便秘者29例(7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O1)。结论前瞻护理干预对预防环形混合痔PPH术后便秘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便秘 PPH 环形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索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静脉曲张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局麻下采用四步注射法治疗396例内痔、静脉曲张混合痔患者。结果术后1~3年随访105例,仅3例晚期内痔复发。结论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内痔、静脉曲张混合痔效果满意。

  • 标签: 消痔灵痔四步注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配止痛混合液对放射食管炎的防治作用。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100例需行放射治疗的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放疗1周开始口服止痛混合液(五维他口服液500mL+维生素B12注射液5mg+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2%利多卡因注射液500mg),三餐前20min缓慢口服15mL,直至放疗结束,并在放疗反应严重时加用静脉输液抗炎。对照组出现放疗反应后给予静脉输液抗炎对症支持治疗。结果采用止痛混合液可有效降低放射食管炎的发生率并减轻症状(P<0.05)。结论放射治疗采用止痛混合液防治放射食管炎疗效确定、安全简便、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放射性食管炎 止痛混合液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新的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的价值,解决混合痔术后疼痛,出血,创面水肿,肛门不适等并发症,确保术后肛门功能正常。方法5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结果治疗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减轻术后伤口疼痛,创面水肿,排尿排便困难,肛门不适等并发症,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改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混合痔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疗程短,疗效好等优点。

  • 标签: 混合痔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脐血血浆(cordbloodplasmaCBP)在植物血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PHA)诱导脐血源T淋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脐血血浆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脐血单个核细胞分为CBP+PHA和PHA两组,检测两组细胞增殖率及免疫表型。结果CBP+PHA组细胞增殖指数低于PH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胞表型都以CD3+、CD4+为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脐血血浆对脐血源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影响不明显,可能与RPMI1640培养体系具有相似的效果。

  • 标签: 脐血 T淋巴细胞 增殖 分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