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说明彩超监视下水(等渗盐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是世界上非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方法将Foley’S管与T型管相连,将Foley’S管插入患儿肛门,气囊充气。T型管一端与血压计相连,另一端用注射器按规定压力注入温度为38度±2度的等渗盐水,与此同时彩超探头在腹部跟踪小儿肠套叠肿块的影像变化。结果本组207例,彩超诊断准确率达100%;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达99.5%。本文提出了新的复位适应症,新的复位压力标准,详尽描绘了回盲型、回结型、回回结型,小肠肠套叠复位的影像变化。在207例中回盲型肠套叠102例,占49.3%;回结型肠套叠92例,占44.4%;回回结型肠套叠12例,占5.8%;小肠肠套叠1例,占0.5%。结论本组207例,彩超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准确率为100%,我们认为彩超是小儿肠套叠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本法治疗小儿肠套叠不仅扩大了复位的适应症,避免了X线对患儿的影响,是一种无损伤性治疗。而且复位中影像比X线下空气或钡剂灌肠更清晰,复位成功标准更明确。本法复位中可对回盲型、回结型、回回结型、小肠肠套叠做出准确诊断,由于整个复位过程均在直视下进行,医师能确切掌握患儿的呼吸、腹胀变化及全身状况,对患儿更安全,复位中肠穿孔时避免了空气灌肠复位并发肠穿孔时产生的爆炸性休克,且处理简单、确实,我们认为该法明显优于X线下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世界上非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监视下诊断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经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48例患者资料。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准确率达100%,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95.8%(46/48)。结论超声对肠套叠可早期诊断,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简便、迅速,为临床治疗肠套叠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肠套叠 超声 灌肠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套叠(II)患儿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影响水压灌肠(HPE)治疗179例II患儿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可见病程、灌肠水量、灌肠时间皆为影响疗效的因素,成功组和失败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0.138)、灌肠水量(OR=0.996)、灌肠时间(OR=0.922)等三项因素和HPE治疗II患儿密切相关,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病程、灌肠水量、灌肠时间等三项因素为II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小儿 肠套叠 水压灌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的复位压力与患儿个体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4月至2014年07月住院治疗的小儿肠套叠180例病历资料,按照性别、年龄和套筒位置分别进行分组。分析复位压力与患儿性别、年龄和套筒位置的相关关系。结果性别分组间的复位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性别与灌肠复位压力无相关关系;年龄分组间、套筒位置分组复位压力有显著性差异且相关系分析显示年龄和套筒位置与灌肠复位压力具有相关关系。结论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的复位压力与患儿年龄具有正相关关系,与患儿的性别及套筒位置无关。

  • 标签: 水压灌肠 肠套叠 性别 年龄 套筒位置
  • 简介:摘要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清洁灌肠 治疗 肠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洁灌肠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儿童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细菌性痢疾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给予清洁灌肠联合保留灌肠,及抗生素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比较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病情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清洁灌肠联合保留灌肠、抗生素治疗儿童细菌性痢疾疗效好。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清洁灌肠 保留灌肠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宁肛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肛窦炎 宁肛灌肠液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将妇科手术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50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7例和对照组2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30~35cm),肛管插入长度20~22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7~10cm。比较2组患者清洁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可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清洁灌肠 体位 插管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灌肠期护理对空气灌肠整复对小儿肠套叠疗效的影响。方法临床统计了4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在临床症状出现2~48h内进行应用自动遥控灌肠器行空气灌肠整复术,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按常规护理外,加以围灌肠期护理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用药管理,并根据不同状况给予辨证施护。统计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整复成功19例,整复失败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整复成功15例,整复失败5例,总有效率为75%。结论围灌肠期护理能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效果,临床上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围灌肠期护理 小儿 肠套叠 空气灌肠
  • 简介:摘要清洁灌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目的是为了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解除便秘,清洁肠道。作者复习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就传统的清洁灌肠法与采用磷酸钠液灌肠液清洁灌肠法进行比较,寻找一种既能减少老年患者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又能满意地排出粪便和气体,达到清洁肠道的安全的肠道准备法。

  • 标签: 传统清洁灌肠法 磷酸钠盐液灌肠法 老年患者 应用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225例患者使用盆消灌肠液治疗(药用当归、赤芍、三棱、莪术、丹参、桂枝、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地丁、马鞭草),十天为1疗程,休息3-5天后,继续应用2~3个疗程。结果在225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治愈140例,好转62例,治疗总有效率89.78%,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盆消灌肠液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对人体副作用少,安全,避免了抗生素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而且花费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盆消灌肠液 清热祛湿 活血化瘀止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简易灌肠器改良开塞露深部灌肠法在胸部肿瘤患者药源性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1月我科住院胸部肿瘤患者中因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致便秘五天以上未解大便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三组,每组20人,观察组采用自制简易灌肠器开塞露深部灌肠,对照1组患者自行使用开塞露,对照2组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肥皂水灌肠,半小时后,通过护士观察和患者评价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观察组灌肠后便意更强烈,排便效果更好,患者疼痛感更轻,观察组与对照1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制简易灌肠器进行开塞露深部灌肠,相比传统开塞露和肥皂水灌肠效果好,可更有效缓解药源性便秘,减轻插入时疼痛,改善患者感受。

  • 标签: 阿片类药物 便秘 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治疗痔疮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5例痔疮术后便秘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中药灌肠配合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痔疮术后便秘患者50例(治疗组),单纯服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痔疮术后便秘患者(对照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对痔疮术后便秘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中药灌肠 痔疮术后 便秘 小承气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等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患者自觉痛苦,治疗后生存质量降低,而西药治疗放射性肠炎多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对症治疗,副作用较大,疗效不确切。祖国医学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也逐年增多,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治疗放射性肠炎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应用于临床,使中药在放射性肠炎治疗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预后生存质量。

  • 标签: 放射性肠炎中药灌肠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肠手术后便秘者开塞露灌肠效果。方法从本院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行肛肠手术治疗后便秘患者中选取50例纳入研究,按随机均衡原则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灌肠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开塞露灌肠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排便情况(有无大便、用力排便、排便不尽感以及大便密结干硬)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肛肠手术后便秘患者采用开塞露灌肠可有效改善患者排便情况,减轻切口疼痛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肛肠科 术后便秘 开塞露灌肠
  • 简介:摘要传统人体灌肠一般为插入式,灌肠动力来自流体重力,实际操作中其弊端甚多。现代灌肠术,应以非插入式为主。以人体肛肠的收缩压、静息压、直肠内压及传统灌肠术之流体重力实验数据为参照,推导出人体非插入式灌肠安全压力范围,是制造全自动人体灌肠机器模型的数理基础,其实践意义重大。

  • 标签: 人体灌肠 非插入式 安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