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崎病的诊断与耐丙种球蛋白性崎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不典型耐丙种球蛋白性崎病患儿48例,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并应用甲泼尼松治疗。结果治疗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以及CRP水平显著下降,同时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崎病治疗的关键是早诊断,同时耐免疫丙种球蛋白的患儿应当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甲泼尼松治疗,避免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诊断 耐丙种球蛋白性川崎病 治疗 甲泼尼松
  • 简介:摘要崎病(KD)也可以称之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属于一种全身血管炎性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也是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病症。在1967年,由日本对此病症进行首次报道,随后在亚洲、欧洲、美国澳洲甚至是南非等国家均对此病症进行了相关报道,且当前相关数据显示,崎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崎病的发生也是导致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基础,针对于此本文以小儿崎病的临床诊治进展为基础,探究崎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等。

  • 标签: 小儿川崎病 临床诊治 进展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不完全性崎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例不全性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全性崎病的主要表现及治疗。结论不完全性崎病的临床表现不完全,做出临床诊断很困难,临床儿科医生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彩超,尽早做出临床诊断,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程度。

  • 标签: 不完全性 川崎病 人免疫球蛋白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崎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崎病并进行治疗的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0人,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康复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崎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在护理完成后,观察组的患儿在很多方面表现优于对照组,并且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崎病的效果非常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崎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71.4%(P<0.05)。结论给予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快,疗效肯定,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 标签: 川崎病 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是一个在临床当中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重要医学科室,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脑部延性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等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进行治疗。对于神经内科来说,它所收治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较危重,同时治疗周期比较长。通过临床的观察,可以发现神经内科的患者伴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它们本身身体的舒适度和心理方面的舒适度都会出现降低的状况,从而对于疾病的康复治疗效果产生一些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在早日康复方面受到了阻碍。对于这些现状的存在,需要对这个科室的护理工作采用舒适护理的模式,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舒适护理 神经内科 运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崎病的治疗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100位崎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崎病的过程中分别使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一组为1mg/kg·d,连用2天;一组为2mg/kg·d,1次使用,观察体温、冠状动脉恢复情况。结果1次使用丙种球蛋白组患儿体温、冠状动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分次服用组,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一次性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较快的恢复体温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减少并发症以及患儿反复治疗痛苦。

  • 标签: 大剂量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崎病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崎病患者64例,分为两组,小剂量组采用1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大剂量组采用2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CRP、ESR、WBC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小剂量组,P<0.05;且大剂量组发热、颈淋巴肿大、黏膜充血消退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优于小剂量组,P<0.05;但两组CAL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崎病应用静脉注射2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

  • 标签: 川崎病 静脉注射 丙种球蛋白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四省夹江县疟疾防治措施及经验,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夹江县1950—2016年疟疾疟疾防治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夹江县1950—2016年累计疟疾发病67595人,其中1954、1964、1973、1983年出现4次流行高峰。中华按蚊是唯一传播媒介,均为间日疟。综合防治阶段(1984—1995年)治疗疟史者61402人次,治疗现症病人11904人次,流行季节预防服药104015人次;发热病人血检233050人,血检阳性4103例,阳性率1.76%,控制了高发季节疟疾的流行。2001年到达基本消灭疟疾的目标,最后1例本地病例发生在2007年。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6年)共血检发热病人24093人,查出恶性疟2人,均为输入性病例。血片复检2414张,复检符合率100%。连续6年未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2016年9月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论四省夹江县疟疾防治成效显著,已经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 标签: 疟疾 流行 防治 消除 夹江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小儿崎病患者6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发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观察组患儿使用大剂量球蛋白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小剂量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结论对于小儿崎病治疗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小剂量,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方法以我院诊治的凉山地区42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CT表现及X线平片表现,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8%,36例患者累及的肺段达到2个及以上,2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显示为小片状的淡影,12例患者为弥漫栗粒性病灶,18例患者伴有纵膈淋巴结肿大;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发病急,影像学表现为多形态、纵膈淋巴结肿大、纤维化。

  • 标签: 艾滋病 肺结核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损害组)和60例崎病未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参照组)患儿进行研究,对所有患儿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损害组患儿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平均心率升高、电压异常检出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优良。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诊断 动态心电图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省崇州市2~3岁儿童父母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2~3岁儿童父母20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对其保健知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父母对儿童保健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文化水平越高,得分越高(F=8.241,P<0.001);家长对小儿发热、腹泻常用药的答题正确率均高于60%,而对发热原因和腹泻原因的答题正确率小于50%,对小儿贫血的原因和处理的知晓率均较低,小于40%,对突发性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知晓率仅28.50%,对如何进行早教指导的知晓率最低,仅24.50%;儿童家长最想了解儿童常见病防治知识(178人,89.00%),其次是营养指导(154人,77.00%)和早教指导(140人,70.00%),对意外伤害防治知识的需求度最低(53人,26.50%);获取儿童保健知识的的途径主要是儿童保健门诊咨询(128人,64.00%)、医院发放宣传资料(103人,51.50%)和广播、网络、电视等多媒体(92人,46.00%)途径。结论崇州市2~3岁儿童父母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偏低,应根据儿童家长的不同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 标签: 儿童 保健知识 需求状况 获取途径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管癌高发区四省阆中市食管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食管癌早期检出率、治疗率等指标提供参考。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四省阆中市,以自然行政村为单位,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阆中市境内的部分自然村作为筛查现场,以40-69岁当地居民作为筛查对象,进行内镜筛查并行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结果共筛查目标人群2000例,其中,食管炎症434例,检出率为21.70%;轻度异型增生154例,检出率为7.70%;中度异型增生33例,检出率为1.65%;重度异型增生或原位癌43例,检出率为2.15%;黏膜内癌3例,检出率为0.15%;浸润癌5例,检出率为0.25%。男性食管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食管癌的检出率均分别高于女性(2.53%vs.1.03%,3.25%vs.1.37%,0.72%vs.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管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岁以后增长非常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四省阆中市食管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已显示出较好的效果。进一步的工作中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并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更为精细化的筛查工作。

  • 标签: 食管癌 高发区 筛查 早诊早治
  • 简介:摘要目的以四省西充县某小学发生的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为例,分析其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发生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经验和依据。方法通过对收集疫情发生的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找出疫情的发生原因和采取的防控措施,并对防控效果进行分析,总结防控工作经验。结果疫情发生于春夏交替季节,持续时间47天,并出现一次发病高峰。共发病90例,罹患率为2.09%。采取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疫情发生的早期及时进行处置,建立环境卫生良好、规范管理的学校卫生制度等是防止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在学校、幼托机构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分析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区结核病登记复治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复发原因,预防结核病复发造成病人身体严重危害,降低结核患者复发率。方法对全区2016年登记78例结核病复治患者采用电话问诊及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查阅病人信息的形式对既往结核病治疗情况调查。结果37.2%病人复发是因为治疗不规范,治疗不足疗程;12.9%病人是治疗方案不合理;25.6%病人复发是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造成既往结核灶复燃;19.2%病人对结核药不敏感,疗效差;其它原因占3.8%。结论治疗结核病必须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化疗原则。

  • 标签: 肺结核复治病人 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