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晕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4例头晕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采取前列地尔的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选择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患者得到更加显著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晕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身体症状,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可在临床广泛推荐。

  • 标签: 头晕 前列地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痛、头晕症状与儿童鼻窦炎的关系。方法对50例主诉头痛或头晕的患儿行鼻窦冠状CT扫描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正常鼻窦8例,鼻窦炎42例(11例为单侧,31例为双侧,14例合并积液),其中上颌窦炎12例,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6例,全鼻窦炎24例。全部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儿童鼻窦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是造成儿童鼻窦炎易伴发头痛或头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反复头痛或者头晕的儿童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行鼻窦冠状CT扫描,以便及早发现鼻窦炎。儿童鼻窦炎用药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大于成人,故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 标签: 儿童 鼻窦炎 头痛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头晕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9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脉络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长春西汀治疗。结果在有效治疗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临床疗效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共6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以及依从性和满意度等进行比较,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34例患者中24例治愈,占70.59%;对照组34例患者共治愈16例,占47.0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时,对慢性脑供血不足进行护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护理 效果 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3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在早期在我院接诊并接受常规护理的5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89.32±4.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6±4.31)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临床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护理干预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头晕头痛起病的早孕患者的诊治,以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3例头晕头痛起病的早孕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以头晕头痛起病的早孕患者不常见,容易误诊为心理疾病、颅内感染、消化道疾病等。结论对女性头晕头痛患者要询问月经史及性生活史,建议常规行血HCG化验进行早孕筛查。

  • 标签: 头痛 头晕 早孕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睡眠评分,临床疗效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针对性护理后抑郁、睡眠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疗程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头晕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供血不足头痛头晕等疗效.方法108例患者均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连服3周,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头晕变化,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治疗前后颅内动脉变化。结果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供血不足头痛、头晕有效率达91.7℅,能双向调节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部血流异常,减少脑血流速度的不对称性。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有效调节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部血流异常,显著改善头痛、头晕等症状。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脑供血不足TCD头痛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80名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的40名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而对观察组的40名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服务的方式,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HAMA)、抑郁量表评分(HAMD)以及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HAMA及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服务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康复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利用。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护理效果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成功复位后残留头晕发生特点,分析危险因素,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13年2月~2015年7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BPPV患者371例,复位后随访评价残留情况。结果1~2日后,第一次随访残留46.36%,3个月后残留率7.91%;残留者女性比重、年龄、SAS、SDS、BBPV持续时间、眼振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成功复位后眩晕短时间内残留率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会消失,残留者可能与心理、性别、年龄、病情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并寻求有效的临床治疗预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30例残余头晕患者,在进行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分析后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选用药物治疗)以及观察组15例(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操锻炼治疗)两组,比对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年龄与复位前眩晕持续的时间与复位后残余头晕有着密切关联,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1(7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5(100%),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以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操锻炼进行残余头晕的预后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症状况,且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出现。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前庭康复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血压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按摩对改善高血患者头痛头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高血压头痛头晕患者实施辩证施护,并给以耳穴压豆治疗。结果耳穴压豆配合治疗一个疗程后,头痛头晕情况明显好转的36例,较前缓解的占15例,有效率达到85%。结论经正确的中医辨证配合耳穴压豆刺激法有利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脏腑气血功能,改善头痛头晕症状。

  • 标签: 耳穴压豆 高血压 头痛头晕
  • 简介:摘要本组对116例头痛头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多数头痛头晕患者均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全血粘度(包括高切、中切、低切)增高(P<0.01),血浆粘度增高(P<0.001),这些患者的头痛头晕可能与血液粘滞性参数改变所致的脑缺血有关。

  • 标签: 血流变学 头痛 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94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7例,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后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头晕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面护理能有效改善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脑供血不足 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干预运用于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中临床效果。方法搜集在我院诊治并确诊为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资料回收,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8月期间80例患者,依照本院患者入院诊治时间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脑供血不足患者基本护理,对于观察组予以脑供血不足患者实施基本护理联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治疗期间进行观察和研究,每组40例。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由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其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在头晕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患者更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通过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后效果显著,减少头晕频率和持续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脑供血不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肝郁型头晕、头痛的患者给予逍遥散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90例肝郁型头晕、头痛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12月,将其分组治疗,分组方式为挂号的先后顺序,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逍遥散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和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效果较好,疼痛评分较低,疼痛持续时间较短,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郁型头晕、头痛影响患者的健康,给予逍遥散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其疼痛,改善头晕的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逍遥散 耳穴压豆 肝郁型 头晕 头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应用于慢性主观性头晕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前庭康复训练。比较患者治疗后晕眩残障程度评定量评分,并对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应用于慢性主观性头晕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早期前庭康复训练 慢性主观性头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高血压病患者头晕、头痛和失眠等伴随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340例原发高血压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0例和对照组170例。对照组仅服用常规降压药,治疗组在服用常规降压药的基础上配合养血清脑颗粒。疗效观察指标包括高血压伴随症状头晕、头痛、失眠、血压等。结果4周的治疗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1)治疗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高血压伴随症状缓解情况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没有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降压药物配合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并且很好的缓解高血压伴随的头痛头晕及失眠症状,并且安全可靠。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高血压病伴随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进行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发生率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已复位成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90例,对筛选患者进行随访至头晕完全缓解。残余头晕的特点分析及相关临床因素。结果90例患者中27例男性,63例女性,平均年龄为(55.5±6.2)岁,其中43例有复位后产生残余头晕。残余头晕症状持续的头昏目眩或在头部运动、站立或行走时发生的短暂头晕不稳感。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在成功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率较高,而未经特殊治疗的在三个月内均可自行缓解。在早期阶段进行成功复位可降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成功复位 残余头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