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02例秋季腹泻患儿进行分为两组,每组25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输液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呕吐好转后给予口服蒙脱石散,观察组患儿采取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病毒唑治疗,观察组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热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病毒唑 喜炎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小儿腹泻患儿130例,其中男76例,女54例,平均年龄(1.7±2.80)岁,病程两周之内。130例按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小儿腹泻中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无副作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喜炎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注射液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肺炎患儿各60例.观察组中加用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注射液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总有效率达96.6%;在止咳平喘、肺部啰音消失及缩短病程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轻.用药方便、安全。结论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疗效满意,可予推广应用。

  • 标签: 喜炎平 喘息性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治疗毛细支气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毛细支气管患儿8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阿洛西林、雾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和改善症状、消除肺部体征及缩短病程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毛细支气管中临床症状消失快,疗效较好。

  • 标签: 喜炎平 毛细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疗效显著。

  • 标签: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喜炎平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肺炎患儿,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83.33%,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的治愈率60%,总有效率76.66%,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注射液对小儿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为临床上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对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较大的意义。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小儿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论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不良反应罕见,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喜炎平 婴幼儿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研究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期间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常规组60例进行基础治疗、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支持等常规疗法,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评价2组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组痊愈率70.0%、总有效率96.7%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无效率3.3%则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8.3%(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常规疗法联合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更加显著,安全性高,值得重视和推广。

  • 标签: 喜炎平 小儿肺炎 抗生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组和炎琥宁组,组患儿接受治疗,炎琥宁组患儿接受炎琥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炎琥宁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性更高的小儿急性支气管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与相比,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喜炎平 炎琥宁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分析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学随机分配法的原则,将所选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儿为42例,对照组为41例;在治疗前,对患儿及时实行退热等病症治疗,保证本次研究具有科学性。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实验组患者给予康复新液口服或者在患处涂擦同时配合平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皮疹消退等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49%,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联合康复新液进行治疗可以极大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大量住院费用,同是该药物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喜炎平联合康复新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平和抗生素治疗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5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均27例,常规组单独应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用药中成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5.2%,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在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中成药,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的治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喜炎平 肺炎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液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过敏反应,经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均已消失;儿童人群与老年人群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青中年人群,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因素、药品质量因素、剂量因素以及配伍因素。结论影响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较为复杂,应采取有效的策略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2011年9月—2013年7月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操作简单,适用范围较广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喜炎平 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的3月—2018年的5月前来我院就诊40例小儿肺炎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增加注射液治疗,对比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临床症状中(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组各项改善时间较对照组均不同程度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95.00%)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液参与小儿肺炎的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及早解除患儿的痛苦。

  • 标签: 小儿肺炎 喜炎平注射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64例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0.2—0.4ml╱kg肌注或静滴,治疗5天后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得出结论。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7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疗效确切,值得推荐。

  • 标签: 喜炎平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注射液应用于秋冬季腹泻患儿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秋冬季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疗法、注射液治疗,比较患儿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总有效上,观察组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注射液对秋冬季腹泻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更确切。

  • 标签: 秋冬季腹泻 喜炎平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注射液在静脉输液时与常用输液及药物输液混合后的变化。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测定配伍后的pH值、不溶性微粒变化、光谱吸收变化。结果输液在pH值8以下时较稳定,与碱性较强的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混合后溶液变微黄,光谱吸收曲线形状发生改变。结论本品与pH值较高的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时各输液间要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pH值 光谱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流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儿科收治确诊为流感的患儿90例,随机分成联合组、组以及利巴韦林组,每组30例,联合组给予患儿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给予患儿注射液治疗;利巴韦林组给予患儿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以上注射液均加入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滴。每天一次,连用7d,另外根据患儿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比较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变,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监护患儿各重要器官功能状况。结果组治愈和显效有20例,总有效率73.3%,联合组治愈和显效有29例,总有效率96.7%,联合组效果好于组,X2=9.0167,P<0.01。利巴韦林组治愈和显效有16例,总有效率53.4%,与联合组比较,效果不如联合组,X2=15.0222,P<0.01;与组比较,X2=1.1111,P>0.05。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利巴韦林组有2例皮疹,1例过敏性休克,共3例(10.0%),联合组1例发生轻度腹泻,占3.3%,利巴韦林组与联合组比较,X2=0.8727,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流感效果显著,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

  • 标签: 喜炎平 利巴韦林 小儿流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应用干扰素5万IU/(kg.d)肌肉注射联合5~10mg/k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1次/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75%,对照组有效率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3.7±2.1)d,对照组(4.4±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皮疹消退时间治疗组(2.3±1.2)d,对照组(4.5±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注射液联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干扰素 喜炎平 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