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0.1%溴芬酸钠水合滴眼液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在LASEK术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到2014年10月的80例进行LASEK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0.1%氟米龙和0.1%溴芬酸钠水合滴眼液进行术后治疗,在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检查眼内压以及不良症状的产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各个时间点的眼内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后10天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9只眼和6只眼的眼压高于18mmHg,有5只眼和2只眼出现不良症状;在术后1个月则分别有5只眼和1只眼的眼压高于18mmHg,对照组又有4只眼出现不良症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使用0.1%溴芬酸钠水合滴眼液替代糖皮质激素,对于LASEK的术后恢复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LASEK术后 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 糖皮质激素 眼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其血钠水平与并发症、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以本院收治的64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血钠水平分为轻、中、重三组,分析血钠水平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预后转归的关系。结果血钠水平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血钠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差。结论血钠水平越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临床工作中要积极纠正低钠血症。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低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低钠血症程度影响肝硬化腹水治疗效果。结论肝硬化腹水易发生低钠血症,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应加强防治低钠血症。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低钠血症
  • 简介:摘要探讨婴幼儿口服10%水合氯醛镇静时采取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婴幼儿,其中50名婴幼儿口服10%水合氯醛时给予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另外50名婴幼儿口服10%水合氯醛时不给予护理干预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婴幼儿口服10%水合氯醛后的镇静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口服5min-30min镇静成功48名,有效率96%;对照组5min-30min镇静成功38名,有效率76%。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的成功率。

  • 标签: 水合氯醛溶液 婴幼儿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7例脑积水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7例脑积水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控制血糖。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血糖监测、做好呼吸道管理、切口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1例并发并发肺炎,1例并发腹部切口愈合不佳。结论对脑积水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强围术期血糖控制,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积水 糖尿病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合氯醛两种途径在小儿口腔治疗前的镇静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出接受口腔治疗的患儿72例,随机将患儿分成两组,组一36例为对照组,采用口服10%水合氯醛方法,组二36例为观察组,采用经肠道灌注10%水合氯醛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来观察患儿的镇静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效果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镇静及药物持续效果较好。结论为患儿在口腔治疗前,提供10%水合氯醛经肠道给药,治疗效果明显,患儿更加配合医生工作,镇静效果优于口服给药。

  • 标签: 水合氯醛 口腔治疗 镇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对小白鼠的麻醉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采购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200只,每只体重约50g,使用市售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三种麻醉药对小白鼠分组、分批不同剂量注射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后的各种数据。结果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对小白鼠的麻醉效果不同。其麻醉致死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对动物实验成功与否起关键作用,采用正确的麻醉剂量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

  • 标签: 动物实验 药物麻醉 小白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内引流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30例,对患者采用膀胱镜下置入输尿管双J管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置入输尿管双J管,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患者体温下降,恢复正常,腰部酸痛状况减轻,且胎儿出生后未出现畸形或发育不良现象。结论内置输尿管双J管在治疗妊娠期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方面效果显著,且操作方法简单,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妊娠期 肾积水 肾盂肾炎 内引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复苏组(C组)及丙泊酚治疗组(P组)。丙泊酚治疗组在ROSC后立即腹腔注射丙泊酚60mg/kg。每组在心脏骤停(CA)建模前1h、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3、6h各时间点分别取8只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AQP4表达,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BWC)。结果与N组组间比较,C组、P组在ROSC后1h、3h、6h,脑含水量、脑组织AQP4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C组组间比较,P组在ROSC后1h、3h、6h,脑含水量明显增高,脑组织AQP4表达明显降低,P<0.05;C组、P组在ROSC后1h、3h、6h的脑含水量、脑组织AQP4表达与CA前1h组内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可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AQP4的表达。

  • 标签: 心肺复苏 水通道蛋白-4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钻孔引流术和腹腔引流术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来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4月至2014年9月间神经外科所收治的重度外伤导致开颅实行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积液量<30ml者6例,30~59ml者4例,60~100ml13例,>100ml6例。其中左侧脑室-腹腔分流5例,右侧脑室-腹腔分流17例,单侧钻孔引流9例,双侧钻孔引流1例。结果出院时行颅脑CT复查可知,脑室-腹腔分流组共22例,积液消失、脑室基本恢复正常者20例,积液变少、症状消失者2例;钻孔引流术组10例,积液消失、脑室基本恢复正常者7例,出现拔管后积液复发转脑室-腹腔分流者3例,后积液消失,脑室接近恢复正常。结论腹腔分流术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分流术 钻孔分流术 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从有限的检验信息中归纳和提炼出更有价值的诊治信息,并通过技术手段来探索检验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新的方法。方法通过CA199、CEA、CA72-4三种标志为例,依托ANN(ArtificialNeuralNetwork)以及SPSS统计软件,对胃肠肿瘤标志的检测数据进行验后概率解释。结果大肠癌组CA19-9、CEA、CA72-4三种标志浓度均明显高于高于其他疾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5)。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能够比较科学地提供检测参考。结论ANN(ArtificialNeuralNetwork)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诊断效率较高,是临床检验实践的一个新途径。

  • 标签: 胃肠肿瘤 标志物 检验 验后概率 ANN
  • 简介:摘要桑椹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果穗,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桑椹提取物质量标准的研究,对安徽及其周边地区盛产的这一药用植物品种的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桑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大量资料的研究,确定了桑椹提取中的主要功效成分为花色普和芦丁。本文建立了桑椹提取桑椹中花色昔的紫外检测和芦丁的HPLC检测方法。综合考虑原料质量和工业生产的可操作性,制定了以水分,炽灼残渣,重金属含量,花色昔和芦丁含量为指标的桑椹提取物质量标准,系统地规范了桑椹提取物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

  • 标签: 桑椹 提取物 芦丁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在“2015移动医疗健康峰会”上,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做了题为“迎接物联网医学新时代”的演讲,系统梳理了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三低两难四差”的现状,在解决策略方面对物联网医疗寄予厚望,并且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顶层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治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疑为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经过。结果在82例疑为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者75例,其中在宫腔镜下完成妊娠残留清宫术25例;宫腔镜下妊娠残留电切术50例,术毕复查,确认无组织物残留47例,3例患者未能切净,经大剂量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后行第二次电切术,术后宫腔形态正常,无并发症发生,恢复好。结论宫腔镜是诊治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的一种极有价值的方法,具有直接、准确的特点,避免了误诊、漏诊,避免了反复清宫造成的感染、出血、宫腔粘连、不孕等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 妊娠物残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肿瘤标志及肝癌的发病关系。方法我们研究了60例大三阳乙肝者。30例用红花清肝丸治疗,30例不用药治疗,观察2组肿瘤标志的变化,采用并进行5年后的长期随访。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结果1.红花清肝丸对AFP、AFU、r-QT,CEA四种肿瘤标志浓度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2.长期随访(五年后)对乙肝病毒标志(HBVDNA)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3.长期随访(五年后)红花清肝丸的癌变率明显低于非用药组。结论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治疗,经治疗可降低血清中肿瘤标志的浓度,使血清HBVDNA浓度明显下降,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血清肿瘤标志的浓度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的浓度呈正相关,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肿瘤标志物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山豆根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中苦参碱的含量为研究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比较水提醇沉法、60℃酸水浸泡醇沉,pH8-9氨水提取醇沉法、60%乙醇加热回流法等不同工艺的差异。结果60%乙醇加热回流法苦参碱含量较高,苦参碱含量在6.24μg~399.04μg范围里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苦参碱的回收率为100.08%。结论60%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山豆根药材的提取中苦参碱含量较高,苦参碱转移率最高,提取方法合理、操作简单,适合用于大生产提取工艺。

  • 标签: 山豆根提取物 苦参碱 质量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研究银杏叶提取的最佳生产工艺。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制备银杏叶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浓度≥60%、提取次数为3次时总黄酮醇苷的提取率较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本工艺简单可行,可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制备工艺 总黄酮醇苷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通过查阅近年来聚合胶束的研究文献,对其材料、制备方法、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聚合物胶束 应用 进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