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高原牧区和农业区40~65岁的居民骨性关节炎现状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流行病学现况研究设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天桥村(农业区)及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大河乡(高原牧区)40~65岁户籍居民共1145人,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关节x线片及检验检查确诊并进行现患率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1145人(高原牧区621人,农业区524人),发现高原牧区骨性关节炎现患率为38.81%,其中40~49岁居民患病率为16.03%,50~59岁居民患病率为50.68%,60~65岁居民患病率为63.04%。农业区骨性关节炎现患率为10.50%。其中40~49岁居民患病率为7.34%,50~59岁居民患病率为13.02%,60~65岁居民患病率为14.58%。结论高原牧区骨性关节炎现患率明显高于农业区骨性关节炎现患率,说明高寒气候、牧区作业特点可能是造成高原牧区骨性关节炎现患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高原牧区 骨性关节炎 现患率
  • 简介:摘要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与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然而,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城乡发展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农村的供水设施缺乏相应的建设资金,更是让农村饮用水问题日益激化,严重的甚至导致了农村饮用水的污染问题。文本在对饮用水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 标签: 农村饮用水 安全 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镇辖内农村居民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分布特征,为制订农村居民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策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本镇辖内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180例入选研究,研究期间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通过查阅个人医疗档案、问卷调查等方式统计研究对象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和个人饮食习惯、生活情况。结果入选研究农村居民共180例,其便秘/腹泻患者51例(28.3%)、消化不良患者28例(15.5%)、慢性胃炎患者25例(13.9%)、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1例(6.1%)。按疗程用药治疗、定期入院检查的患者共27例,仅占所有患病人数的23.5%。结论农村居民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且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高,往往出现失治、误治的情况。对此,当地卫生服务部门应积极开展相关的医学宣教工作,定期进行体检普查,使患者得到针对性的临床治疗,降低农村居民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农村 居民 消化系统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临床用血的大幅增加,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由城市向农村推进势在必行。通过对农村学校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知识宣教、利用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宣传、自办《献血报》发放、利用采血车设置现场流动宣传平台,广泛普及无偿献血知识。积极争取各级人民政府支持、发挥农村志愿者作用、多种形式在采血车到乡镇前告知群众等招募形式,积极动员农村居民参与无偿献血。无偿献血得到农村居民的大力支持,有力地保障了临床血液供应。

  • 标签: 农村 无偿献血 宣传招募
  • 简介:摘要目的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不同年龄段血糖情况。方法2014年11月至12月参加农保体检人员1991人,无糖尿病症状及糖尿病史,愿意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首先空腹抽取静脉血做血糖检测,血糖值小于7mmol/L者1831名,再口服75克葡萄糖行糖耐量试验(OGTT),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年龄组OGTT有统计学差别,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3.32,P﹤0.05;(2)空腹血糖联合OGTT糖尿病检出率明显提高,单纯空腹血糖糖尿病检出率8.09%,进一步行OGTT糖尿病检出率5.02%,两者合计糖尿病检出率12.66%,P﹤0.05,统计有意义。(3)不同年龄组空腹血糖(FPG)有统计学差别,F=3.639,P=0.006﹤0.05;结论在体检人群中特别是40岁以上提倡OGTT以提高糖尿病(DM)及糖尿病前期(IGR)的检出率,作好早期一级或二级预防,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 标签: 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 体检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掌握近年来北海市农村饮用水质变化的趋势及特点,分析影响水质原因,为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对北海市2011~2013年农村饮用水监测结果,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结果北海市2011~2013年农村饮用水共检测690份,水样合格率为35.65%,监测项次合格率为97.23%。PH值不合率达53.19%。地面水作为水源水质合格率高于地下水为水源的合格率,使用消毒设备的水样合格率明显高于不使用。结论北海市农村饮用水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合格率相对较低,影响合格率低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北海市地下水呈天然酸性,PH值偏低;其次是消毒措施不落实,微生物指标超标。

  • 标签: 农村 饮用水 监测结果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黔东南农村侗族留守老人眼病构成情况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2012年6月采取整群分居抽样对镇远县和榕江县各4个乡镇农村侗族留守老人258例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等常规眼科检查,按照疾病分类统计。结果各种眼病中白内障居第一位,131例(50.78%),其他眼病依次是屈光不正67例(25.97%),翼状胬肉38例(14.73%),眼底病12例(4.65%),青光眼6例(3.10%),角膜病4例(1.55%)。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人防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根治白内障盲,提高人群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同时深入农村基层,进行眼病普查及卫生宣教是减少或避免眼盲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眼病 侗族 农村 留守老人
  • 简介:摘要通过筛查了解农村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患病原因,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市基层“宫颈癌”检查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逐步形成定期为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检查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

  • 标签: 农村妇女 宫颈癌 筛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农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46例高血压患者、98例糖尿病(Ⅱ型)分为对照组、宣教组分别进行健康宣教,采用入院、出院问卷调查方式,了解通过健康宣教患者的疾病知识、健康意识差异。结果宣教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合理、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减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农村 高血压 糖尿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微生物检测探析本地区农村生活用水的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本地区井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样本共1265份,并运用微生物检测法分析水质状况。结果1265份水样检测样本中仅有822份合格,其水样合格率为64.98%;微生物单项检测中,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5.89%、70.83%、69.25%,菌落总数的合格检出率最高,大肠菌群的最低。结论农村生活用水已经受到了微生物的严重污染,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水污染问题,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来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 标签: 农村 生活用水 微生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5至64岁农村妇女开展免费宫颈癌检查的方式,了解自流井区农村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率,探索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年龄的关系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全区7个乡镇35~64岁的部分农村妇女共5000人,采用巴氏涂片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初筛异常者104人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阴道镜检查异常者11人,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5000名妇女参加免费筛查,筛查率21.16%,宫颈脱落细胞异常者104人(2.08%),35至40岁17例,41~50岁50例,51~60岁20例,61~65岁17例;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异常11例(0.22%),活检结果,CIN11例,CIN22例,CIN31例,慢性宫颈炎7例。CIN1-CIN3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1~50岁的妇女。结论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较低,我国开展的适龄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早诊早治率,提高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农村妇女 宫颈癌 筛查 分析
  • 简介:摘要采取“病种质量综合评审法”,评价医院功能、任务、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是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主要手段。该方法科学、客观、公正,对提高参合居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 标签: 新农合 工作质量分析与研究 做法与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年德阳市旌阳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监测结果,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源保护、选址、运行及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四川省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供水站的基本情况调查;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5750.2-2006进行水样采集;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1进行水样的合格判定,除与消毒有关的指标外的检测项目全部符合标准的水样判定为合格水样。结果旌阳区农村饮水工程水源以深井水为主,主要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2015年监测水样89个,合格率为58.43%。结论必须持续进行水源地的保护,加强水质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才能够为老百姓提供安全的饮水。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消毒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滇、渝两地部分农村300名留守老人居家护理的需求现状和影响因素,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用自设调查表,采用访谈法和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150名重庆和云南农村60岁及以上的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结果1.两地使用农村合作医疗支付为主的农村留守老人对居家护理的需求程度最高(39.3%),明显高于使用其他方式支付的老人(P<0.05);2.健康状况是影响重庆地区对居家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而医疗支付方式是影响云南地区对居家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滇、渝两地使用农村合作医疗支付的农村留守老人对居家护理的需求程度最高,健康状况和医疗支付方式分别是重庆和云南两地居家护理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农村 留守老人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计划生育宣教对农村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进行一次计划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与计划生育知识认知程度评分,也要进行对应的评分。结果经过宣教活动农村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认知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结论计划生育在农村实施存在一定障碍,宣教工作能有效提高农村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认知程度。

  • 标签: 计划生育 农村育龄妇女 宣教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平安县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两癌”普查中乳腺癌及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普查效果,宣传妇女乳腺的健康科普知识,提高妇女防癌意识和自查能力。方法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乳腺癌筛查项目筛查表,按照筛查流程对12204例适龄农村妇女开展乳腺癌筛查。结果通过对平安县12204例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结果乳腺疾病患病5524例,患病率45.3%,其中乳腺增生5326例,患病率43.6%;乳腺纤维瘤75例,患病率0.6%;乳腺囊肿26例,患病率0.2%;乳腺导管扩张87例,患病率0.7%;乳腺癌10例,患病率81.9/10万。结论乳腺癌筛查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手段,坚持定期防癌普查,加大乳腺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治疗乳腺疾病,提高乳腺癌的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逐步提高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 标签: 农村妇女 乳腺癌 普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及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县2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进行调查分析,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我县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水质超标率约为17.65%,其中以微生物超标为主;农村集中式供水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呈负相关性;水质总体合格率、消毒措施与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状况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负相关性,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质量,有利于降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

  • 标签: 农村集中式供水 卫生现状 介水传染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查出农村生活饮用水中氯酸盐超标的原因。方法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氯酸盐的含量。结果有四家乡镇水厂连续两年检测氯酸盐指标超标。结论工作人员缺少专业培训,二氧化氯发生器不能正常有效使用。

  • 标签: 氯酸盐 离子色谱 二氧化氯
  • 简介:摘要目的以20世纪30~40年代上海市郊农村人口社会调查为基础(背景),那时父母双亲一般在17~19岁结婚成家年龄过小,对生儿育女婴儿降生宝宝直至长大成年后对其这一代子女人员身体发育及体质健康状况影响。方法以出生于1925年8月松江区佘山镇老郭与1924年6月曹阿姨于1942年春节结婚成家后的老夫妻所生育的3个儿子及1个女儿等(即实例Ⅰ及实例Ⅱ)2个实例。结果男女青年双方均未达到生儿育女强壮身体的要求,即家族性遗传基因先天的不足或缺陷,其必然造成后代子女遗传性能的欠差或免疫抵抗力的下降。结论建议新婚夫妻双方年龄其中男性青年为25~34岁;女性青年为24~29岁,这样的年龄段均以达到准爸爸、准妈妈的强壮身体所生儿育女婴儿降生宝宝直至长大成人后,可提高其青年本人身体的免疫抵抗力。这一结论可为今后提供培育新生婴儿降生宝宝体质的现实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 标签: 男女青年双方结婚年龄过小 医学遗传基因先天不足 20世纪30-40年代农村人口社会调查 欧美等地西方大国的婚姻制度及青年人生活习俗 新生婴儿宝宝体质 优生优育科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