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进行分析,研究导致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选自2013-2014年间骨外科接诊的87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早期功能锻炼组和恢复期功能锻炼组,对比分析患者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试验结果。结果早期锻炼组的恢复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明显优于恢复期锻炼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早期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加快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 标签: 肱骨远端骨折 术后 肘关节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肘关节术后功能障碍患者接受内外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肘关节术后功能障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手法治疗、口服中药、熏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7.7%,远高于对照组的86.0%;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外结合治疗应用于肘关节术后功能障碍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改善了患者肘关节活动能力,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肘关节术 功能障碍 内外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干梗塞后肢体活动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体会。方法分析145例脑干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病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及措施,观察护理结果。结果本组145例患者,其中男87例,女58例,年龄58岁~76岁之间,经精心治疗及护理,除2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外,其余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未发生其它并发症,且能病情稳定带药出院。结论脑干梗塞后肢体活动障碍是一个致命的损伤,加强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及尽早康复的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脑干梗塞 肢体活动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中药熏蒸法治疗肘关节伤后功能障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34例患者,使用自拟中药熏蒸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前关节活动度的不同,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能力。结果对照组优良率67.6%,观察组优良率为94.1%,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本方中医熏蒸法,对于肘关节伤后僵硬功能障碍患者,能较好的达到活血化瘀,改善关节功能之功效。

  • 标签: 中药熏蒸法 肘关节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障碍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6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于2016年04月05日至2018年02月15日收治,且对6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6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经药物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精神障碍等症状于10天内完全消失,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障碍与应激反应、手术创伤、麻醉药物、骨水泥反应、年龄、感染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具有密切相关联系,故此术后需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如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加强心理干预,且营造舒适治疗环境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精神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综合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5例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分别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应用常规方式治疗,乙组应用综合治疗方式,对应用效果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甲组47例患者中有效人数32例,总有效率为68.1%,乙组48例患者中有效人数42例,总有效率为87.5%,乙组的治疗优势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措施,其优势明显,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膝关节功能障碍 综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点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早期踝关节功能障碍,尤其是预防由于张力增高导致的足内翻跖屈症状。方法将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小腿的手指点血,以足少阳胆经穴位及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治疗前后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MMT徒手肌力检查、踝关节深浅感觉测量。结果手指点穴结合运动疗法能有效诱发脑卒中患者踝关节的主动运动,使肌力产生持续有效收缩,并逐渐形成正确的运动模式,减少踝关节内翻的出现。

  • 标签: 手指点穴 运动疗法 脑卒中 踝关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功能障碍肩周炎的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46例,采取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在减轻疼痛方面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可以明显减轻疼痛,解除肩部组织粘连效果显著,可使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大,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松动术 小针刀治疗 功能障碍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中风患者的早期床旁被动关节活动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中风患者30例早期康复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脑中风患者经康复治疗,患肢运动功能均已明显恢复,在30d时得到进一步的恢复。结论脑中风患者开始的运动大多是被动活动,当病人病情稳定后,可增加主动、辅助运动,病人可逐渐出现随意运动,最后应以病人自主活动其肢体为主。

  • 标签: 脑中风 早期床旁被动关节活动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后骨关节功能障碍采用中药骨外洗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之间收治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新癀片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药骨外洗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起效时间、肿痛消散时间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损伤后骨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接受中药骨外洗方治疗,有助于其关节功能的恢复,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损伤后骨关节功能障碍 中药骨外洗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收并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06例,根据麻醉方法进行分组,行全身麻醉53例为甲组,另行腰硬外复合全身麻醉53例为乙组,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乙组的MMSE评分均优于甲组(P<0.05);甲组术后1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乙组(P<0.05)。结论腰硬外复合全身麻醉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不同麻醉方法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抗-CCP抗体在RA中的含量,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及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以探讨抗-CCP抗体对RA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抗-CCP抗体的敏感性50%比RF的敏感性65%低,但抗-CCP抗体的特异性100%远高于RF的69.2%,RA患者的RF的阳性率在抗-CCP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但抗-CCP抗体与年龄、血沉、C-反应蛋白及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认为抗-CCP抗体与疾病活动度(血沉、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而和RF存在正相关,并且抗-CCP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抗-CCP抗体 类风湿因子 活动性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误吸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质量持续改进QC小组,通过现况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认及标准化等十大步骤的实施降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结果通过开展QCC活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误吸发生率由14.2%下降至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减少和预防误吸的发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吞咽障碍 误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龄临床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为诊断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从750例住院患者中,入选60-80岁年龄段共91例,均患高血压、脑卒中、长期卧床老龄患者,分为二组吞咽障碍组,无吞咽障碍组。对相关病因进行回归性分析,寻找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症、合并症。结果入选的91例60-80岁老龄患者中,导致临床死亡前五位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脑卒中、心脏病、慢阻肺、糖尿病.二组在同等条件下(均有高血压、脑卒中、长期卧床),出现四种并发症咳痰障碍、肺炎、营养不良、多脏器功能衰竭,构成比(%),分别为吞咽障碍组(男)91、93、100、100,(女)93、64、100、100;无吞咽障碍组(男)67、50、100、100、(女)67、100、100、100。出现吞咽障碍组的55例病例中,死亡25例,生存30例,死亡率45.45%。无吞咽障碍的36例病例中,死亡5例,生存31例,死亡率13.89%,P值检验,二组存在高度差异(P<0.001)。结论吞咽障碍是导致、咳痰障碍、反复肺部感染、营养不良最终老年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龄 吞咽障碍 咳痰障碍 肺炎 营养不良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的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均为我科门诊病历,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均为Ⅳ级、Ⅴ级。将入选病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额外采用中药熏蒸疗法。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及关节量角器对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能降低肌张力,增加其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脑性瘫痪 中药熏蒸 痉挛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方法分析58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未能如期下床活动的相关因素。结果依赖主治医师指导、扶持,术后合并内科疾病不宜下床活动,高龄老人术后体质虚弱,缺乏康复锻炼的相关知识,害怕疼痛等因素是影响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护士专科护理质量,加强术后康复教育、功能锻炼的指导,切实做好心理护理,重视基础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可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使其早日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患者中选取64例。采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口服十三味通络止痛胶囊(加减宣痹汤防己、黄柏、连翘、半夏、生薏苡仁、滑石、苦杏仁、通草、豨茜草、苦参、甘草、百部)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分析64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证属湿热痹阻证)患者,观察其关节症状及体征(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和实验室检查项目(ESR、RF、CRP)等,并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组相比较,对照组临床检查结果评分发生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证明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结论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的控制不良反应发生,且安全性高。

  • 标签: 中医 辨证分型 类风湿关节炎 活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