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单纯性肥胖者实施罐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单纯性肥胖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罐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行针灸治疗。比较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体重下降,腰围缩小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单纯型肥胖者,以针灸为基础,联合罐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取得满意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走罐 针灸 单纯性肥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罐疗法对落枕的镇痛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60例落枕患者,通过随机余数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运用局部雷火灸结合罐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灸疗法。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天。记录治疗前和每次治疗结束后患者VAS评分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VAS评分下降显著,其统计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疗效统计,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罐治疗落枕操作简单,患者乐于接受,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雷火灸 走罐 落枕
  •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实施绩效工资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约束和调节,然而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背景下,仍然有部分医院采用按业务收入提成的内部分配方式,偏离了改革方向。本文就其改进对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其目的是使医院绩效考核步入正常运行轨道,作到职工收入增长与医疗效益提高相适应。

  • 标签: 绩效工资 分配 步入 良性循环轨道
  • 简介:摘要目的对罐法治疗慢性局限性肠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6例慢性局限性肠炎患者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患者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8例患者以罐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8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罐法治疗慢性局限性肠炎具有效果理想、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走罐法 肠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热珠器联合冰袋在儿童高热降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0例高热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冰袋降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退热珠器,比较两组患儿的降温效果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4h、6h、8h时的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热珠器联合冰袋对儿童高热的降温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退热走珠器 冰袋 儿童 高热 降温
  • 简介:摘要目的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征候的总称。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病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的范畴。其特征表现为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僬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笔者从事针灸临床多年,接治的很多颈肩腰腿痛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病人同时伴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肾功能不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等,这些病人有的禀赋薄弱、脾胃欠佳,有的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有的失治误治、损耗精气,有的烦劳过度、五脏受损,大都病程较长而引发虚劳诸证,针对这种情况,结合中医临床辩证,应用背俞穴治疗虚劳病证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 标签: 背俞穴艾盒灸走罐虚劳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中神经随肌皮神经行变异具体解剖情况,探讨研究此类神经的变异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方法解剖实验室1例老年男性尸体作为解剖标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注意保护并显露神经、血管,分层次地观察神经,包括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喙肱肌支、喙肱肌、交通支、肌皮神经肱肌支,以及神经沿着肌肉、血管的行,包括肱肌、肱二头肌、肱动脉等。结果本组解剖标本中仍然存在“Y”形汇合,但与常规解剖情况不同的是,部分外侧根与肌皮神经随肌皮神经行变异,形成了共干,随肌皮神经行一定长度后,于臂上1/3位置,该神经自肌皮神经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交通支,并与正中神经合并。结论研究提示临床进行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麻醉时,应注意保护肌皮神经、正中神经之间的交通支,以免因损伤可能存在的变异神经造成不必要的功能障碍。

  • 标签: 正中神经 肌皮神经 变异 解剖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即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1。

  • 标签: PICC 血管走行异常 颈内静脉异位 X线透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灸推拿联合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罐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治疗总有效率为67.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优于单独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推拿 走罐 椎动脉型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阳消癖精油温罐法对乳腺增生病的干预效应。方法将80例乳腺增生病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温阳消癖精油温罐法,对照组口服乳癖消片;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的评分,参照尼莫地平评分法计算疗效指数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在比较分析乳房疼痛程度、肿块大小、肿块硬度、肿块范围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在比较分析乳房疼痛程度、肿块大小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比较分析肿块硬度、肿块范围评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在比较分析症状、体征及总积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37/40),优于对照组70%(28/4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阳消癖精油温罐法对乳腺增生病具有较理想的干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增生病 温罐法 中药精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罐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内科治疗的80例高血压性眩晕患者,通过对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药物和对症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穴位贴敷涌泉穴联合罐游走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每天观察记录治疗后血压及眩晕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7%,对照组有效率81.5%,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罐合并药物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效果显著。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涌泉穴联合罐游走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有平肝潜阳、疏通经络气血、活血改善循环之功效,使患者气血调和、症状改善,并能缩短病程,疗效肯定,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穴位贴敷 走罐 高血压性眩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西药结合针刺治疗并辅以罐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总结该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西药结合针刺治疗;治疗组口服西药结合针刺和罐疗法,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25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9%;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西药结合针刺治疗并辅以罐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突出,简便安全,适用于临床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针刺 走罐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精神科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成效,持续改进精神科护理质量,降低精神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研究法回顾我院精神科发生的病人外事件77例,研究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加强风险评估、完善制度建设以及强化护理质量、人员培养等策略来持续改善护理成效。结果实施RCA后我院精神科外事件相比实施之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采用RCA法能够有效提升精神科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护理水平,保障精神病患者人身安全,降低病人外发生率。

  • 标签: RCA 不良事件 精神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外热成像引导下二黄新伤止痛软膏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将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二黄新伤止痛软膏罐治疗,实验组在常规二黄新伤止痛软膏罐基础上对进行红外线检查后异常区域进行重点处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患者颈肩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采用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量表对颈椎功能行评价。于治疗结束1月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总体疗效及有效率。其中实验组在试验过程中脱落1例,对照组在试验过程中脱落2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间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8,P=0.986);治疗结束时和治疗1月后,实验组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8、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两组间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组间比较t=0.478,P=0.636;治疗1疗程后组间比较t=1.914,P=0.063);治疗结束时,治疗1月后,实验组颈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7.012,P<0.00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引导下二黄新伤止痛软膏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改善颈椎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常规二黄新伤止痛软膏罐。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红外热成像 二黄新伤止痛软膏 走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