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2年内妇产科接诊分娩孕妇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产后出血组与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组(n=55)。回顾性分析孕妇一般临床资料,探讨孕妇病史、出血量、致子宫切除原因、子宫切除术后及预后效果,总结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选取同阶段住院90例胎盘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前置胎盘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胎盘前置、巨大儿、瘢痕妊娠、羊水过多、胎盘早剥、多胎妊娠是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讨论关注孕妇围产期整体情况对判断孕妇病情具有重要作用,防止产后出血,并做好抢救措施,可减少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有助于保证产妇生存质量。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虽然发达,但还存在一些医学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有些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在后期因为切口发生了感染而再次患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才是真正做到为病人的生命负责。故而本文将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分析造成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监测与预防手段,以减少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普通外科 切口感染 研究方法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探讨冠心病早期预防措施。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选取62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动态心电图结果的差异,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史、家族史、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动态心电图结果比较两组在正常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心律失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325)、血脂异常(OR=2.968)、糖尿病(OR=2.602)、吸烟(OR=2.292)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定期监测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寻找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患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资料,对复发患儿进行分析。结果90例高热惊厥患儿中有41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5.6%。患儿年龄、体温、家族史、惊厥发作持续时间、惊厥类型及热退后脑电图异常是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降低小儿热性惊厥的复发率应以预防为主。

  • 标签: 热性惊厥 小儿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产后抑郁的50例患者。选择同期我院分娩健康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产后接受综合护理以改善产后抑郁不良情绪,护理疗程6月。结果(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文化程度及职业)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分娩方法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护理前和对照组的焦虑评分分别为(43.2±15.7分、21.3±2.4分),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和对照组的焦虑评分分别为(22.4±1.9分、21.3±2.4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本文认为剖宫产可能是引起产后抑郁的主要原因,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产妇焦虑情绪。

  • 标签: 产后抑郁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52例进展性脑梗死、6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病例,比较两组在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有无感染发热、是否合并颈动脉斑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方面的差异。结果进展组有糖尿病史、存在颈动脉斑块、合并感染发热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进展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测定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史、合并颈动脉斑块、合并感染发热、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可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解决对策,提升整体骨科护理质量和水平。方法对骨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解决。通过医院护理制度的完善、护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及病房环境的改善等措施来加强对骨科病房的管理,提升护理水平。结果在相应的制度出台后,骨科病房的护理均按照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护理人员提高了对危险因素的警惕,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从整体上提升了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在医院的骨科病房内对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方法,加强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骨科病房的护士应提高护理中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

  • 标签: 骨科 护理管理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9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多,产科因素包括有流产史、初产妇、双胎或多胎,社会因素包括高龄、家庭经济状况差、初次产检时体重指数(BMI)≥25Kg/m2、未行产前系统检查等。结论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对高危因素的孕妇,加强孕期监护,指导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及时补充钙剂,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危险因素 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神经颅脑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肺部感染患者37例(观察组)、无肺部感染患者37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吸烟、误吸、气管切开、昏迷以及抗生素、激素使用等指标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误吸、气管切开、昏迷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是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误吸、气管切开、昏迷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可导致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从而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外科重症监护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218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08例未发生感染,对比分析颅内感染与未发生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颅内感染率为4.6%,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引流管放置、GCS评分。结论全面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是降低颅内感染率的关键。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虽属罕见病,但社会危害大,是由多因素参与的环境-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了与再障发生相关的多危险因素,介绍近年来再障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危险因素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治疗措施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胎盘早剥患者160名为研究组,抽取相同时间时间来院分娩正常产妇160名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高龄产妇、流产史、羊水异常、脐带异常、不良生活史、妊娠子娴和产检时间不规律是影响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高龄产妇、妊娠子娴、产检时间不规律以及羊水异常是影响胎盘早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临床医生和产妇同时努力避免其发生。

  • 标签: 胎盘早剥 诊疗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特征,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析。方法对在我院进行医治的5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观察,并选取同期的5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回顾性分析2组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多种临床特征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宫颈糜烂,构成比68.52%。结论慢性宫颈炎的多种临床表现中,最突出的是宫颈糜烂;造成慢性宫颈炎的危险因素包括人流次数、居住环境等。针对危险因素特点实施有效的解决策略,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健康生活。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4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比参照组更快,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同时还可提高家长对我院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儿急性高热惊厥 危险因素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手术室感染9例,感染率为7.5%。年龄>50岁、合并基础疾病、接受污染手术、非主刀医师缝合手术切口、手术时间>60min的患者手术室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年龄≤50岁、没有合并基础疾病、接受清洁手术、主刀医师缝合手术切口、手术时间≤60min的患者(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率3.3%(2/6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1.7%(7/60)(P<0.05),护理满意度85.0%(51/6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60.0%(36/60)(P<0.05)。结论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类型、手术切口缝合者、手术时间,护理干预效果较常规护理好。

  • 标签: 手术室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法、临床特点、手术结果、影像学表现、与复发的关系。结果血肿复发患者术后引流血肿复发率(80.00%)、、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率(53.33%)、术前血肿为混杂密度率(80.00%)、脑中线移位≥10mm百分率(70.00%)明显高于无血肿复发患者术后引流血肿复发率(20.00%)、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率(10.00%)、术前血肿为混杂密度率(30.00%)、脑中线移位≥10mm百分率(40.00),患者出院时0级-Ⅰ级比例(90.00%)明显高于患者入院时0级-Ⅰ级比例(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性别、头部外伤等于患者血肿复发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SDH复发有关的因素有血肿混杂密度、脑中线移位≥10mm、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等,为减少复发应该进行综合性的治疗。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术后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苦木栓的制备工艺。方法对苦木药材进行提取和粉碎,得到苦木浸膏粉;选择SUPPOCIRENCX型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对润滑剂涂抹方式、注模温度和冷却时间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苦木栓的成型工艺将润滑剂均匀涂抹在栓剂模具上,于50℃下溶解基质约三分之二取出,搅拌至完全溶解,再于40℃下加入苦木浸膏粉,搅拌均匀后,注入己均匀涂抹好润滑油的栓模中(模具温度约为15℃),室温冷却30min。结论此苦木栓剂成型工艺稳定性较好,可为后续苦木栓剂的中试放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苦木 提取 苦木栓 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危险性因素与护理方式。方法收集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55例,收集时间在2014年1月—2017年4月。将之分为参照组(30例)和试验组(25例),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试验组则是开展输液风险分析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整体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面临的输液风险与病情以及心理有直接的联系,经护理后分析,试验组整体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急诊科中,为患者做输液危险性分析,有助于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输液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门诊急诊输液 危险性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了解三明市梅列区居民所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危险因素的现状。方法按年龄构成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000名18周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3000人中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分别占17.8%、6.5%、25.1%、5.2%,现在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18.1%和29.0%。结论梅列区社区居民普遍具有高盐、高血压、吸烟、饮酒、超重、体力活动不足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指导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体检、随访是预防慢性病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慢性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245例,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50例为实验组,195例未发生切口感染者为对照组,观察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腹部脂肪厚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产科干预次数均远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结果对比显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如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护人员的操作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感染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