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与冠状动脉金属支架相比,全降解高分子冠状动脉支架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在预定的时间内降解而降低持续性机械牵拉、异物炎性反应等风险,且能在预定时间内维持满足临床应用的机械性能,似乎成为未来支架产品的发展方向。文章结合该类产品的临床研究进展,对境内临床试验的开展提出了初步建议;该类产品开展确证性临床试验前需完成可行性试验研究,以6个月的晚期管腔丢失和30d、18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为指标评估产品初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境内确证性试验建议可由两个试验组成,其主要研究终点分别为12个月晚期管腔丢失和24个月靶病变失败率,确证性试验总样本量在符合统计学原则基础上不少于1000例。

  • 标签: 材料降解 冠状动脉支架 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
  • 简介:用动脉夹夹闭麻醉大鼠双侧颈总动脉致脑供血不足,观察了脑供血不足后胃酸分泌量的变化。经食道插管向胃内输入生理盐水(37℃,pH=7.0),由幽门插管收集灌流液,每15min收集1个样品,用5mmol/LNaOH滴定灌流液中的H^+分泌量。比较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前45min、夹闭45min期间以及恢复脑供血45min胃酸分泌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期间胃酸分泌量显著增多(由夹闭前的6.06μmol/15min,增加到夹闭期间的7.59μmol/15min,P〈0.01);恢复供血后与夹闭前相比胃酸分泌量无显著变化(夹闭前6.06μmol/15min,恢复供血后5.67μmol/15min,P〉0.05)。这些结果说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可增加胃酸的分泌

  • 标签: 大鼠 颈总动脉 脑供血不足 胃酸分泌 生理盐水灌流
  • 简介:目的研究用小波变换去除心电图信号中呼吸信号的方法.方法采用db4小波对采样频率为200Hz的心电图信号作离散小波变换的多层分解,并与呼吸信号的频率成分比较,发现呼吸信号分布在心电图信号分解后第8、9、10层细节中,去除这些成分和高频干扰,对剩下的分量重构.结果比较成功地纠正了心电信号的基线,去除了低频呼吸信号的干扰.结论小波变换的方法能够去除心电信号中的呼吸信号干扰.

  • 标签: 心电信号 呼吸信号 小波变换 小波重构
  • 简介:严重烧伤后出现进行性红细胞缺失,血中多种循环寿命很短的异常型红细胞不断增加。热烧伤所致红细胞损伤为细胞膜损伤,表现为渗透和机械脆性改变,对于氧合性血细胞溶解的抵抗力降低。所以烧伤之初被损坏的红细胞数量不断增加,而红细

  • 标签: 氟碳化合物 烧伤治疗 血细胞溶解 循环寿命 红细胞膜 红细胞损伤
  • 简介:针对传统医护监测设备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联网的智能医护监测系统,从联网的三层架构出发,设计了系统的四层架构,旨在实现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通过web方式异地访问患者生理参数的目的。方法:采用ZigBee簇树型无线网络进行多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的底层控制、采用B/S架构的应用层数据访问。该系统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准确度不大于±0.01,显示数据具有动态实时性;并能实现患者异常参数智能预警提示。突出设备的小型化,将其内嵌于病号服中。设计的基于联网技术的智能监测系统,能动态实时远程监测患者信息,明显减轻了医护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远程医疗系统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物联网 智能医护系统 无线传感网络 PSOC ZIGBEE协议
  • 简介:目的观察交替使用不同干扰素Q(IFN—α)亚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62例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4.6岁。将纳入试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交替组和对照组.交替组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照组给予单一IFN-α亚型,500万单位/次,疗程9个月.停药后观察3个月。观察其临床抗病毒疗效。结果交替组中18例(56.3%)HBeAg阴转,20例(62.5%)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转。对照组中9例(30%)HBeAg阴转,11例(36.7%)患者HBV—DNA阴转。两组比较,交替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HBV抗病毒效果优于单一使用IFN—α。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内注射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5~13个月。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给予抗炎、止咳、平喘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内注射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症状减轻及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毛细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5.9±3.5)个月;对照组4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6.2±3.8)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用药剂量为每次50kIU/kg,每天2次,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kIU,疗程共5~7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9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P〈0.05)。观察组喘憋、咳喘症状及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干扰素 布地奈德 毛细支气管炎 儿童
  • 简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体内试验表明,6×6×10mm^3的骨缺损即需要通过骨移植来修复,脊柱融合、内植物和假体表面涂层的处理也需要骨移植。骨移植手术是临床中仅次于输血最常见的组织移植术,每年在美国有500,000例,在全球有超过2,000,000例骨移植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

  • 标签: 骨移植替代物 人工 口腔颌面外科 组织移植术 体内试验 脊柱融合
  • 简介:利用微机对138种环境声信号进行了采集、数据存储入库、声图分析,绘制了彩色三维声图及频谱图,并对频谱分析参数进行了统计处理。本数据库的建立为进行环境声信号研究分析和聋人的感觉代偿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手段。

  • 标签: 环境声信号 声图分析
  • 简介:制备聚吡咯/聚乳酸(PPy/PLA)电活性复合膜并对其表征。应用乳液聚合法制备PPy/PLA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检测复合膜的表面特征和结构特点,使用直流电刺激系统测定复合膜的导电稳定性。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察PPy颗粒连续分散在PLA基质中,红外光谱检测显示有PPy和PLA的吸收峰,直流电刺激系统测定复合膜电导率缓慢下降,在560h到1146h之间电流持续保持在28~35μA。表明制备的PPy/PLA电活性复合膜确实含有PPy和PLA高分子聚合,40天内在生理环境条件下仍具有生物意义的直流电。这种结合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将在组织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聚吡咯/聚乳酸电活性复合膜 制备 表征 表面特征 导电稳定性
  • 简介:1引言生物医用复合材料(biomedicalcomposite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生物医用材料,主要用于人体组织的修复、替换和人工器官的制造.自从有研究发现人骨组织中含有58%的钙、磷成分,许多研究者就把钙磷陶瓷作为一种潜在的移植物.

  • 标签: 生物活性陶瓷 聚合物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他们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即可发生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尤为多见.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佩带支具、药物治疗等,都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一种新的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aplasty,PVP)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术中所用的填充仍有其不足之处,并导致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疗效的降低,这促进了人们对理想的填充进行探索.本文就经皮椎体成形术填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填充物 研究现状 脊椎血管瘤 溶骨性转移瘤
  • 简介:本文研究了玫瑰花总提取对正常状态以及肾上腺素所致微循环障碍时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玫瑰花总提取局部应用可增加微动脉的血流速度,对微静脉作用不明显。滴加肾上腺素可导致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局部滴加玫瑰花总提取后,可加快微循环障碍的恢复。玫瑰花总提取的上述作用与丹参注射液相似但较弱

  • 标签: 肠系膜 微循环 玫瑰花 丹参注射液 实验研究
  • 简介: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I,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作为标志在临床前毒理实验中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雄性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0.5、5、50mg/kg,于给药后1、3、6、12、24h采血及解剖。采用液态悬浮芯片系统Luminex测定血清cTnI,ELISA法测定H-FABP与CRP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ROC曲线比较给药后1-24h各标志的灵敏度与特异性。cTnI在3-24h内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FABP在1-3h时给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于可见病理损伤出现的时间;CRP在24h时中、高剂量组略有升高。大鼠血清中cTnI、H-FABP、CRP、AST、CK-M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763、0.584、0.741、0.742。在本心肌损伤模型中,cTnI和H-FABP诊断效能可能高于传统心肌酶谱,而CRP未表现出对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肌钙蛋白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标志物 心肌损伤 ROC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10月邯郸市第一医院100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51.11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0.2g,口服4次/天,10d为1个疗程,给予维生素B1200mg,口服3次/天,共治疗20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每处皮损2喷,4次/天,共治疗20d。应用药物治疗20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其水疱消退、脱痂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96%vs76%;P〈0.01),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水疱消退时间及脱痂时间比较[(12.40±4.10)d、(10.70±1.80)d、(13.20±4.20)dvs(14.90±4.30)d、(12.30±2.90)d、(15.90±4.40)d],观察组明显缩短(P〈0.01)。无明显不适、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明确,应用简单,适宜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阿昔洛韦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效果
  • 简介:据OkumuraN2012年6月13日[AmJPathol,2012,181(1):268—277]报道,日本学者开发出一种方法来加强移植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endothelialcells,CECs)的附着,从而成功地开展角膜移植来修复病理性的角膜功能障碍。

  • 标签: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移植 抑制物 视力 cells 功能障碍
  • 简介:为了寻找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载体,研究了壳聚糖与质粒DNA(pEGFPC3)复合的形成、收集、释放,结果发现,当+/-电荷比等于或大于2时,所得的复合可用两倍复合物体积的无水乙醇收集;壳聚糖酶和溶菌酶在37℃下,2h内能将复合中的壳聚糖降解而释放出DNA质粒.研究表明,壳聚糖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基因治疗载体.

  • 标签: 壳聚糖 基因疗法 pEGFPC3质粒 制备 收集 释放
  • 简介:目的评价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安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7月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7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0例;年龄1.0~6.2岁,平均年龄3.37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治疗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每次200kIU/kg,每天2次,疗程3~5d。结果治疗组2、4d体温、疱疹、流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退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与开始治疗的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血常规单核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所有患儿干扰素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肯定,临床症状消失快,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雾化吸入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