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和老年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有效手段,在临床研究中,无菌性松动和假体周围感染是造成假体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而良好的骨整合性是使假体保持长期稳定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骨整合能力是骨组织工程研究关注的热点。纳米银粒子(silvernanoparticles)的抗菌能力备受推崇,它可以有效减少假体周围感染;同时有研究指出它还具备一定的促成骨能力,这将对无菌性松动有改善作用。以上优点使纳米改性种植体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纳米改性种植体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环境监测 数据 可靠性
  • 简介:制备纳米级双相磷酸(BCP)生物陶瓷粉体。采用溶胶-凝胶法,以(CH3O)3P和Ca(NO3)2·4H2O为主要原料,通过XRD、SEM、TEM等检测方法,探索煅烧温度及原料初始Ca/P比对产物组成以及粉体粒径的影响。煅烧温度对产物磷比、颗粒尺寸均有一定影响,调节反应物初始Ca/P可控制产物两相组成比例,进而调节产物生物活性、降解速度等特性。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粒径为50~100纳米、粒径和组成可控的双相磷酸粉体。

  • 标签: 双相磷酸钙 溶胶-凝胶法 纳米 钙磷比 生物陶瓷
  • 简介:目的探讨无定形磷酸(ACP)对rhBMP-2的缓释作用,检测rhBMP-2/ACP纳米缓释微粒的成骨活性。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已制备rhBMP-2/ACP缓释微粒的大小、形态:测定rhBMP-2的体外释放情况并描绘曲线;用MTT法检测缓释微粒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情况的影响: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以反映缓释微粒对其分化的影响.并与ACP的作用进行比较;将缓释微粒植入大鼠股部肌袋.通过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缓释微粒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缓释微粒大小为100nm左右.具有典型的无定形球形面貌。开始时为快速释放期.随后呈缓慢持续释放。缓释微粒能显著促进MSC的增殖和分化,植入大鼠股部肌袋12周.材料大部分降解.有明显的骨形成。结论ACP可作为rhBMP-2合适的缓释载体材料.生成的纳米缓释微粒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成骨活性。

  • 标签: RHBMP-2 无定形磷酸钙 纳米微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异位成骨能力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含5%(质量分数)纳米单质银颗粒的-磷酸三复合支架(β-TCP-Ag)的细胞毒性及在家兔体内的抗菌性和促成骨性能,从而为临床治疗骨髓炎合并大面积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外:以100%-磷酸三支架(β-TCP)作为对照组,在体外用CellCountingKit-8(CCK-8)试剂检测支架浸提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细胞毒性;体内: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以β-TCP为对照,一期在4周内建立兔股骨骨髓炎模型,再二期植入支架后分别饲养4周和12周,然后取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相对个数;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观察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长入情况。结果CCK-8检测显示各组间细胞相对活性未见明显差异,表明β-TCP-Ag在体外未见有明显细胞毒性;细菌平板涂布法显示植入β-TCP-Ag组材料周围骨组织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远小于β-TCP组;Micro-CT分析表明β-TCP-Ag组骨缺损区域骨量明显高于β-TCP组。结论含5%纳米银颗粒的-磷酸三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能力,在体内杀灭细菌后有利于骨缺损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抗菌和骨缺损植入物材料。在改进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能。

  • 标签: 纳米银颗粒 β-磷酸三钙支架 骨髓炎 抗菌性 成骨活性
  • 简介:金属材料是目前临床骨科中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材料之一.临床应用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合金及记忆合金等[1~2].传统的不锈钢、钴基合金,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生物相容性差,组织反应严重;耐磨性差,金属离子溶出,导致金属离子的致敏、致癌反应;弹性模量高,易产生应力遮挡等.近几年来,钛合金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组织相近的弹性模量及在生物环境下优良的抗腐蚀性,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Co-Cr合金、不锈钢在临床应用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并有逐步取代Co-Cr合金、不锈钢内植入物的趋势[1~2].

  • 标签: 医用钛合金 表面改性 抗腐蚀性 生物材料
  • 简介:金属铌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和较好的生物学性能,本研究采用磷酸氢溶液对纯铌进行水热钙化表面改性。显微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经过200℃水热处理24h后,铌表面形成了Nb2O5-磷酸纳米颗粒薄膜。水热处理试样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耐蚀性,在模拟体液中浸泡两周后可诱导生成磷灰石层,表现出生物活性。该方法可用于铌、铌合金及其多孔材料的生物活性表面改性

  • 标签: 水热 钙化 腐蚀 生物活性
  • 简介:我国恶性肿瘤在城市地区死亡率居死因第一位,在农村居第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后多有复发和转移,死亡率居高不下。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肝癌抗原肽研究》(批准号:3930420)基础上,应用所获得的肿瘤特异性共有抗原,以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新型的高效、广谱肿瘤疫苗,期望肿瘤高发人群得到广泛接种,降低肿瘤发病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死亡率 高发人群 肝癌 抗原肽 肿瘤疫苗
  • 简介:美国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加州大学大卫·格芬医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院,采用分子工程技术,研制出细胞内最大粒子穹隆体结构模型。利用这种结构,可研制出一种灵活的、靶向纳米胶囊作为药物治疗的运输载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

  • 标签: 纳米胶囊 细胞内 穹隆 载体 运输 体模型
  • 简介:美国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加州大学大卫·格芬医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院,采用分子工程技术,研制出细胞内最大粒子穹隆体结构模型。利用这种结构,可研制出一种灵活的、靶向纳米胶囊作为药物治疗的运输载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

  • 标签: 纳米胶囊 细胞内 载体 运输 穹隆 体模型
  • 简介:美国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加州大学大卫·格芬医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院,采用分子工程技术,研制出细胞内最大粒子穹隆体结构模型。利用这种结构,可研制出一种灵活的、靶向纳米胶囊作为药物治疗的运输载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穹隆体最早是在30年前被莱奥纳德所在的实验室发现,是一种较大的桶形粒子,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的细胞质中,起着天然免疫作用。它的外壳能从中断开,每一半都能像花瓣一样打开与闭合,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具有特殊的转运功能。

  • 标签: 纳米胶囊 细胞内 穹隆 载体 运输 体模型
  • 简介:细胞膜为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因此,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仿细胞膜磷脂化改性成为提高材料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反应活性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介绍了用于生物材料表面仿生磷脂化改性的几种主要磷脂分子并分析其改性效果,简要阐述了几种常用的仿生磷脂化改性方法。同时,对生物材料表面仿生磷脂化改性的应用做了展望。

  • 标签: 生物材料 仿生 细胞膜 磷脂化改性 生物活性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磷酸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的传导性,在人工骨和骨材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磷酸骨水泥(CPC)具有水化、硬化特性,具有可调和性、可塑性以及具有更大的生物降解性,因而在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等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近几年磷酸骨水泥的制备、水化机理、生物相容性、降解机理以及磷酸骨水泥在临床的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水化固化 生物相容性 生物降解性
  • 简介:含有有效药物的载药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的缓释系统,可改变常规的给药方式,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用超声的方法结合了不同的药物制成作用不同的纳米粒子,验证了纳米粒子对局部给药治疗的有效性,建立了良好的动物动脉摄取模型,为继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纳米粒子 生物降解 动脉摄取
  • 简介:湖南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柯敏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地发展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技术,并申请专利。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密切结合起来的前沿技术,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 标签: 核壳生物纳米颗粒 前沿技术 研究 中国 专家 申请
  • 简介: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研究人员经过一年多潜心钻研,目前已经在利用纳米技术治疗破裂骨头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 标签: 新加坡 纳米技术 治疗 裂骨 纳米材料
  • 简介:目的针对新型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的抗时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将纳米氧化锆陶瓷原料中混入5wt%氧化铝(Al2O3)后经过冷等静压及高温烧结后制备出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样条,同时将单纯纳米氧化锆材料通过同样方式制备出陶瓷样条。然后将两组陶瓷样条在132℃、2bar的压力的煮锅中蒸煮累积30小时。然后对两组陶瓷样条进行弯曲强度测试、相结构分析(XRD)以及应用环境扫描电镜进行样条表面微观结构的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样条的抗弯强度经过时效处理后均有下降,TZ-3YS组平均下降345MPa,下降率为34.5%;TZ-3YS+5wt%Al2O3组平均下降154MPa,下降率为16.4%。两组样条晶粒中单斜相所占比例在时效处理后均增加,但TZ-3YS组增加更明显。结论经过时效处理后,混有5wt%Al2O3的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在力学稳定性以及内部晶粒相变稳定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氧化锆陶瓷。

  • 标签: 氧化锆 时效 陶瓷
  • 简介:利用高压静电法制备了海藻酸微胶珠,以牛血红蛋白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了牛血红蛋白(Hb)的稳定性、制备条件对微胶珠载药的影响。结果表明:Hb在10℃下能稳定存在,1.8%(w/v)Na-Alg与4.5%(w/v)CaCl2制备的微胶珠载药量较大,真空干燥的微胶殊彼此粘连破坏严重,冷冻干燥则表面出现明显的内陷,乙醇梯度洗脱-真空干燥球形度较好。水凝胶态的微胶珠载药后球形度完好,是理想的载药方式,24h时载药量达28.4%,为干燥后的2~3倍。

  • 标签: 海藻酸钙 微胶珠 冷冻干燥 乙醇梯度脱水 载药量
  • 简介:纳米颗粒通常指直径在100nm以下的颗粒物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被医用于工程、信息技术、化妆品、医药卫生等许多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材料在组织工程、控释药物载体、介入治疗器械、生物大分子分离等方面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纳米材料的应用过程中,其毒性作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纳米材料毒性作用的研究不仅为纳米材料和设备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进一步扩展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目前,

  • 标签: 纳米材料 细胞骨架 纳米技术 控释药物 颗粒物质 安全性评价
  • 简介: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病死率较高。而生物医用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交叉的一个全新领域,在生物医学上有着十分诱人的、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纳米无机生物材料、纳米高分子生物材料、纳米复合生物材料作为抗骨肉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 标签: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 抗骨肉瘤 药物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