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作者: 祖艺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规范用药
  • 作者: 祖艺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规范用药
  • 作者: 祖艺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规范用药
  • 作者: 祖艺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规范用药
  • 作者: 祖艺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规范用药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红花、血塞通、舒血宁、痰热清、刺五加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案例,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案例,结合参考文献,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必须重视和警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本研究观察了苦参、地肤子、赤芍和鸡血藤对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抗原致敏后至攻击前(DTH的诱导相)期间给药,对2、4-二硝基氯苯(DNCB)或2,4,6-三硝基氯苯(CP)所致的接触性皮炎、SRBC所致足跖反应的诱导相及在抗原攻击后(DTH的效应相)给药,鸡血藤有较明显或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它三味中药仅在抗原攻击后给药对PC所致的DTH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这三味中药主要是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及其以后的炎症过程。

  • 标签: 苦参 地肤子 赤芍 鸡血藤 DTH 接触性皮炎
  • 简介:目的:建立党参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党参鉴定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一个标准化程序.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党参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ISSR-PCR反应体系中MgCl2、dNTPs、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模板DNA用量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结果:建立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ISSR-PCR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PCRBuffer缓冲液2.5μL,MgCl22.0mmol·L-1,dNTPs0.5mmol·L-1,引物0.4μmol·L-1,TaqDNA聚合酶1.0U,模板DNA为30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30s,51.7℃退火1min,72℃延伸1.5min,共计35个循环,循环结束后在72℃延伸7min,4℃保存.结论:建立了适用于党参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应用ISSR技术鉴定党参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党参 ISSR-PCR 反应体系 优化
  • 简介: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胃炎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和常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与对照组患者的76.1%,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和20.6%。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胃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通过以米作为辅料研究不同工艺制备米党参,对比不同炮制品抗应激作用及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为探究米制党参合理工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鲜党参为原料,粳米为辅料,通过不同工艺制备党参炮制品,以抗应激作用为参考指标,同时结合品质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以米汤炙、60℃烘干法炮制所得米制党参在抗应激作用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方面均优于传统米炒党参。结论:米制党参可考虑以米汤为辅料,采用炙法制备,其炮制工艺、炮制原理及辅料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 标签: 党参 粳米 指标性成分 抗应激反应
  • 简介:雷公藤红素(Celastrol)ip1,3mg/kg×5d能明显减轻小鼠胸腺的重量,降低小鼠脾脏空斑形成细胞数,同时提高血清补体C3含量,而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及IgG水平无明显影响。雷公藤红素ip1,5mg/kg×5d时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有抑制作用,ip3mg/kg×3d可以降低小鼠的廓清率,对吞噬指数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空斑形成细胞 溶血素 补体C3 淋巴细胞转化 吞噬功能
  • 简介:正常大鼠吸入致敏大鼠血小板体外抗原攻击后上清液24h后气道对氯化乙酰胆碱(Ach)诱发的气道收缩反应性明显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数量增多,致敏血小板抗原攻击后的化学发光峰值明显升高。用阿魏酸钠2.3和23mmol/L可明显抑制血小板以化学发光为标志的免疫性活化·同时冉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和嗜酸性白细胞向肺内募集亦受到不同程度抑制。

  • 标签: 血小板 阿魏酸钠 气道高反应性 免疫性 致敏 诱发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芩苷元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脂质过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C1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肝组织MDA含量、总氧化能力(T—AOC)和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黄芩苷元能保护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使血清ALT、AST活力下降,SOD活性和T-AOC水平提高。黄芩苷元还能降低小鼠肝脏MDA含量下降。并降低肝组织的NO和T-AOC,并且其肝脏病变较模型组为轻。结论:黄芩苷元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标签: 黄芩苷元 CCL4 肝损伤 总抗氧化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蜘蛛香乙醇提取物对焦虑模型大鼠抗焦虑作用,并探讨其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高架十字谜宫大鼠焦虑模型,用蜘蛛香乙醇提取物进行抗焦虑治疗,同时与艾司唑仑进行对比。观察蜘蛛香提取物对焦虑大鼠的行为学,及脑组织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影响。结果:高架十字迷宫(EPM)行为学观察表明,蜘蛛香乙醇提取物可明显提高大鼠在迷宫中的开臂次数比例和开臂时间比例。并且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蜘蛛香乙醇提取物还可显著降低脑组织5-HT、NE和DA的含量。结论:蜘蛛香乙醇提取物有明显抗焦虑作用,作用机制和调节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 标签: 焦虑症 蜘蛛香 行为学 神经递质
  • 简介:目的:观察脑髓康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断(tMCAo)小鼠学习记忆与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采用tMCAo方法诱导血管性痴呆模型,并在手术后连续7天用脑髓康或对照药物进行干预。分别通过恐惧记忆的学习与精确区分、转棒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活动能力;免疫荧光法染色小鼠CA1脑区小胶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6、IL-10表达水平,多通道在体电生理的方法记录小鼠大脑海马CA1脑区放电水平。结果:仅有脑髓康9g/kg组能对恐惧记忆进行精确区分;各给药组较模型组均显著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脑髓康4.5、9g/kg组的海马肿瘤坏死因子、小胶质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尼莫地平组;9g/kg组脑髓康组IL-6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IL-10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海马CA1脑区神经元放电水平明显提高,与尼莫地平组水平相当。结论:脑髓康能更好地改善tMCAo小鼠对于精确信号的学习记忆能力,其神经保护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免疫细胞表达、促进神经元放电有关。

  • 标签: 脑髓康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断 学习记忆 炎症 神经元放电频率
  • 简介:目的:观察蜘蛛香提取物对惊厥小鼠的抗惊厥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PTZ)建立小鼠惊厥模型,用蜘蛛香乙醇提取物进行抗惊厥治疗,观察蜘蛛香对惊厥小鼠的行为学及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ly)含量的影响。结果:行为学观察表明,蜘蛛香提取物对小鼠惊厥潜伏期有一定延长作用、对惊厥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惊厥小鼠的死亡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蜘蛛香提取物还可显著提高脑组织GABA的含量。结论:蜘蛛香提取物对小鼠惊厥潜伏期有一定延长作用,可明显降低惊厥小鼠的死亡率,作用机制可能和升高脑组织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含量有关。

  • 标签: 蜘蛛香 惊厥 行为学 Γ-氨基丁酸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癥口服液含药血清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系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技术培养BEL-7402细胞,以原发性肝癌患者服用肝癥口服液前后血清处理肝癌细胞,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通过Boyden小室模型测定其侵袭力、黏附力,细胞迁移实验测定细胞运动能力,同时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测定肝癌细胞MMP2、TIMP2、integrinβ1、E-cd表达的改变。结果:肝癥口服液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力、黏附力及运动能力。形态学观察发现,服药后血清组细胞形态较圆,伪足数目较少,MMP2阳性表达细胞减少,TIMP2阳性表达细胞增多,MMP2/TIMP2比值下降;integrinβ1表达增加,E-cd的表达则减低。结论:肝癥口服液含药血清能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抑制细胞侵袭与转移,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细胞迁移运动,抑制细胞基质溶解相关基因蛋白MMP2表达,促进TIMP2表达;抑制黏附分子E-cd的表达,促进integrinβ1表达有关。

  • 标签: 肝癥口服液 肝细胞癌 侵袭 黏附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采用水迷宫和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药物作用。结果:贯叶连翘提取物能降低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24小时内大鼠的死亡率,有降低大鼠水迷宫游出时间和错误次数的趋势,给药30d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水迷宫的错误次数显著降低;能防止海马锥体细胞死亡;提高大鼠双侧颈动脉永久性结扎后,海马SS阳性神经元数目。结论:贯叶连翘提取物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上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 标签: 贯叶连翘提取物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海马 生长抑素
  • 简介: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研究柚皮苷及其代谢物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骨碎补药材中加入50%乙醇加热回流1h,提取物用50%PEG400制成混悬液灌胃给予大鼠。血浆样品处理采用液液萃取法,以乙酸乙酯为提取试剂,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色谱条件采用ACQUITYUPLCTMBEH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80:20,V/V),流速为0.25mL.min-1,柱温为25℃;质谱条件采用ESI源,负离子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578.4→270.7(柚皮苷)、m/z270.7→150.7(柚皮素)和m/z149.9→106.6(内标)。结果:柚皮苷和柚皮素的Cmax分别为(2.56±0.77)×103ng.mL-1和222±45ng.mL-1,Tmax分别为0.67±0.20h和8.0±1.3h,AUC0~t分别为(3.23±0.54)×103ng.mL-1.h和(1.57±0.37)×103ng.mL-1.h,AUC0~∞分别为(3.29±0.54)×103ng.mL-1.h和(1.79±0.43)×103ng.mL-1.h。柚皮苷的t1/2为4.1±0.8h,且在其药时曲线8h处出现另一微小的峰。结论:所建立的UPLC-MS/MS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药动学研究结果为骨碎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更多还原

  • 标签: 骨碎补提取物 柚皮苷 柚皮素 药动学 UPLC-M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