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党参种子真实鉴别方法,为党参种子品种鉴定以及党参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来源党参分别进行了种子蛋白的SDS—PAGE电泳,子叶蛋白的SDS—PAGE电泳,子叶蛋白的非变性凝胶电泳。结果:三种电泳结果显示,种子蛋白的SDS—PAGE电泳,谱带清晰,分离到的差异谱带多;子叶蛋白的SDS—PAGE电泳,谱带模糊;子叶蛋白的PAGE电泳,谱带虽然清晰但是没有分离到有差异的谱带。结论:党参种子真实鉴定应选择种子蛋白的SDS-PAGE电泳,通过电泳分析得到陕西凤县,甘肃文县,四川野生的亲缘关系比较近,比其他地方的党参种子多出一条R,值大约为0.060的谱带,根据Marker蛋白谱带可以初步推断这个差异蛋白的分子量为170KDa。

  • 标签: 党参 真实性鉴别 电泳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贵州地方品种粗毛淫羊藿与黔岭淫羊藿中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化学药物诱导的痴呆小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比较两种黔产淫羊藿TFE对小鼠学习记忆改善效果差异。方法:实验选用东莨菪碱、戊巴比妥、环磷酰胺3种化学药品分别复制出学习记忆损伤模型,按剂量l300,650mg·kg^-1灌胃TFE14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以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能力为指标进行其行为学检测。结果:两种TFE均能改善东莨菪碱等3种化学药物致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且呈量效依赖关系。粗毛淫羊藿比黔岭淫羊藿改善记忆能力效果更好一些。结论:两种黔产淫羊藿TFE可明显改善东莨菪碱、戊巴比妥、环磷酰胺3种化学药物所致的空间记忆障碍,其效果与脑复康效果接近。两种TFE作用差异明显,粗毛淫羊藿优于黔岭淫羊藿。提示ICA是TFE中增强记忆的主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提示除了ICA外,TFE中尚有其他改善学习记忆的有效成分。

  • 标签: 黔岭淫羊藿 粗毛淫羊藿 淫羊藿总黄酮 学习记忆 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防治血管痴呆的作用。方法:永久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采用水迷宫和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药物作用。结果:贯叶连翘提取物能降低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24小时内大鼠的死亡率,有降低大鼠水迷宫游出时间和错误次数的趋势,给药30d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水迷宫的错误次数显著降低;能防止海马锥体细胞死亡;提高大鼠双侧颈动脉永久结扎后,海马SS阳性神经元数目。结论:贯叶连翘提取物在治疗血管痴呆上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 标签: 贯叶连翘提取物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海马 生长抑素
  • 简介:目的:观察香砂六君颗粒对大鼠实验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用化学测定法观察香砂六君颗粒对家兔胃液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用利血平8mg/kg、消炎痛48mg/kg腹腔注射及冰乙酸20μl直接胃壁注射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香砂六君颗粒对三种胃溃疡动物模型的溃疡指数并计算溃疡抑制率.结果:香砂六君颗粒可升高家兔胃酸p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对大鼠消炎痛型、利血平型及乙酸型胃溃疡香砂六君颗粒的溃疡抑制率分别为48.7%、51.43%和39.87%.结论:香砂六君颗粒对实验胃溃疡有较好防治作用.

  • 标签: 香砂六君颗粒 胃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灵芝孢子滴眼液对兔眼辐射损伤的作用和房水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破壁灵芝孢子制剂成滴眼液。选取黑眼睛健康獭兔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1组为空白对照组;另4组采取每日2次紫外线辐射,每次辐射40min,其中3组为高、中、低浓度灵芝孢子滴眼液试验组,每日滴眼药3次;1组不用药为辐射模型组。试验60d。分别检测兔眼房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兔眼角膜结构的变化及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辐射滴眼药组兔眼房水中SOD和GSH.Px活性较辐射模型组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角膜组织结构紧密连续且形态完整。结论:灵芝孢子滴跟液对辐射兔眼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灵芝孢子滴眼液 射频辐射 辐射性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顽痛宁酊对小鼠疼痛模型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先进行药理实验,实验选用小鼠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分别观察复方顽痛宁酊的镇痛效果并与麝香祛痛搽剂进行比较,再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小鼠扭体法实验,空白对照组为22.5±3.7次,复方顽痛宁酊组小鼠扭体次数为4.2±1.8次,阳性对照组麝香祛痛搽剂为14.2±2.8次,复方顽痛宁酊组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小鼠热板法:复方顽痛宁酊组延长小鼠舔后足时间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复方顽痛宁酊对癌疼痛有显著的疗效。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复方顽痛宁酊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临床观察也表明复方顽痛宁酊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 标签: 复方顽痛宁酊 镇痛效果 癌性疼痛
  • 简介: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抗实验心律失常作用。方法:舌下iv氯化钡和氯化钙造成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结果:双黄连60、30mg/kg舌下iv治疗给药可使85.71%、71.4%氯化钡心律失常的大鼠转为窦性心律;双黄连60mg/kg可减少氯化钙致室颤的大鼠死亡率并可使80%大鼠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且可耐受较大剂量氯化钙的快速注射。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对氯化钡和氯化钙致大鼠实验心律失常有良好的对抗作用。

  • 标签: 双黄连粉针剂 心律失常 氯化钡 氯化钙 抗心律失常作用
  • 简介:本文采用电迷宫法研究了银杏内酷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亚硝酸钠所致记忆巩固障碍及乙醇所致记忆再现障碍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药对学习记忆过程三个环节具有不同程度的易化效应·且对胆碱酯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提示其作用可能与增强胆碱能功能及促进脑血流等作用有关。

  • 标签: 学习记忆 银杏内酯 小鼠 胆碱酯酶活性 胆碱能 记忆获得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颐神养脑胶囊对血管痴呆大鼠(VD)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动脉永久结扎(间隔7天分2次结扎)复制血管痴呆模型,以Morris水迷宫法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并测定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五羟色胺(5-H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海马区Caspase-3、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480mg/kg的颐神养脑胶囊能够显著提高血管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血管痴呆大鼠脑组织AchE和MDA含量,升高脑组织CHAT、5-HT及SOD含量,显著减少血管痴呆大鼠海马区Bax蛋白和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减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结论:颐神养脑胶囊能够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脑内Ach和5-HT含量、减轻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颐神养脑胶囊 乙酰胆碱 五羟色胺 脂质过氧化 神经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白木香叶中黄酮类成分清除O2^·-,H2O2,·OH的能力,探讨其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方法:对白木香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得成分对邻苯三酚-鲁米诺-碳酸缓冲液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2^·-),H2O2-鲁米诺-碳酸缓冲液体系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以及邻菲罗啉-Cu2+-抗坏血酸-H2O2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分得6种黄酮类成分,经鉴定分别为:洋芹素-7,4′-二甲醚(Ⅰ)、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Ⅱ)、木犀草素-7,4′-二甲醚(Ⅲ)、芫花素(Ⅳ)、木犀草素(Ⅴ)、羟基芫花素(Ⅵ)。6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构效关系分析显示,其清除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的活性强弱与母核上连接的酚羟基数目和位置直接相关。结论:白木香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可能为白木香叶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 标签: 白木香叶 黄酮 抗氧化 构效关系
  • 简介:目的:观察威灵仙水煎液对佐剂关节炎(AIA)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建立小鼠AIA模型,观察威灵仙水煎液对AA模型小鼠关节肿胀度的影响;采用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小鼠体内诱导法和鸡红细胞作免疫原的溶血素测定法,观察威灵仙水煎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威灵仙水煎液5.4g生药/kg.d剂量能减轻AIA模型小鼠的关节肿胀度;威灵仙水煎液5.4g生药/kg.d、1.35g生药/kg.d剂量能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和降低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结论:威灵仙水煎液对AA模型小鼠有一定防治作用;威灵仙水煎液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威灵仙 小鼠佐剂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抑制
  • 简介:目的:探讨维医药综合治疗白癜风及其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相关。方法:白癜风患者采用维医药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前、中、后疗效及安全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治疗前或用药前、用药后患者血清5-HT等15项神经内分泌免疫因子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同时心理干预前后测定血清CRH、ACTH、CORTIS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维医对白癜风临床痊愈率11.4%、显效率49.3%、有效率33.1%、无效率6.2%,总有效率为93.8%,其中成熟剂和清除剂对控制白斑的扩散有显著的作用(P〈0.01)。入组患者治疗前ANG-Ⅱ、EP-β、IFN-ΥsICAM-1、5-HT、IL-10、IsG抗体、NE、Cortisol、E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NF-α、IL-8、IL-2、IL-6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5-Ⅱ、IL-10、sICAM-1、EP-β、E等指标较治疗前降低(P〈0.05),IFN-ΥNE、ACTH、Igc抗体等指标较治疗前升高(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HAMA、HRSD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白癜风发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综合效应过程,这与维医自然力失调致白癜风理论相映,是一种失衡的状态,而疾病的发展是这种状态的升级,其产生与存在反馈抑制代谢补偿等动态效应过程;维医药对白癜风具有独特的疗效,心理干预提高维医药对白癜风的治愈率。

  • 标签: 维医药 白癜风 神经内分泌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净肝脂胶囊(JGZJN)对高脂大鼠脂肪肝模型的预防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方法:大鼠每天给予88%基础饲料+猪油10.0%+胆固醇1.5%+三号胆盐0.5%配方饲料,连续饲养3个月,建立高脂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药3个月后分别检测大鼠血清ALT、AST、AKP、TG、TC、HDL-C、LDL-C、MDA、SOD、FFA、血液流变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等);肝组织TG、TC、MDA、SOD、HL、LPL、FFA;取肝左叶用于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JGZJN对高脂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转氨酶ALT、AST和血清脂质TC、TG升高有明显降低作用;对血清FFA、MDA、全血切变率(低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有明显降低作用;对血清SOD活性降低有明显升高作用;对大鼠肝组织的TC、TG、FFA、MDA升高有明显降低作用,而对肝组织HL、LPL、SOD活性降低有明显升高作用。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JGZJN各给药组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程度均较模型组有一定的减轻,其中以30g/kg剂量组减轻较为明显。结论:JGZJN具有预防实验脂肪肝发生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脂肪代谢、改善肝脏功能、抗脂质氧化作用有关。

  • 标签: 净脂肝胶囊 高脂性脂肪肝 脂肪代谢 肝功能 抗氧化
  • 简介:本文研究了齐酞酸钠对小鼠化学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齐墩果酸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齐酞酸钠呈剂量依赖性地明显降低D-氨基增乳糖、扑热息痛、氯化镉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显著减轻肝脏中脂肪蓄积;减轻肝脏病理损害,但对正常小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肝脏脂肪含量无影响。在同等剂量下,上述作用优于齐墩果酸。

  • 标签: 齐酞酸钠 齐墩果酸 肝损伤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脏三酰甘油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补骨脂药材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含量与其饱满程度的相关。方法:同批药材根据饱满程度不同进行分组,各组分别测定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的含量。结果:饱满样品的含量明显低于干瘪样品的含量。结论: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的含量与其外观饱满程度明显有关。

  • 标签: 补骨脂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含量 饱满程度 相关性
  • 简介:食药佳品黄精,具有良好的医疗及保健价值。本文从文献记载、物种辨析、资源分布、食用和临床应用、种植发展、质量特征、及道地等七方面综述了相关学者对陕西黄精的研究概况,为黄精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陕西 黄精 道地性 考证
  • 简介:目的:观察脑髓康对短暂大脑中动脉阻断(tMCAo)小鼠学习记忆与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采用tMCAo方法诱导血管痴呆模型,并在手术后连续7天用脑髓康或对照药物进行干预。分别通过恐惧记忆的学习与精确区分、转棒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活动能力;免疫荧光法染色小鼠CA1脑区小胶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6、IL-10表达水平,多通道在体电生理的方法记录小鼠大脑海马CA1脑区放电水平。结果:仅有脑髓康9g/kg组能对恐惧记忆进行精确区分;各给药组较模型组均显著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脑髓康4.5、9g/kg组的海马肿瘤坏死因子、小胶质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尼莫地平组;9g/kg组脑髓康组IL-6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IL-10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海马CA1脑区神经元放电水平明显提高,与尼莫地平组水平相当。结论:脑髓康能更好地改善tMCAo小鼠对于精确信号的学习记忆能力,其神经保护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免疫细胞表达、促进神经元放电有关。

  • 标签: 脑髓康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断 学习记忆 炎症 神经元放电频率
  • 简介:目的:探讨小鼠酒精中毒时全时程内血液中乙醇浓度与醉倒率的经时变化及其相关,为酒精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作小鼠酒精中毒模型,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模型小鼠全血中乙醇浓度变化,同时计算小鼠在各个时间点的醉倒率,研究乙醇浓度变化与小鼠醉倒率的相关。结果:酒精中毒后小鼠的睡眠潜伏期为22.77±20.94min,睡眠维持期为317.36077.48min,苏醒时间为422.00±121.33min;全血中乙醇浓度在造模后第1h和第4h时出现双峰现象,造模后第12h时开始明显降低,至第24h时降至最低。结论:小鼠的醉倒率与血中乙醇浓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但二者的达峰时间不一致,提示小鼠酒精中毒行为的物质基础不仅为乙醇,还可能包括其代谢产物乙醛和乙酸等。

  • 标签: 酒精中毒 毒代动力学 毒效动力学 顶空气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