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卫气、营气、气是中医学里三个相当重要的术语,在《内经》一书,这三个术语共出现了近200次,当中更有5篇的是以营、卫气作篇名的。笔者从“阴阳学说”入手,探讨卫气、营气、气的意义、属性及根源,并进一步讨论此三气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卫气、气旨在说明阳气温煦、保卫、动的属性与作用;营气旨在说明阴血濡养与静的属性与作用。卫气、气与营气皆根在肾,长养于脾胃,并透过心肺二脏发挥其属性与职能。透过卫气、气与营气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对古代医藉的理解,并加强临床上各种证候的认识与整理,及阴阳气血治则的建立。

  • 标签: 卫气 营气 宗气 阳气 阴气
  • 简介:写下这个题目是表达我读李浩先生其人、其书的感受,享受有同品茶,并不是先生写了一本关于茶的书。浩先生是我国医学急救领域的发起者和开拓者,他的主要作品是关于急救医学和灾害救援领域的专著和科普读物,在这些文章中闪烁着他对专业高屋建瓴的智慧和引领;间或有散文和游记见于文学报刊,跳跃着他的灵性。承蒙先生高看,送我一本

  • 标签: 李宗浩 灾害救援 散文和 急救医学 一本 第一目击者
  • 简介:笔者在对李中梓药学思想的专题研究中,发现其多部本草相关著作里都含有大量关于药物的阴阳五行、升降浮沉等特性及药物其他各种生效原因的论述等有关法象药理的内容。而法象药理流传至今,与传统中药性能理论有紧密联系,其科学性和价值至今仍是中医药学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故结合李氏《医必读》本草部分中的典型论述,试着探讨法象药理的相关内涵和意义,以期有助于当今中医药的更好继承和发展。

  • 标签: 《医宗必读》 李中梓 法象药理 学术思想
  • 简介:先师星楼先生,江苏如皋人.少年习儒,长从镇江褚鹏飞氏学医,尽得其传.后又师从于天津张锡纯先生,受益亦深.悬壶于如皋,历时六十余稔,无分寒暑,就诊者接踵而至,全活之众,莫可数计.

  • 标签: 黄星楼 中医学史 人物介绍
  • 简介: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目前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是心(气)阳虚,瘀血、水饮内停所致,笔者认为心肺同居上焦,其功用有赖于气的推动,气司呼吸行血脉,是维持心肺功能正常发挥的原动力,气功能不足以及气下陷是心功能不全的重要病机,在心衰病的治疗上应温养气,从根本上改善心脏功能。

  • 标签: 心衰病 治法 温养宗气
  • 简介:煌教授是知名中医学者,对中医学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通过对黄教授在行医理念、仲景学说的治学观、体质辨证、辨证精神、中医学的定位和学习等方面进行论述,冀以全面反映其学术思想.

  • 标签: 黄煌 行医 方证相应 体质辨证 辨证精神
  • 简介: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张仲景阐述了黄疸病湿热发黄的病机为"脾色必,瘀热以行",认为黄疸主要病位在脾胃,"瘀热以行"是其根本病机,其关键在于湿、脾、瘀三个字。治疗上应该把握祛湿、健脾、活血三个方面,并需注意相关禁忌证。

  • 标签: 黄疸病 金匮要略 脾色必黄 瘀热以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优选地巴布剂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以黄芪甲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地巴布剂的水提工艺。结果地巴布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首先加8倍量的水浸泡0.5h,煎煮3次,每次1.5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

  • 标签: 正交试验 黄地巴布剂 提取工艺
  • 简介: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四清心丸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2%磷酸(60:40)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SB—C,。色谱柱(2.1mm×150mm,5μm),柱温为35℃,流速0.35mL/min。结果:黄芩苷在0.t~1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5%,RSD=3.40%。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四清心丸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及该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HPLC 四黄清心丸 黄芩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