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节细胞胶质瘤所致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到2010年9月2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节细胞胶质瘤的癫痫病例,分析患者的癫痫发作病史、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情况、病理结果等,并通过长期随访分析术后疗效。[结果]2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女性11例(40.7%),男性16例(59.3%)。平均发病年龄为15.1岁(6个月-39岁),手术时年龄从8个月到40岁(平均18.9岁)。癫痫发作类型表现为复发部分性发作22例(81.5%)、简单部分性发作5例(18.5%)、部分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10例(37.0%)。手术方式为病变切除加内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23例(85.2%),单纯病变全切4例(14.8%)。术后平均随访3.7年(2-7.5年),随访时24例(88.9%)患者发作达到完全控制(EngelⅠ级),3例(11.1%)患者稀少发作(EngelⅡ级),随访时无肿瘤复发及恶变病例。[结论]节细胞胶质瘤常见于年轻人,多以复杂部分癫痫发作起病,行病变扩大切除术能够很好地控制癫痫发作,肿瘤复发及恶变风险较低。

  • 标签: 颞叶 癫痫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脑通胶囊对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共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宣教,饮食调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保证患者正常健康的生活。对照组不服用任何对老年痴呆起效的药物。治疗组给予健脑通胶囊1.5g口服,每日3次。18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SOD含量均比治疗前SOD的含量要高(P〈0.01),治疗组SOD的含量要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健脑通胶囊能够提高患者血清中SOD含量,改善患者智力,对老年痴呆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老年痴呆 中医药疗法 健脑通胶囊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定型咬合板治疗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4例下颌关节紊乱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8.23%;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VAS)、颅下颌指数(CMI)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29例出现磨耗面,占85.29%,其中主要为双侧向型,占55.17%,其次依次为小侧向型、单侧向型。结论稳定型咬合板治疗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 标签: 稳定型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井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将V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针刺疗法,对照组应用安理申口服,治疗前后以MMSE和ADL量表评价患者。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认知和行为能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井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井穴 痴呆 血管性 针刺疗法
  • 简介:目的:基于外周血APPmRNA、血小板APP异构体比值检测,观察调心方治疗AD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以随机数字法将59例病人分入中药组、西药组。中药调心方组为31例,西药多奈哌齐组28例。中药组采用调心方颗粒剂治疗,西药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3d内外周血APPmRNA测定(RealtimeRT-PCR测定)和血小板APP异构体比率检测(采用免疫沉淀SDS-PAGE及WesternBlot电泳法测定)。结果:表明老年痴呆症病人外周血APPmRNA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对比亦无统计学差异;反之两组病人外周血APP异构体比值(APP130KD/APP106KD)治疗后则均有上升,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调心方上升水平更大超过多奈哌齐组,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表明两药对老年痴呆症均具治疗作用,中药调心方颗粒在改善老年痴呆症方面或更具某种优势。其机制或与其调节老年痴呆症病人体内不同APP的异构体比例有一定关系。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调心方 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异构体比值
  • 简介:[目的]探讨色彩图形刺激对改善痴呆老人地点定向力的效果。[方法]34例地点定向力障碍痴呆老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予色彩图形刺激治疗,对照组予文字刺激治疗,两组干预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痴呆老人的地点定向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地点定向力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地点定向准确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色彩图形刺激能改善痴呆老人地点定向力功能。

  • 标签: 色彩图形 痴呆 地点定向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肾化浊、解毒通络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符合血管性痴呆纳入标准的患者4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益肾化浊、解毒通络中药疗法治疗,疗程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国际通用认知能力测定量表(MMSE)疗效指数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疗效指数。结果观察组的MMSE疗效指数总有效率为8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DL疗效指数总有效率为84.5%,与对照组的ADL疗效指数总有效率82%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中西医结合原则,通过给予血管性痴呆患者联用益肾化浊、解毒通络法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影响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益肾化浊 解毒通络 血管性痴呆 认知能力测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社区团队就诊的96例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可促进细胞胆固醇的代谢,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银杏叶 他汀类药物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建立蜜枇杷中苦杏仁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WelchUltimateXB-C18(4.6mm×250mm,5μm)为固定相,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结果苦杏仁苷在9.45~151.2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4。蜜枇杷中苦杏仁含量2.89%~3.11%。结论本方法分离度、线性关系、重现性、稳定性、回收率均符合含量分析要求,适合于蜜枇杷中苦杏仁苷的HPLC测定。

  • 标签: 蜜枇杷叶 苦杏仁苷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高压氧组(B组)和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组(c组)各30例,进行12周的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icY)浓度、同时给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并于正常对照组(A组)30例进行统计学比较,探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并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进行检测,初步探讨及作用机制。结果:C组MMSE评分治疗后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HD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3个月的HCY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组治疗3个月后HCY浓度明显低于B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MMSE评分及HDS评分,降低患者血浆HCY浓度,其治疗措施安全有效.阻断HCY发展病理过程,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

  • 标签: 丁苯酞 高压氧 血管性痴呆 HCY
  • 简介:下珠以其抗乙肝病毒等的卓越成效现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通过查询、比对相关文献,对下珠的药用活性、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综述了中药下珠近五年的研究概况,并对其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 标签: 叶下珠 药用活性 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