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购买年货或购置春节礼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一些干货。海参、千贝、鲍鱼、木耳、香菇……都是不错的选择。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浓缩的,都是精华”,但干货通常是经过了脱水处理,很多人认为它不如鲜货有营养,口感也不如新鲜的食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 标签: 营养 脱水处理 食物 口感
  • 简介:目的:探讨足月低体重儿的病因及预防。方法:对我院2000—2009年分娩的足月低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孕妇营养不足、胎盘功能减退、胎盘及脐带因素为主要病因。结论:应该多加强预防以及注重分娩方式的选择。

  • 标签: 妇产科 足月低体重儿 病因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见综合征,寻找相应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收治的52例低出生体重儿的日常观察,分析其综合征发病特点。结果:1例肺透明膜病患儿入院2天后死亡,1例重度硬肿症并发肺出血患儿入院2~3天后死亡,3例转院,5例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其余42例经过精心治疗,均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对低出生体重儿常见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总结出了相应的治疗经验,经检验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低出生体重儿 综合征 治疗经验
  • 简介:姜良铎,男,1948年生,陕西米脂人,中医博上,现任北京中医药人学东直门医院首席教授,主任医师。中医热病、中医急诊名家,创立了状态论治理论与方法、胚芽促进健康动力理论和排毒解毒调补养生理论,提出:通则小病,病则不通:的牛物管道学说。

  • 标签: 姜良铎 正气 东直门医院 中医药 主任医师 中医急诊
  • 简介:目的:观察健康体检人群体重指数、血糖和血脂的状况及探讨体重指数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某体检中心2510例健康体检者身高和体重,并空腹静脉取血,检测其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段BMI、血糖及血脂水平,分析BMI与FPG及血脂水平相关性及不同BMI水平FGB和血脂异常比例.结果:各年龄段BMI、FPG、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MI、FPG、TC、TG和LDL-C水平随着年龄段的上升而升高,HDL-C随年龄上升而降低,50-65岁年龄段达到高峰.BMI与FPG、TC、TG和LDL-C呈正相关(P〈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1).根据BMI水平的高低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发现4组间FPG、TC、TG、HDL-C和LDL-C水平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TC、TG异常率而言,肥胖组>超重组>消瘦组>正常组;对HDL-C、LDL-C水平和FPG水平异常率而言: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消瘦组,可见超重和肥胖与血脂和血糖异常有密切关系.结论:健康人群中体重指数与血糖和血脂水平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体重指数、血糖和血脂水平异常会增加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健康体检者 体重指数 血糖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B超、双顶径法和四部触诊法估算胎儿体重的准确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2收治的90例孕产妇分别使用B超、双顶径法和四部触诊法估算胎儿体重,并追踪到产妇分娩,评价三种方法对胎儿体重估算的准确性,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B超对胎儿体重估算结果更为准确,与双顶径和四部触诊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B超对胎儿体重的预测,其结果更为准确,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B超 双顶径 胎儿体重Comparison of three methods for the estimation of fetal weight B ultrasound determination.
  • 简介:目的整理、分析古今文献中针刺治疗眼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14部古代医籍及23篇针刺治疗眼的现代临床报道,统计古今文献中治疗眼取穴及归经情况,总结古今治疗眼的经验异同。结果14部古代医籍中针刺治疗眼共取穴47个,总使用频次为93次,穴位涉及经脉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阳明胃经等。23篇现代临床报道中针刺治疗眼共取穴47个,总使用频次为175次,穴位涉及经脉包括十二正经、督脉和任脉。结论古今治疗眼相同之处是取穴频次最高的穴位均为睛明,穴位的归经均以三阳经为主;古今治疗的差异是古人针刺处方精简,而现代医家进行辨证论治,增加配穴,且在临床上广取经外奇穴,外关穴适用于干燥综合征眼的治疗。

  • 标签: 眼干 干燥综合征 针刺 取穴规律 文献检索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癫痫大鼠痫性发作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和模型组,经预处理和青霉素腹腔注射造模,观察并记录造模后90min各组大鼠的痫性发作潜伏期与发作级别以及实验前后6d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①穴位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可降低发作程度以及延长潜伏期(P〈0.05),其中以埋线组最明显,西药组、针刺组次之,但三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西药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埋线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平稳,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体重增长趋势较造模前放缓,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法可延缓癫痫大鼠的发作潜伏期、减轻癫痫发作程度,具有显著的抗痫作用,且可维持大鼠体重的正常增长。

  • 标签: 穴位埋线 潜伏期 发作程度 体重 大鼠癫痫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