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26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有2例伤口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伤口裂开,经二期缝合治愈。行姑息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术后1个月内死于肝功能衰竭。据随访资料统计,行根治术的患者存活时间12—42个月,平均27个月;行姑息治疗的患者存活时间1—19个月,平均7个月。结论:肝胆结石合并肝胆的早期诊断低,治疗预后差,长期肝胆结石刺激及继发感染是胆管发生的重要因素,提高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姑息性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 合并症 疗效
  • 简介:摘要原发性胆管是源于肝内外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左右肝管、肝总管、胰腺上胆总管及胆管末端。胆管的发生率较胆囊更低。本文从原发性胆管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自然病程、临床治疗四方面进行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原发性胆管癌 临床特征 诊断 病程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肝胆穿刺置管引流后灌注氟尿嘧啶联合放疗在肝门部胆管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不易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经皮肝胆穿刺置管引流灌注氟尿嘧啶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照组行经皮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变化、生存期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 氟尿嘧啶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在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的胆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时期收治70例行PTCD治疗的胆管患者,依据组间信息均衡可比原则将纳入患者分入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染、胆漏、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计算值5.72%更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胆管PTCD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减少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荐和施行。

  • 标签: 胆管癌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综合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MRI技术在肝内胆管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44例肝内胆管确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对象CT检查结果以及CT联合MRI检查结果,比较肝内胆管不同影像学检出情况。结果:44例肝内胆管患者CT联合MRI检查检出率(97.62%)显著高于CT检查(73.81%),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CT技术 MRI技术 肝内胆管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管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状况。方法:抽选2020年5月截至2021年3月间我院收治66例胆管患者为研究样本,以抽签法作随机组别划分,组名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计患者33例,参照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予整体护理。以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分析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参照组偏低,满意度评定值较参照组偏高(P

  • 标签: 胆管癌 整体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内胆管手术治疗中实施术前诊断评估和临床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试验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并取肝内胆管患者72例,依照治疗方法实施分组,姑息治疗组(姑息性切除与辅助治疗)24例、对症治疗组(经皮完成胆道引流)24例、手术根治组(手术根治切除治疗)2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诊断评估,对术前诊断评估和临床治疗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术前诊断评估得出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ALT、CA19-9、生存期;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时间由高至低的进行区分,手术根治组、姑息治疗组、对症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影响预后的因素包含CA19-9、多发性肿瘤、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谷丙转氨酶。结论:对肝内胆管患者给予术前诊断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其预后效果最优。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手术治疗 术前诊断评估 临床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肝胆结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肝胆疾病。该类结石多发生在人体的左右肝管交汇位置的附近胆道。经过理论研究以及临床实验发现,肝胆结石发生于左肝的概率比右肝大。部分患者的左右两侧肝叶会同时出现结石,像这种情况较为复杂的病况治疗时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再加上肝胆结石切除手术之后的残存概率是比较高的,因此,临床医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提高肝胆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几种目前我国医疗领域较为常见的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我国肝胆手术的整体水平。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酸脱氢酶在肝外胆管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外胆管患者肿瘤组织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正常组织标本40例为对照组,分析肝外胆管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谷氨酸脱氢酶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低表达25.00%,中表达35.00%,高表达40.00%,其谷氨酸脱氢酶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42.50%、2.50%,且低表达、中表达及高表达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60.00%、35.71%、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酸脱氢酶表达水平在肝外胆管肿瘤组织中存在明显增长,有望成为今后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谷氨酸脱氢酶 肝外胆管癌 肿瘤组织 表达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结石及狭窄手术的方式及其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肝胆结石及狭窄手术的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接受的护理方式是狭窄手术的护理;对照组接受的护理方式是常规的护理。两组患者在例数、性别、年龄以及体重病程等方面没有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验组的25例患者在接受了狭窄手术的治疗以及护理方式之后,手术全部成功,在手术后经过B超以及CT的相关检查发现只有2例患者有残余的结石存在,在经过T管的取结石治疗方式之后,上述2例患者的残余结石全部取出;对照组的25例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发现出现只有20例患者痊愈,还有2例出现了术后感染,3例出现了胆道出血。结论肝胆结石及狭窄手术的护理效果比较好,有广泛的研究价值。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狭窄手术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根治术围术期个体化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影响。方法 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来院进行肝门部胆管根治术的73例随机分两组,38例参照组围术期用常规护理,35例观察组用个体化细节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都好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细节护理干预能解决围术期更多问题,保障每位患者安全,护理满意度提高,减少并发症,应推广。

  • 标签: 围术期 个体化细节护理干预 腹腔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内胆管细胞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的48例肝内胆管细胞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超声造影,通过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48例患者中,病灶数量达到了66个。平均时间段方面,病灶增强时间为(14.0±3.7)s,达到阈值的时间为(23.2±5.0)s,低回声时间为(41.9±15.2)s。在病灶增强时,66个病灶中有38个病灶为不规则的环状增强,有28个为整体的全面增强;在病灶增强达到阈值时,有49个病灶为不均匀增强,有17个病灶为均匀增强;而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回声,并有52个病灶呈现出树枝状延伸表现。另外在诊断结果方面,48例患者中检测出11例肝硬化、21例肝内胆管结石、16例肝门淋巴结肿大。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的超声造影具有环状增强或树枝状增强的等表现形式,这些对于疾病的诊断可以作为判断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被推广使用。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超声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