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了研究大学生懒与社会支持和自尊的相关性。方法 从许昌学院随机抽取了6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收回573份问卷,研究使大学生产生懒的因素和解决办法。结果 发现大学生懒现象在学校里处于中等水平,主要是由于社会支持和自尊共同影响的。结论 大学生懒与自尊和社会支持负相关性,以结构模式为基准,验证了自尊在社会支持和懒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并且也从学校和家庭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 标签: 懒学怠学 社会支持 自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腹部CT增强扫描影像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92例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分析综合服药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扫描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患者 腹部CT增强扫描影像学 护理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MTT比色法进行方法优化。方法 以 TF-1细胞为靶细胞,采用 MTT比色法测定重组生物制品的生物活性,并对其中 TF-1细胞培养液中胎牛血清浓度、裂解液种类进行优化。结果 胎牛血清对 TF-1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强。但在生物活性测定时,胎牛血清会影响 TF-1细胞对重组生物制品的依赖性,对活性测定结果造成干扰,影响实验敏感性。裂解液 A和裂解液 B作用后,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均在 80% ~ 150%之间,但裂解液 B溶解后不再出现沉淀,同时不会与残余的 MTT 发生反应,裂解液 B过夜作用后检测 A570/630nm及 R2值明显高于裂解液 A,且重复性好。

  • 标签: TF-1细胞 胎牛血清 MTT比色法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职院校中也采用了信息化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在传统的高职人体解剖教学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无法直观掌握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将解剖和信息化技术进行结合,直观的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本文就对教育信息化对高职人体解剖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教育信息化 高职人体解剖学 教学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124例HFMD患儿,了解并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并采集其疱疹液、粪便、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本,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验明确病原菌分布,对变量赋值实施logistc回归分析。结果:124例患儿中,患病率较高年龄为1~2岁,3~4岁其次,病原菌主要为EV71型,CoxA16 型其次,农村为主要分布地,4~7月为发病主要季节。经分析可见,就诊前10d与类似症状者接触、卫生习惯差、体质若为发生HFMD危险因素(P=0.000),而主要照顾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为保护因素(P=0.045)。结论:1~2岁患儿为EV71 型阳性HFMD多发群体,病毒主要为EV71 型,就诊前10d内与类似症状接触、卫生习惯差、体质弱为危险因素,临床可从此着手,控制疾病发生。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特征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细菌检验中应用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7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采集痰液标本,“采集方法差异”分基础组(自然咳痰法)、改进组(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各35例,两组检验情况比较。结果:改进组标本合格率(97.14%)高于基础组(82.86%),改进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91.43%)高于基础组(71.43%),P

  • 标签: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自然采集法 细菌学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及病原特征。方法 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387例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是否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75例)与非感染组(212例),所有感染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老年心衰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87例老年心衰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175例,感染率为45.2%。不同年龄、性别、高血压状态、糖尿病状态、心功能分级老年心衰患者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年龄≥70岁、糖尿病是老年心衰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心衰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早期应采取措施做好积极预防,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老年心衰 肺部感染 病原学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骨折流行病影响因素及骨折预防干预措施。方法:本次调查选择我院2016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小儿骨科住院骨折患儿23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患儿的年龄、性别、骨折的原因、时间以及骨折类型,对流行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2360例骨折患儿中,男患儿1349例,女患儿1011例,多发生骨折的年龄在5-9岁之间,一年中的6、7、8月份为儿童骨折高发时期。骨折发生的原因:休闲玩耍、体育锻炼、意外事故,其中休闲玩耍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原因;发生骨折的时间段:发生骨折的时间段集中在早上8点-晚上22点,其中晚上19点-21点为高发时间段;骨折类型:青枝型骨折、竹节型骨折、弯曲型骨折、骨骺板损伤、多段骨折,青枝型骨折其最为常见的类型。结论:儿童骨折多发生于儿童休闲玩耍时,且男孩骨折远高于女孩,6、7、8月份为儿童骨折高发时期,晚上19点-21点为高发时间段,青枝型骨折其最为常见的类型,因此,积极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儿童骨折的情况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数字切片系统对显微形态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40例微形态实验教学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分为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实施数字切片系统教学法,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考核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显微形态实验教学中采用数字切片系统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数字切片系统教学法 显微形态学实验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创伤性分娩事件影响助产士共情疲劳的现象研究方法将40例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抽取40例产科护士为对照,分别进行疲劳状况、职业倦怠、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离职意愿等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护士的各量表维度得分。结果助产士的躯体疲劳得分(5.27±1.69)、脑力疲劳得分(3.40±1.35)及疲劳总分(8.68±1.52)高于产科护士(4.36±1.51、2.70±1.14、7.06±1.33,P<0.05);助产士的情感衰竭得分(28.46±5.80)、去人格化得分(7.98±3.40)高于产科护士(24.68±4.35、6.52±2.77,P<0.05);而助产士的个人成就感得分(31.42±3.71)则低于产科护士(33.74±4.15,P<0.05);助产士的积极应对得分(30.25±3.52)、自我效能得分(25.19±5.08)低于产科护士(32.04±3.67、28.30±4.42,P<0.05);而助产士的消极应对得分(33.65±3.69)、离职意愿得分(14.37±2.91)高于产科护士(31.39±2.50、12.18±2.64,P<0.05)。结论与产科护士相比,助产士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水平低,而疲劳程度、职业倦怠水平高,且离职意愿较为强烈。

  • 标签: 创伤性分娩 助产士 共情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丹红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血标本进行免疫检验分析之前的质量干扰影响进行分析,旨在对采血标本质量进行全面控制。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免疫检验分析的采血标本13462份作为此次研究目标,将质控前的6478份采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将质控之后的6984份采血标本作为研究组,对两组采血标本不合格出现概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采血标本不合格出现率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全面控制免疫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对不合格采血标本数量能够有效减少,为实现采血标本全程质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保障了免疫检验分析。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采血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选用样本数据展开对比分析以得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皮肤性病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地选取我校医学院学生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地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名学生。对于其中20名学生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另外20名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完毕后对比两组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育环境评分等指标。结果: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教学组,且教育环境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教学组(P

  • 标签: 皮肤病学 翻转课堂 教学效果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