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托珠单抗与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和对比。方法由自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应用托珠单抗治疗,参照组患者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明显的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在第2次、第3次和第4次输注时的疼痛评分、DAS28评分以及血沉等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第3次、第4次输注时的关节压痛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托珠单抗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炎症指标和疼痛得到改善并可使临床疗效获得维持。

  • 标签: 托珠单抗 英夫利西单抗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是一种重组的带有人的功能性基因的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克隆抗体,临床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和转移性胃癌。曲妥珠单抗在临床使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输注反应、心脏毒性、背痛等,本文将从上述方面概述曲妥珠单抗及其不良反应。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乳腺癌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地舒单抗诱发低钙血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应用地舒单抗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34岁(18~79),在应用地舒单抗之前,患者血钙水平正常。检测患者应用地舒单抗后的血钙水平,并对异常结果进行对症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1.应用地舒单抗期间出现低钙血症的患者9例,其余患者未出现低钙血症。2.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之后患者血钙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地舒单抗诱发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9.78%,未发现重度低钙血症病例。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能够有效治疗地舒单抗诱发的低钙血症。

  • 标签: 地舒单抗 骨肿瘤 骨转移瘤 低钙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为膜性肾病患者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的价值。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1年5月—2023年7月接收的膜性肾病患者106例,分两组,各53例;雷公藤多苷片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膜性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单抗药物的不良反应效果较差,特异性程度较高,可以在癌症或是免疫性问题的特殊医疗工作中进行使用,也逐渐结合当前的增长速度已经逐渐的超越了其他同行业环境下的药物。为此我们整合等方面已习惯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措施方法,从药物发挥的时效、作用、价格、研发、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和研究判断,其目的就是为后期的医疗服务管理以及研发管理指明方向。

  • 标签: 单抗药物 前景 发展方向
  • 简介:在2013年3月11日在线出版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ofClinicMOncology)上,发表了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PaulSabbatini博士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针对处于首次临床缓解期的卵巢癌患者,旨在确定阿巴伏单抗维持治疗是否可延长其无复发生存期及整体生存期。在该项双盲、安慰荆对照、多中心临床m期研究中,研究人员按照2:1比例,对经首次手术及以铂制剂和紫杉类药物化疗后,处于完全临床缓解期的Ⅲ期至Ⅳ期(根据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判断标准)卵巢癌患者进行了随机分配。每两周按照1ml悬液的给药形式进行给药,给药剂量为2mg的阿巴伏单抗或安慰剂,共给药6周(诱导阶段),其后每4周给药一次,直至出现复发或给药至最后一例患者完成随机分配后的第21个月为止。研究主要终点为RFS;次要终点为0S及免疫应答。

  • 标签: 卵巢癌患者 维持治疗 单抗 给药剂量 临床肿瘤学 临床缓解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靶向药西妥昔单抗治疗癌症患者后出现手足综合征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2月在院接受靶向药西妥昔单抗治疗病患60例,随机均等将其分为A(实验组)、B(对照组),每组各30例。B组行常规护理,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比较A、B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手足综合征征并发率、护理满意率。研究数据均由统计学SPSS22.0处理。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手足综合征征并发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3.3%、63.3%、93.3%,B组各指标数据为66.7%、86.7%、36.7%,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综合护理干预的A组患者较行常规护理的B组患者各项指标更优,因此在癌症患者接受临床西妥昔单抗治疗时应重视综合护理干预重要作用,从身心角度出发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用药后手足综合征征并发率,降低病人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西妥昔单抗 手足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肝癌晚期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卡瑞利珠单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8月-2023年8月。结果 观察组认知能力优于对照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晚期患者应用卡瑞利珠单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卡瑞利珠单 肝癌晚期 靶向药物 认知能力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用对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接收的60例晚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观察组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比较疗效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的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用可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贝伐珠单抗 化疗 晚期胃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治疗胃癌晚期患者时使用替吉奥与贝伐珠单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45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22)与研究组(n=23),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治疗胃癌晚期患者时将替吉奥与贝伐珠单抗联合使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有确切作用,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限。

  • 标签: 替吉奥 贝伐珠单抗 胃癌晚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贝利尤单抗应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短期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对其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疗法,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贝利尤单抗,比较两组免疫指标、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激素剂量、SLEDA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免疫指标、SLEDAI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激素剂量均无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无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补体C3、补体C4高于参照组,IgG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有效率(93.33%)高于参照组(53.33%),实验组治疗后SLEDAI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贝利尤单抗 系统性红斑狼疮 安全性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对口腔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60例口腔肿瘤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用药,对照组服用西妥昔单抗,观察两组卡氏(KPS)评分、疼痛(N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KPS、NRS、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NRS评分则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对口腔癌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口腔癌 西妥昔单 抗注射液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采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就诊的116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采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10-2019.10 月内收治的 60 例自身免疫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用药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30 例,使用常规用药护理)和观察组( 30 例, 采用 利妥昔单抗治疗 护理 )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用药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护理后,患者体温,脉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护理后体温,脉搏情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护理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体温,脉搏情况,并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强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自身免疫性脑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48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用雷珠单抗,观察组用康柏西普,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RP、VEGF、CMT、IOP、CNV数值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数值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显著,改善了症状和指标,值得应用。

  • 标签: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老年性黄斑变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西妥昔单抗与伊立替康的联合用药方案用于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本院肿瘤科收治的结肠癌病人中抽取38名当做入组对象,经由随机数字表法把全部对象归入对照组、实验组,各19例,对照组利用单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伊立替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结肠癌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结肠癌患者接受联合用药干预后,相较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大幅降低,疾病控制率显著偏高,表现出显著不同(p<0.05)。2组结肠癌(COAD)病人皆见程度不等的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脱发等不良反应,但症状经过处理后得到显著缓解,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与伊立替康的联合用药方案用于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比较突出,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无严重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行适用。

  • 标签: 结肠癌 恶性肿瘤 西妥昔单抗 伊立替康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利妥昔单抗(100mg/次)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治疗儿童ITP的有效方案。方法 选择既往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及部分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病情反复的住院的22例患儿进行利妥昔单抗治疗。在父母同意后予利妥昔单抗100mg/次,每周1次,共2-4次(d1,8,15,21),甲泼尼龙1-2mg/kg,每周1次,共2-4次,另一通道利妥昔单抗前半小时开始使用,与利妥昔单抗同时结束。关注患儿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监测外周血小板计数变化,CD20+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结果 22例患儿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11.8岁,病程2月-76月,随访时间12-23个月。治疗中有9例达初始反应(40.9%),12例持续反应(54.5%),10例完全缓解(45.5%),10例无效(45.5%),总有效率54.5%;1级出血3人,2级出血7人,3级出血5人,经止血对症处理均临床缓解,4级出血1人,并发颅内出血死亡。治疗后CD20+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比例65-82%,治疗中共有7位(31.8%)患儿出现不良反应,4例发热患儿中2例确诊为感染,3例出现皮疹,经过治疗症状均缓解。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常规治疗无效的儿童ITP有部分可获得长期缓解,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难治性ITP患儿的一种治疗选择。

  • 标签: []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3例晚期原发性肝癌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对该部分患者实施护理,做好对患者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的观察记录。结果:在23例患者完成治疗后,共有10例患者存在异常情况,其中5例存在发热症状,2例明显疲乏,3例有皮炎反应,在护理人员与医生共同协作下,患者不良反应逐渐得到缓解或消失,均顺利出院。结论:在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患者当前各项身体数据信息变化的实时监控并进行详细记录,密切关注患者治疗后穿表现出的各类反应,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汇总整理,通过这种方式来对药物治疗方案来进行完善。

  • 标签: 晚期原发性肝癌 免疫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