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因素。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2009年的消毒效果监测资料,从提高医院感染意识及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消毒器械的正常运转、有效环境清洁消毒、建立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结果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逐年上升,2006年-2009年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平均合格率逐年上升。结论重视消毒灭菌工作,使消毒效果较为稳定,医院感染监控实验室检测结果真实可信。但仍存在不足,要继续加强常规性监督,尤其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要有足够的关注。要充分利用监测资料,及时上报反馈。

  • 标签: 医院感染 环境检测 交叉感染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的医院感染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本院2006-2008年住院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2337份病历,发生医院患者感染300例感染率为1.34%,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医院感染真菌有上升趋势,应针对重点科室加强管理,尽量减少并规范指导侵袭性操作,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况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那曲地区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为2012年消除麻疹打下良好基础。方法利用那曲地区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2006~2011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1年共报告病例548例,死亡4例,平均发病率为133.53/十万,死亡率为0.97/十万,病死率为0.73%。涉及全地区8个县(区),主要以小年龄组散居儿童和牧民为主,散居儿童和牧民发病473例,占发病总数的86.31%,0~5岁的共发病335例,占发病总数的61.13%。结论高质量的麻疹疫苗的初免和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疫情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麻疹疫情 免疫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港区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政府控制性病流行与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性病674例,其中淋病175例(占26.96%),梅毒56例(占8.3%),非淋菌性尿道炎173例(占25.67%),尖锐湿疣116例(占17.21%),生殖器疱疹152例(占22.55%),HIV阳性2例(占0.3%);男女性别比为1.961;年龄分布以20-39岁组为多,约占63.6%;职业分布以工人、民工、农民为主(占73.4%)。结论高港区的性病报告数逐年增加,性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应多部门齐抓共管,加强各类人群性病监测及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减少婚外性行为的发生,努力降低性病发病率。

  • 标签: 性病 社会问题 流行现状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病例登记资料分析,了解松江区原发性肝癌发病和死亡及生存状况。方法对2002~2006年松江区居民原发性肝癌发病、死亡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松江区原发性肝癌5年年平均发病率为27.09/10万,5年年平均死亡率为24.20/10万,发病率及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肝癌生存期短,平均生存158天,1年内死亡91.3%。结论松江区原发性肝癌发病情况比较稳定总体有下降趋势,客观反映了防治肝炎的成效,也提示继续加强对原发性肝癌的早发现和防治的重要性。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和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的麻醉药品用药品种、数量、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最大的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于治疗癌痛的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对麻醉药品的干预和管理。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2001-2006年间我国卫生监督体系人员流动总体情况。方法: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获取6年来卫生监督机构流动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和岗位等基本资料。结果:6年来,卫生监督体系总体上表现为人员净增加;现有人力素质综合得分为6.01分,而新进人员和流出人员的素质综合得分分别为6.27分和5.47分,已经初步形成了“高素质人员流入、低素质人员流出”氛围。

  • 标签: 卫生监督 人员 流动 概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06年~2008年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我院2006年~2008年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排在前三位的为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最高的药品为钙通道阻滞剂。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状况与国内﹑外总体用药基本相同。

  • 标签: 抗高血压药 用药金额 用药频度 用药分析
  • 简介: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我国狂犬病疫情一直呈上升趋势,病例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二,主要传染源为犬,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主要措施靠有效地接种疫苗和犬类的狂犬病预防。

  • 标签: 狂犬病 狂犬疫苗 暴露人群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2001~2006年我国卫生监督体系人员流动特征情况,明确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有所优化。方法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获取6年来卫生监督机构流动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和岗位等基本资料。结果(1)人力资源配置有所优化:大量新进毕业生涌入,学历水平有所提高,法律类、非医学专业类人员增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壮大;(2)但仍存在不足:职称水平下降,专业人员引进相对较少。

  • 标签: 卫生监督 人员 流动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92例(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物 中药制剂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北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10年北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婴儿死亡为主,婴儿和5岁儿童死亡率分别为9.37‰和10.55‰。儿童死因前4位分别是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肺炎、先天异常。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4.73%,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8.89%。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儿科质量,强化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培训,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农村儿童保健质量,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等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死亡原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妇婴卫生工作各项指标,以及近年来孕产期管理相关措施的应用,为今后的工作方向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方法对2006-2010年闵行区妇婴卫生报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来,闵行区各家接产医院的非本市户籍孕产妇占到了绝大多数;自2007年加强一系列孕产期管理措施之后,闵行区围产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其中非本市户籍占较大比例;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以本市户籍剖宫产率居高。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强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和重点孕妇规范管理,努力降低剖宫产率、尽量减少围产儿死亡和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 标签: 孕产妇管理 产科质量管理 剖宫产率 孕产妇死亡率 围产儿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