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多发骨折的综合治疗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保守、运动、饮食、药物疗法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等综合治疗骨质疏松致多发骨折165例。结果随访1—3年,平均1年8个月,术后复查X线,患者8个月—1年6个月骨折均愈合,2例术后功能锻炼期间出现骨再折,二期手术1年后骨愈合。结论采用保守、运动、饮食、药物疗法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等综合治疗骨质疏松致多发骨折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予以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4周(6~l2周)。26例均采用AO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按Constant评分标准,平均85.4分(71~95分),其中优16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84.6%。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肱骨近端 骨折 锁定接骨板 骨折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骨质疏松症的严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已有日渐攀升之势。骨质疏松骨折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仅是难以承受的病痛,还有非常可观的医疗费用,现在很多老人都是等到“松得不行,一摔就折(骨折)”才送到骨科做手术,这时候为时已晚,又辛苦又花大钱,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不如一早就预防。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骨质疏松症 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群 医疗费用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125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疾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骨质疏松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目标主要为恢复解剖结构、实现骨折稳定、尽早恢复关节功能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这类骨折的治疗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旨在分析骨质疏松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肱骨外科颈骨折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整体护理措施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为(6.414.32)分、(14.215.83)分,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78.0%,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骨质疏松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整体护理
  • 简介: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普遍的健康问题。近年来防治骨质疏松药物的研发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针对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中骨吸收相对过度,而骨形成相对不足的特点,目前所采用的防治药物主要有基础用药如钙剂和维生素D、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混合制剂及中药制剂五大类。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药物选择 骨吸收抑制剂 骨形成促进剂 治疗 骨质疏松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保守治疗,观察组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而后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65%;同时在脊柱新发骨折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5%。结论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再骨折的可能,有利于患者的有效康复。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直视下牵引复位,打入导针,DHS内固定。结果随访患者除1例延迟愈合外,其余均一期愈合。总优良率为94.73%。结论闭合复位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明显,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老年人 DHS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 摘要:对于因交通事故或意外伤害等原因需要进行法医学鉴定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案件,鉴定时应重点分析骨折性质(新鲜或陈旧),本次外伤与椎体骨折的因果关系及外伤参与度。对于有明确外伤史的新鲜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在民事案件的司法鉴定中,笔者认为应当视同创伤椎体骨折进行相关鉴定,不必考虑其骨质疏松在椎体骨折中的参与度。但在刑事案件中进行损伤程度鉴定时,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受伤经过,致伤暴力的严重程度适当考虑其骨质疏松在椎体骨折后果中的参与度。但诊断明确的陈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无论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因与案件本身无因果关系,故均应不予进行伤残或损伤程度等相关鉴定。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骨折性质 伤病关系 外伤参与度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治疗方案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研讨。方法:归纳样本:7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归纳时间:2022.12月-2023.12月,分组基准;数字表划分法,A、B两组分别纳入(n=35);前者:实行保守治疗方案;后者:提供PVP(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案,而后对相关数据展开比对分析,内容包含:治疗后7d、90d、6个月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后凸角、骨密度表现。结果:统计学评估后可知,在VAS评分上A组低于B组;在Oswed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上,B组低于A组;在后凸角方面,B组低于A组,具备比对差异(P<0.05);在骨密度方面体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次研究中,有针对的对保守治疗和PVP治疗方案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研讨,目的在于通过对比方式,明确何种治疗方式更加优异,结局所得明确,两种方案各具优势,均可治疗上述疾病,提升骨密度,其中保守治疗能够切实减轻疼痛症状,PVP在改善功能及后凸角降低方面效果更好,望采纳。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在骨折后再次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方法分析其再次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出现骨折骨折的42例患者其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中有30例患者为女性,占总人数的71.43%;有39例患者其骨密度值在3.5以下,有27例患者为椎体骨折后发生股骨胫骨折,有11例患者为股骨胫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胫骨折。结论骨折疏松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临床因素主要有高龄、骨密度-T值在3.5以下、女性、髋部和椎体骨折史等,因此,高龄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更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骨折的发生,对此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都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临床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