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深部脓肿的治疗,现代多采取西医切开排脓及抗炎相结合的方法,笔者接诊一例,因西医治疗不理想的患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效果较佳。

  • 标签: 中西结合治疗右股深部脓肿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2年12月延安市某医院270例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药敏试验严格按照2006年CLSIM272A2规则及标准进行AmB、FCZ、5-FC、ICZ4种抗真菌药敏检测。结果真菌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咽拭子,白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最高(61.1%),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假丝酵母菌对AmB、5-FC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儿科患者中分离的真菌中以假丝酵母菌属最多,并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AmB、5-FC均有较高的抗真菌活性。应加强对临床真菌感染与耐药性情况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儿科 真菌感染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切口深部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治疗与诊断均十分重要,而对感染类型进行探讨并且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病原菌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同时对现有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有助于该病的治疗进一步发展,有利于降低致残率。本文将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原因以及病原菌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其诊疗进展,以为该病的诊疗作出贡献。

  • 标签: 脊柱内固定术 切口深部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报告4例少见丝状真菌深部感染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测资料,为相关真菌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取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或血液标本直接涂片和真菌培养,根据真菌培养的菌落特点和镜下形态,鉴定至菌种。结果分别从4例患者的伤口分泌物和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4株丝状真菌,经鉴定为申克孢子丝菌、串珠镰刀菌、马尔尼菲青霉和尖端赛多孢子菌。结论申克孢子丝菌、串珠镰刀菌、马尔尼菲青霉和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少见,且检测困难,应加强对少见真菌感染的认识和实验室检测,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串珠镰刀菌 马尔尼菲青霉 尖端赛多孢子菌 真菌 深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深部热疗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78例恶性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热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情完全缓解的11例,部分缓解的16例,病情稳定的10例,进展的2例,对照组病情完全缓解的5例,部分缓解的12例,病情稳定的15例,进展的7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有3例不良反应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观察组有1例不良反应病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X2=4.48。结论深部热疗在肿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深部热疗 肿瘤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4~2016年间48例已确诊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儿童临床资料,分析其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及危险因素。结果在48例真菌感染患者中,白色念珠菌35例;热带念珠菌7例;毛霉菌和新型隐球菌感染各3例;在48例感染患者中,进行过侵入性操作占92.30%;使用了2种及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4d,占88.46%;在使用了2种及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4d后体温在38℃以上的占65.38%;手术患者占50%;应用过呼吸机占50%;48例经抗真菌治疗治愈43例,占89.5%;自动出院2例占4.16%;死亡3例占6.25%。结论住院儿童深部真菌感染与各种侵入性操作、长时间使用多种抗生素、手术和使用呼吸机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 标签: 儿科患者 深部真菌感染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部热疗在放射性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胸部CT片明确显示放射性肺炎的患者50例,其中2级45例、3级4例、4级1例。其中20例拒绝行深部热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余30例除给予常规治疗放射性肺炎药物外,同时给予深部热疗,每周两次。结果30例行深部热疗患者均可耐受,相较于对照组,放射性肺炎治疗后在临床表现、CT表现及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深部可有效缓解放射性肺炎。

  • 标签: 深部热疗 放射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外科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体会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深部真菌感染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者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部位多为下呼吸道、尿路等,经相应的治疗后,死亡率为37.5%。结论肝胆外科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较高,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多为下呼吸道,在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中应对其给予重视。

  • 标签: 肝胆外科 病房 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迁延,常存在免疫和代谢功能紊乱,真菌感染成为突出临床问题。方法总结2003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作真菌感染的菌谱调查。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细菌学证据两方面。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早期应用肠道营养,早期应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和及时病灶清除术。结果85例全部做真菌调查,20例确诊真菌感染,占23.5%,念珠菌感染占80%。早期应用肠道营养和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以及及时的病灶清除术是真菌感染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结论早期用药,及时病灶清除术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真菌感染的危害。

  • 标签: 真菌感染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晚期深部感染病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到2012年7月间的20例患者,均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晚期深部感染,且接受二期翻修术的治疗,包括10例男患者,10例女患者。并在一期时全部清创,在间隔2~8个月后接受二期翻修的重建术,平均4个月。手术后进行随访。结果髋关节的Harris平均分数由手术前的48.79分提升到手术后的83.1分;膝关节的AKS平均分数由手术前的42.8分提升至手术后的84.36分。80以上为优良,优良率达到86.9%。只有2例病人在翻修术后两年复发感染,总的感染率控制为90.0%;有2例髋关节病人两次手术中都出现骨折。结论在关节置换术的感染控制和治疗方面,二期翻修术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中的常用疗法。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晚期深部感染 二期翻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晚期深部感染的临床原因及相关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自2010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进行髋关节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64例患者在进行髋关节手术后一共出现了2例感染的患者,感染发生的比例为3.12%,发生感染的时间大约在术后的3—60天,平均为30天,2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中有1例感染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浅层感染的患者为1例,深部感染的患者为1例。对深部感染的患者进行抗感染及TDP照射、换药治疗,在治疗进行2个月后感染情况没有痊愈并且形成窦道,在窦道没有治愈的情况下进行了窦道切除手术并去除假体,并在半年以后对患者进行翻新手术达到治愈目的。结论在进行髋关节手术时如果不注意无菌操作、在术前没有对容易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及引流管留置的时间过长都会引起手术后的感染,在术前对患者积极的进行隐藏性感染,并在手术后使用预防性的抗生素使用,手术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加强手术室管理及引流管留置的时间要适当缩短是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晚期深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深部感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颈深部巨大蔓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患者为老年男性,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颈部血管瘤。由于该血管瘤巨大,且位置较深,位于颈动脉鞘后方,设计颈侧切开术切口,充分暴露病变组织后,首先结扎处理原搏动的血管,即血管瘤主要滋养血管,以阻断复发的主要途径,然后沿血管瘤周围正常组织,完整切除血管瘤的办法。结果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病理诊断(右侧颈部)蔓状血管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论对于颈部体积较大位置较深的蔓状血管瘤,术前要明确诊断,完善手术方案,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口要充分暴露肿物,手术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完成。

  • 标签: 蔓状血管瘤 手术 手术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临床症状以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于本院诊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DIE组与非DIE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妇科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DIE组患者的中度痛经率为92.00%,明显大于非DIE组的16.00%,DIE组患者的性交痛率为72.00%,明显大于非DIE组的36.00%,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在盆腔痛与肛门坠胀发生率上并无明显差异,妇科检查中,宫底韧带触痛阳性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而阴道直肠隔结节与阴道直肠隔触痛的特异度较高。结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出现多种临床症状表现,不同的症状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而在症状的基础上综合妇科检查结果,能够进一步充实临床诊断参考信息。

  • 标签: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症状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DIE)的临床症状以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于本院诊治的 5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 DIE组与非 DIE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妇科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DIE组患者的中度痛经率为 92.00%,明显大于非 DIE组的 16.00%, DIE组患者的性交痛率为 72.00%,明显大于非 DIE组的 36.00%,组间对比( P< 0.05);两组患者在盆腔痛与肛门坠胀发生率上并无明显差异,妇科检查中,宫底韧带触痛阳性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而阴道直肠隔结节与阴道直肠隔触痛的特异度较高。结论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出现多种临床症状表现,不同的症状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而在症状的基础上综合妇科检查结果,能够进一步充实临床诊断参考信息。

  • 标签: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症状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