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在我国进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 21 世纪, 来世界各地均致力于病人安全的推动及医疗品质提升,手部卫生已是落实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策略之一,本文针对社区护理人员对于手部卫生执行护理服务进行研究。

  • 标签: 社区护理 手部卫生 医疗品质
  • 简介:摘要:通过学习护患沟通技巧,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对护理人员尤其年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人员 护患关系 沟通技巧
  • 简介: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重庆 400037 摘要:目的 研究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 措施 。 方法 ;分析调查我院妇产科 98 例职业暴露事件中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类型、职业暴露操作及职业暴露防护情况。 结果; 98 例次妇产科职业暴露类型主要包括 ; 锐器伤暴露与血液 、 体液 、 分泌物暴露两种,安瓿术、会阴缝合术、穿刺 / 拔针 / 针帽术是引起尖锐器械损伤和暴露的主要手术。分娩过程中羊水 / 血液溅出、更换会阴垫、接触新生儿是诱发血液 / 体液 / 分泌物暴露的主要操作; 98 例妇产科职业暴露护士对尖锐器械损伤的主要原因、尖锐器械损伤创面的处理、血液病感染途径及妇产科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较好的了解。但戴手套、及时报告职业暴露等防护行为的实施情况不佳。 结论; 妇产科职业暴露风险因素复杂,护理人员防护实施不到位,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防护管理。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现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搜集的 23例介入科护理人员一般资料。采用本院特制问卷调查量表分析 23例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再提出针对性地解决对策。结果: 23例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表现为:( 1)针刺伤或其他意外感染;( 2)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3)消毒因子影响;( 4)电离辐射危害;( 5)护理人员身心压力大等,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解决对策:( 1)重视针刺伤或其他意外感染防护;( 2)重视自身防护;( 3)重视消毒因子的防护;( 4)防护电离辐射伤害;( 5)重视身心压力等。结论: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有针刺伤或其他意外感染、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消毒因子影响、电离辐射危害以及护理人员身心压力大等,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 标签: 介入科 护理人员 职业安全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共70例,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12月,制作调查表,对所选的护理人员展开调查,从中整理出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方面的信息,明确护理人员在此项工作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障碍、心理学知识水平有限和患者家属不配合是三大主要问题,在针对性措施实施前,感觉心理护理困难的患者共62例,所占比重为88.57%,实施后,对心理护理感觉困难的护士人数明显减少,共18例,所占比重为25.71%,前后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对于改善精神科患者的精神状态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护理人员需重视心理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心理护理的实施有效性,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科患者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站无偿献血者200名,根据不同方案分组研究,设置参照组与试验组2组对比,每组100名。两组人员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参照组应用无偿献血常规护理,在此项措施前提下试验组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者心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参照组和试验组对比SAS评分、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血站护理人员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核心技能培训展开讨论,着重分析其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 60 名护理人员参加核心技能培训,判断其理论知识成绩、核心技能评分、医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未培训前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成绩比培训后低;经培训,护理人员核心技能评分要比培训前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培训前。结论:核心技能培训能够从根本上增强护理人员综合素养,丰富其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水平。

  • 标签: 基层医院 核心技能培训 效果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开展手术治疗的关键地方,而护理服务则是手术治疗时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能提升手术治疗成效。手术室护理人员通常都面临着较高的职业危险。本研究分析了常见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成功降低手术室职业性感染,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术室 职业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研究 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9 年 1 月至 6 月期间,供应室未开展职业防护干预,设为对照组; 2019 年 7 月至 12 月,供应室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干预,设为研究组。对比观察职业防护干预前后的工作情况。结果:研究组职业防护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职业防护行为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职业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供应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可降低职业危害性,保障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供应室 护理人员 职业防护 方法 效果
  • 简介: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一住院部 北京 100034 摘要:目的:分析 PDCA循环在提高儿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段: 2018年 3月 --2019年 12月;研究目标:我院儿科护士 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 32例)与对照组( 32例)。对照组为传统培训法,研究组为 PDCA循环法。对比两种培训方法对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提高效果。结果:研究组工作态度、理论考核、护理技能、应急预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PDCA循环有助于增强儿科护士更好的适应岗位工作,增强责任意识、扎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技能,熟练应对儿科 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与疾病诊治,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 儿科护士 岗位胜任能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护士手卫生 对 新生儿 造成的 影响因素, 根据依据提供给 医院卫生管理。方法:用问卷调查或者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新生儿护士手卫生状况调查分析。结果:根据调查 表明 ,管理考核、培训、工作量、洗手和烘干设施等是护理人员认为影响手卫生的因素。以此对这些采取整改措施,结果:在整改前,新生儿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为 94% ,手卫生合格率为 94% 、 洗手实行率为 95% ,整改后,手卫生意识率为 100% ,洗手实行率为 100% ,手卫生合格率为 100% ,对比整改前后,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加强医院洗手设施的培训、检查和管理,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对新生儿明显可以得到提高,并且对控制预防医院病原菌的传播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手卫生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人员心理授权、角色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应用抽样方法,对本县医疗机构中 1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心理授权表、角色压力源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心理授权、角色压力源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经对以上量表评分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授权表中的四个因子与职业倦怠三个因子呈负相关关系 (r<0),角色压力源量表中的三个因子与职业倦怠三个因子呈正相关关系 (r>0), P<0.05。结论:护理人员心理授权、角色压力源与职业倦怠具有密切相关性,且前两者对后者还具有预测作用。

  • 标签: 护理人员 心理授权 角色压力源 职业倦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方法。 方法:选择时间位于 2019 年 1月到 2019 年 6 月期间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 20 名,该阶段未实施自我防护,将其设为对照组, 选择时间位于 2019 年 7 月到 2019 年 12 月期间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 20 名,该阶段实施自我防护,将其设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职业危害发生率 。 结果:观察 组因为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引起的职业伤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实施 自我防护之后,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的概率显著降低,可有效控制不良事件,提升管理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自我防护方法
  • 简介:【摘要 】:通过对新型冠状肺炎救治过程中护理工作量变化的特点、病区护理人员配置的相关因素及医护身体不适等突发因素,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形成合理梯队,避免护理人员过度劳累,提供营养膳食,增强护理人员免疫力,从而使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保证救治工作有效进行。

  • 标签: 新型冠状肺炎 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护理人员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心理焦虑因素及减少压力方法。【方法】使用问卷星采用问卷的形式随机发放给广州市各大医院,收集了 375份调查。本次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焦虑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问卷调查的 375名广州市护理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焦虑心理的人数有 178人,占 47.4%。性别、学历、年龄、工作年限、工作单位是否为广州市定点医院、从疫情暴发到目前为止是否有上班、单位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宣传力度如何、科室是否配备有突发事件的防护用具、上班过程中是否会做好防护对焦虑的产生无统计学意义。 科室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意识和上班过程是否会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人对焦虑的产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前疫情下,护理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还是大多数处于焦虑状态的,为提高各方面的效率和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广州市护理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知识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培训和沟通交流能力。

  • 标签: 护理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 焦虑状况调查
  • 简介:摘要: 目的:就 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认知及感染风险认识与其照护意向进行探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我院任职的护理人员( 130 名),发放自制护理问卷,调查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感染风险的认识及照护意向。结果:通过调查风险发现,护理人员对感染风险的认识得分较高,而感染风险则是影响照护意向的关键因素。结论: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及感染风险的认识,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员照护意向的提高,确保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理人员 艾滋病认知 感染风险认识 照护意向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手卫生操作干预,提升人员正确依从性。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3月— 2018年 12月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共计 16名,总时长十个月间 3月— 7月设为常规组开展一般手卫生措施, 8月— 12月间设为实验组予以提升手卫生质量措施落实,而后比较两组手卫生知行程度以及“三区”手卫生正确依从率。 结果:实验组工作人员“三区”手卫生依从率与正确率高于常规组,常规组手卫生知行分数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人员手卫生干预后的依从性明显提升,促使其消毒更佳完善,在控制院内感染降低不良事件方面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手卫生 依从性干预
  • 简介:摘要: 医院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常常会由于患者的数量增加而导致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发生。特别是现阶段,医院的患者较多,床位增加较多,但护士的离职率受到二胎政策的影响却逐渐增高,因此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更加突出,也成为目前医院人力管理中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如何进行护理人员的动态岗位分配进行探讨。

  • 标签: 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人员 动态岗位意愿 实施对策
  • 简介:【摘要 】新冠病毒虽来源仍未明确,但具备在人和人间传播的能力。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暴发,医院的发热筛查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中。但因发热患者的数量较多,而护理人员数量有限,同时护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组建起一只具备充足数量、过硬素质、扎实护理技能以及全面专业知识的发热筛查应急队伍十分重要,对护理人力资源开展合理配置是发热筛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就我院新冠肺炎期间定向护士梯队建设在紧急调配人力资源中的经验开展总结,给临床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 标签: 定向护理 新冠病毒 人力资源 应急梯队 发热筛查 紧急调配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腰椎保健操对于新冠肺炎隔离点医务人员腰背部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隔离点医务人员按照批次分为两组,观察组 18例,对照组 18例。观察组进行有每日进行腰椎保健操的锻炼;对照组无特殊处理。隔离点工作结束后,对比两组医务人员的腰背部疼痛的改善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腰背部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新冠肺炎隔离期间,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简单易行的腰椎保健操来锻炼腰背部肌肉力量,减小腰背部疼痛的程度。

  • 标签: 腰椎保健操 隔离点 腰背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