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加强急诊医务人员素质培训对于急诊患者就医体验产生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全年到我院急诊科接受救治的190例患者作为培训前的调查对象,以2018年全年到我院急诊科接受救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培训后的调查对象,对比培训前、培训后急诊患者的就医体验满意度评分、各项检查等候时间及取报告时间。结果培训前相比培训后急诊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内镜检查、B超检查、CT检查等候、报告时间均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诊科加强医务人员素质培训工作对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提供良好的依据。

  • 标签: 急诊科 医务人员 素质培训 就医体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广泛存在于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护士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逐渐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保护护士的健康,更需要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充分了解各种危险因素,加强自身防护。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结合相关文献,介绍了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及我院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实践和体会。

  • 标签: 临床护理 职业伤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医务人员300例分组研究,观察防护管理前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试验组各项职业暴露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保障。

  • 标签: 职业暴露 防护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医护人员的执业知识,直接影响到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执业行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人才匮乏且流动性较大,人才基础薄弱,同时也难以形成人才培养机制1。大庆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2007年启动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监管方式就是通过召开医务人员法律知识、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新进医务人员卫生知识等培训会,以期提高医护人员的依法执业水平。我们通过对医护人员执业知识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该监管模式的效果,分析尚存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该模式提供政策建议。

  • 标签: 营利性 医疗机构 综合执法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科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医院的1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将儿科的50名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其他科室的50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平均PSQ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P<0.05)。观察组每月夜班天数为8~15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d(P<0.05);职称越高睡眠问题越严重,观察组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的PSQI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广泛存在夜班天数多、睡眠质量差的问题,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 标签: 儿科 护理人员 睡眠质量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人员的差错预防及管理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本院于 2017 年 7 月起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规范化管理;本次研究将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6 月视为实施规范化管理前, 2017 年 7 月 ~2017 年 12 月为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对实施效果及实施前后配置人员差错发生率进行比对。 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配置人员的取药时间、配置速度均优于实施前, P < 0.05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差错发生率为 3.01% , 显著低于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差错发生率 5.43% , P < 0.05 。 结论: 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案可有效提高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药物配置差错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推广。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差错预防 规范管理 应用效果 差错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月近一年期间,使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我院 80例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进行研究调查,并汇总分析其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和针刺伤的发生几率,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此次研究中发现,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为 %。结论:对针刺伤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注重加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

  • 标签: 护理人员 针刺伤原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近一年期间,使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我院80例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进行研究调查,并汇总分析其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和针刺伤的发生几率,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此次研究中发现,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为%。结论对针刺伤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注重加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

  • 标签: 护理人员 针刺伤原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科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医院的1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将儿科的50名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其他科室的50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平均PSQ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P<0.05)。观察组每月夜班天数为8~15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d(P<0.05);职称越高睡眠问题越严重,观察组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的PSQI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广泛存在夜班天数多、睡眠质量差的问题,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 标签: 儿科 护理人员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所以,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尤为重要。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医师、护士、废物回收人员等)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 标签: 医务人员 针刺伤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当前世界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烟草对人类所产生的危害,我国在控烟执法的过程中有着极大的进步,但是控烟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控烟执法的制度非常健全,但是对控烟执法的主体依然不够清晰,又切实对公共场所的控烟需要进一步强化。本文探析了卫生监管部门当前具有的职能,对合理有效进行卫生监管提供了一些方式和方法,进而促进全面控烟的重要目标。

  • 标签: 卫生监督 控烟执法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对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的50名护士作为对象且设为研究组,另外选择我院其他工作人员共50名且设为对照组,根据症状自评量表,评价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且评价两组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结果(1)研究组强迫、敏感、抑郁及精神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工作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低些,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欠佳,是影响工作质量的一个因素。

  • 标签: 护理人员 身心健康 工作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员手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选取82例作为样本对象,采用信封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注意手部清洁,均洗手戴手套,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感染死亡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感染死亡率均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关注护理人员手部卫生,采用规范护理操作流程,能够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部卫生 院内感染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方法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调查外科100名不同病区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无菌操作前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脱手套后手卫生执行率。结果该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39.00%,接触病人前、后分别是27.50%、52.00%,无菌操作前执行率为38.00%,无菌操作后执行率为65.00%,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是80.00%,脱手套后为45.40%。结论该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有待改善,要定期加强调查分析,加强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总结经验,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执行率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情景模拟教学对于护理人员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名2018期护理培训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等量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实验组人员采取情景模拟模式。对对照组人员采取普通教学模式。对二组人员受教育后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服务技能掌握程度以及相同时间段内相关的受护理人员满意程度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学员,在考察指标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学员。相关指标的组间比较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区别(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员的相关护理知识掌握、运用水平,是一种适合在教学环节推广的模式。

  • 标签: 情景模拟教学 护理人员 临床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航空性中耳炎在空勤人员中的病因及良好的后续治疗方式,做好对空勤人员身体健康的保障。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7年 11月 ~2019年 10月期间收治患航空性中耳炎的空勤人员 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实施针对性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病情状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前经检查评定,所有患者航空性中耳炎严重程度分级分别为: 25例轻度、 8例中度和 3例重度;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复查结果发现患者中有 5例轻度和 1例中度。结论 空勤人员患航空性中耳炎主要与飞行高度及升降改变导致中耳道压力平衡改变等非病理性因素和咽鼓管病变、鼻炎、呼吸道感染等病理性因素等有关,可根据病情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新型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对恢复空勤人员的飞行工作有积极意义。

  • 标签: [ ]航空性中耳炎 空勤人员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不断革新,公立医院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多方面挑战,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质量的同时要向管理要绩效,必须全方位深化管理队伍建设,深层次促进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为实现高质量管理注入强大活力,实时提升医疗市场占有率。

  • 标签: 公立医院 管理人员 职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