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散血管凝血(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抢救措施。方法对21例产科DIC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结论抢救产科弥散血管凝血(DIC)的关键是正确诊断,及时去除病因,合理使用肝素,输入大量新鲜血液及血液制品,适时果断切除子宫。

  • 标签: 产科 DIC 抢救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弥散血管凝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做好病发症的预防,完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一例弥散血管凝血患者的护理、宣教,同时做好病发症的预防。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护理,对症处理,患者对该病相关知识已了解,同时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加强对弥散血管凝血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积极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护理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科弥散血管凝血的临床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产科收治的24例产科弥散血管凝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整理,分析并总结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结果24例产科弥散血管凝血患者的发病原因分别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经过实施及时的抢救措施及针对的护理,24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100%。结论产科弥散血管凝血患者的临床救治措施及护理对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展,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及早确诊、积极治疗与实施针对的护理干预,是挽救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因素。

  • 标签: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急救措施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在产科弥散血管凝血中输注冷沉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弥散血管凝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患者输注冷沉淀,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90%的治愈,10%的患者死亡。治疗后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 标签: 冷沉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输血对产科急性弥散血管凝血病人凝血功能、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用数字随机表法将70例急性弥散血管凝血病人分成2组,各35例。分别实施全血输血(对照组)和成分输血(观察组)。对比两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和抢救结局。结果观察组输血后除了TT,其余指标都优于对照组且优于输血前,抢救成功率(94.29%)更高(p值<0.05)。结论成分输血应用在急性弥散血管凝血治疗中能够使病人的凝血功能得以改善,效果可靠。

  • 标签: 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输血 凝血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并发弥散血管凝血的原发病因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治疗的25例妊娠并发弥散血管凝血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25例妊娠并发弥散血管凝血患者的发病原因包括胎盘早剥8例、产后出血6例、重度子痫3例,妊娠期急性肝病4例、羊水栓塞4例。其中,共有6例患者死亡,包括胎盘早剥2例、产后出血1例、重度子痫1例,妊娠期急性肝病1例、羊水栓塞1例。结论妊娠并发弥散血管凝血的原发病因多为产科因素。另外,不同原发病因的死亡率明显不同,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也各不相同。

  • 标签: 妊娠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原发病因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血管凝血(DIC)的相关因素及早期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6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比较确诊并发DIC患者前3-5d与未并发DIC患者可能的17个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M3所占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浆组织因子、D-二聚体含量、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7个因素存在显著(P<0.05)。两组的血红蛋白、肌酐、血小板、血糖、血脂、血清乳酸脱氢酶、年龄、性别、体温等无显著差异。结论D-二聚体含量、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等指标能作为急性白血病患者DIC的指示指标,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预防措施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漫血管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3例产科DIC患者的抢救过程。根据产科DIC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尽早做出诊断,积极去除病因,给予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治疗,在此基础上,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局部应用凝血酶。结果13例患者中治愈12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尽快去除病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重视凝血酶的局部应用,可提高产科DIC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例产科DIC的病因、探讨诊断标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科DIC与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羊水栓塞、重度肝炎等因素相关。结论重视高危孕产妇的管理,重度子痫前期的监护和治疗,是防治DIC的关键,早期发现DIC,积极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抢救产科DIC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重度子痫前期 产科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弥漫血管凝血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6例弥漫血管凝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及时治疗结合有效的针对护理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疗效,能够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合适的体循环、适当氧合及酸碱平衡,皮肤及口腔黏膜未发生创伤,皮肤完整,病人能够主动表达焦虑的原因,并能够应用有效机制控制焦虑,护理满意度达91.7%(33/36)。结论针对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弥漫血管凝血的治疗效果,使凝血系统恢复并维持稳定状态,使患者皮肤保持完成,有助于患者对焦虑的控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血管凝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弥漫血管凝血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即研究组,并抽取100例同时间段来院进行健康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凝血检验,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的PT、APTT、TT、INR均高于对照组,而FIB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高凝期的PT、APTT、TT、FIB均低于低凝期及纤溶期,而INR则明显高于低凝期及纤溶期,P<0.05。结论应用凝血检验指标诊断弥漫血管凝血的临床价值高,更有效评估弥漫血管凝血具体疾病分期,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弼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进行弥漫血管凝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09年3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50例产科急性弥漫血管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实施输注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与输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本组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产科急性弥漫血管凝血患者实施积极预防、治疗患者原发病,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应用抗凝药物,阻止DIC的转化,对提高产妇和胎儿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产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妇产科产妇发生弥漫血管凝血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为临床妇产科抢救弥漫血管凝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弥漫血管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弥漫血管凝血孕妇有57例患者抢救成功,3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5.0%。新生儿有54例存活,新生儿存活率为90.0%。结论尽早确诊弥漫血管凝血病症,并且积极采取去除诱因,输血,阻断凝血,抗感染,强心利尿等抢救治疗手段,是抢救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关键。

  • 标签: 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弥漫血管凝血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8例弥漫血管凝血的患者,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其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经检查发现58例患者均有明确的诱发弥漫血管凝血的因素,其中胎盘早剥32例,重症妊娠高血压疾病14例,前置胎盘1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并且血液不凝。本文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将内、外源性促凝物质的来源切断,然后再应用补血制品以及肝素进行治疗,最终58例患者存活53例,其中15例切除子宫,5例患者死亡,11例围生儿死亡。结论弥漫血管凝血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应先治疗原发病,然后再积极、合理的应用肝素,可有效提高弥漫血管凝血的治愈率。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发病机制 原发病 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漫血管凝血(DIC)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发生弥漫血管凝血(DI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医院护理人员有效的护理,患者的痊愈时长有效缩短,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有效预防并去除产科弥漫血管凝血(DIC)的主要病因,同时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DIC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 标签: 产科 弥漫血管内凝血(DIC)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剂量肝素在弥漫血管凝血(DIC)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0例弥漫血管凝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每天采用微剂量肝素12-25mg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中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两组其他治疗相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5天的临床疗效以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D二聚体(D-Diner)等,并计算DIC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剂量肝素对弥漫血管凝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微剂量肝素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妇急性弥漫血管凝血的临床诊断与探讨治疗措施。方法21例急性弥漫血管凝血患者给予常规吸氧、输血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如补充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死胎者进行引产或剖宫产,出血不止者使用纱条子宫腔填塞,治疗结束后观察新生儿存活率、产妇抢救成功率。结果2007年~2009年收治9例DIC,其中产后6例产前3例;活产新生儿6例,围产期儿死亡3例,新生儿成活率66.67%;产妇在给予急救后,抢救成功5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55.56%。2009年至今收治12例DIC,活产新生儿10例,围产期儿死亡2例,新生儿成活率83.33%;产妇抢救成功8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66.67%。结论早发现、对症治疗是抢救急性弥漫血管凝血的关键,肝素临床使用尤应慎重。

  • 标签: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初产妇存活率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血管凝血(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DIC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收取的30例顺产或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照,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凝血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两组产妇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09mmol/L枸椽酸钠19抗凝,2500rpm离心10min分层,取上层血浆,然后借助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予以检测。结果健康产妇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缩短,DIC产妇在产前就已经出现凝血时间延长(P<0.05)。结论掌握DIC产妇的凝血检验指标能够有助于早期DIC诊断。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