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深源成矿论是可浸砂岩型铀矿地质找矿的一种新思路,松辽盆地南部铀矿勘查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基本的预测有准则为构造准则,岩性准则,地球化学准则。总结并提出了铀成矿评价的三个必要条件:透水疏松砂层,铀源,地球化学栅。1∶20万带钻区调已在该区找到有利的成矿环境和成矿远景区,已查明上第三系是本区形成可浸砂岩型铀矿有利层位之一。

  • 标签: 深源成矿论 预测准则 砂岩型铀矿 松辽盆地
  • 简介:秦岭群作为北秦岭构造带核部的最老地质体,近年对其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变质、变形历史已作深入研究,其时代被确认为早元古宙。秦岭群与华北、扬子两台的关系,大致有5种认识,多数认为它是华北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少数人认为它是独立发展的古微陆块;第三种看法认为华北与扬子台属同一岩石圈板块,秦岭群由板内裂陷形成;第四种认为秦岭群由华北地台、扬子台和独立古微陆块拼合而成;第五种观点是秦岭群属扬子台北缘裂解形成的古微陆块。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证据,进一步证明秦岭群由扬子台分裂而来的认识。

  • 标签: 秦岭群 扬子地台 板块构造
  • 简介:生态系统作为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中重要一环是全球碳氮循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系统研究中模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备受关注.近年来,国际上发展了多种基于不同原理和目标的模型,其模拟结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对这些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国际上开展了多个模型比较研究计划.本文简述各种模型比较计划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型的研究进展;指出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系统各个组成要素、生态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研究的基础之上.耦合大气、岩石圈、生物圈从机理上模拟碳氮动态,同时进行区域或全球尺度评价时引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将是未来模型发展的趋势.

  • 标签: 陆地生态系统 温室气体循环 碳氮循环 模型 比较研究 气候变化
  • 简介: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今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是导致当前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是地质源温室气体的主要释放类型。在当前强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背景下,定量化评估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对于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联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大陆重要的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温室气体的释放特点,重点综述了中国新生代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研究的近期成果,并进一步讨论了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成分与释放通量的连续观测中国活火山监测与减灾防灾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地质源 温室气体 火山-地热区 通量
  • 简介:华北地台和扬子台是我国境内的两大地质构造单元,长期以来在有无统一的基底及其地壳形成演化的认识上一直存在着争论,对区域矿产类型及其分布的原因亦无系统的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对区域岩石圈、尤其是区域上地幔的物质组成及其演化还缺乏了解。因此。对其上地幔物质组成的研究将能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 标签: 华北地台 扬子地台 上地幔 地壳 元素丰度 矿产分布
  • 简介: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真核生物20亿年前出现,多细胞生命在8~6亿年前出现,他们的出现均与地球表面的氧化作用有关。接下来5.4~5.2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尽管半个世纪前就被认为是氧含量的增加导致,但是早寒武纪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尤其是深海条件,仍处于争论。

  • 标签: 细胞生命 氧化还原条件 真核生物 南京大学 全球海洋 氧含量
  • 简介:在华北地块南缘和扬子地块北缘,南北秦岭碰撞带两侧,产出有两类性质不同的沿锌矿。它们空间上与一组东西走向的大断裂有关,这些断裂具韧性剪切带性质,变质变形作用波及范围可达千米以上。一些重要矿床产于这些变质变形带内,如西成成矿区的厂坝—李家沟矿床、洛坝矿床等,而碰撞带北侧的铅锌矿主要产于剪切破碎带中,如蟒西铅锌矿带(黑沟断裂带)和李子园铅锌矿带(舒家坝断裂带)。铁炉子—蟒西矿带位于碰撞带北侧的东秦岭区,其展布方向与黑沟断裂一致,矿体本

  • 标签: 韧性剪切带 锌矿 舒家坝 碰撞带 矿床组合 展布方向
  • 简介: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动力学模型研究@刘荣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水—岩作用,金矿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动力学模型研究刘荣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成矿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水—岩作用金矿热液矿床的形成同热液与...

  • 标签: 成矿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水—岩作用 金矿
  • 简介:铅同位素方法应用于探找矿评价常向阳朱炳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铅同位素打靶系统剖面探收稿日期:1996-12-17第一作者简介:常向阳男1967年生助理研究员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科委攀登计划B项资助近年来,铅同位...

  • 标签: 铅同位素 打靶 系统剖面化探
  • 简介:为了解喀斯特石漠过程中地表凋落物稳定氮同位素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不同等级石漠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地表凋落物的氮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黄壤区样的地表凋落物δ15N值主要为-4.00‰~-1.83‰,平均值-3.13‰;黑色石灰土区样的地表凋落物δ15N值主要为-4.49‰~-2.44‰,平均值-3.39‰;环境水热条件是影响地表凋落物δ15N值的主要因素;除了黑色石灰土区的轻度石漠与无石漠间差异显著外,无论是黄壤区样还是黑色石灰土区样,其地表凋落物δ15N值各等级石漠间、不同干扰方式环境下、甚至不同坡位上都无显著性差异体现,两土壤类型间的总体差异也不显著(P≤0.05),这主要与喀斯特区高度的生境异质性有关。更多还原

  • 标签: 喀斯特石漠化 地表凋落物 氮同位素组成 空间分异特征
  • 简介:铜镍硫化物及铂族元素矿床一般属于岩浆结晶分异成因,很少有热液交代成因产出者。Hulbert指出,世界范围内热液型矿床对于铂族元素的贡献甚微。我国开采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也很少有独立的热液交代型矿体,只一些矽卡岩型矿床(主要是铜矿)中伴生有Ni和PGE。但在四川杨柳坪矿区,新近发现的独立的、完全由热液形成的铜-镍-铂族元素矿体提供了新的热液成矿实例,该矿体赋存在基性超基性岩体之外的灰岩-片岩中,与基性-超基性岩没有直接关系,矿石品位很高。

  • 标签: 铂族元素矿床 超基性岩 交代 矿化类型 热液 伴生
  • 简介:金矿的找矿者早就认为,岩浆煌斑岩是金矿床赋存的一种良好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的煌斑岩与金矿密切共生可以证明这一论断。基于下列事实:(1)煌斑岩含金量是地壳所有岩浆岩中含金量最高的岩石;(2)煌斑岩不仅在空间上与金矿伴生,而且是与金矿同时产出;(3)由于金的高密性和亲铁性,普遍认为地核和深部地幔是富金的;(4)煌斑岩来自深部地幔,本身明显富CO2、H2O、F、Cl、Rb和Ba等组分,并含硫适中,适合于从富金的深部将金携带到地壳浅部。N.M.S.Rock等(1987)提出了金矿床成因的新模式:高温、富金、富挥发分的煌斑岩浆上升到地壳中后,或者与地壳物质相互作用形成花岗岩-斑岩岩浆成矿(模式A);或者引发并加剧一个变质热液循环体系,同时可能提供变质热液、部分金以及CO2和S,从而促使变质热液金矿床的形成(模式B)。这种模式强调了煌斑岩浆活动金成矿中的重要作用,将世界上一些大型、特大型金矿田两种矛盾的成因模式,即岩浆和变质成因模式加以统一,引起

  • 标签: 金矿 煌斑岩 伴生关系
  • 简介:水泉沟岩体位于中朝准台北缘,内蒙地轴与燕山沉降带交界部位。岩体呈长条状,长30km,宽约7km。走向近东西,与区内最大断裂——崇礼—赤城深断裂平行。岩体两侧为桑干群谷嘴子组变质岩系地层。近年来,岩体内发现了大型金矿床——东坪金矿,并在岩体内、外接触带找到多处金矿床(点)。经研究认为,此矿床为产于偏碱性杂岩体中的重

  • 标签: 金矿化 泉沟 外接触带 大型金矿 中朝准地台 内蒙地轴
  • 简介:6210矿田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为产铀花岗岩。经研究属地壳重熔型花岗岩。钾长石和石英呈斑晶出现,具纺锤状、眼球状,呈定向分布。二云母花岗岩乃是一种白云母的黑云母花岗岩,岩体上部是二云母花岗岩,至700—1000m深部逐渐过渡为白云母极弱的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的二氧化硅比黑云母花岗岩略高。石英及钾长石含量较多,斜长石号码偏

  • 标签: 二云母花岗岩 白云母 黑云母花岗岩 矿田 斑晶 化极
  • 简介:煤矿开采中,几乎总是会遇到突水问题。特别是华北地区,很多矿井普遍受岩溶水害的威胁。因此.研究和查清井下涌水来源,采取防治措施,是煤矿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应用同位素研究地下水所取得的资料,进一步应用环境同位素研究煤矿突水。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矿井下查清突水来源的一种有效的探法,可以提前确定井下涌水来源,制定有效的治理措

  • 标签: 环境同位素 煤矿突水 同位素混合模拟公式
  • 简介:为探讨鲁西铜石地区归来庄金矿和卓家庄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利用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矿石中典型碲物矿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碲物矿物主要为自然碲和碲银矿,其次是针碲金银矿、AgAu2Te6、含银自然金和碲铅矿,初步认为AgAu2Te6为新矿物。针碲金银矿、AgAu2Te6、部分碲银矿、含银自然金可能是非平衡状态下快速沉淀而成,与含矿流体的间歇性沸腾作用有关。碲物的沉淀顺序反映了其各自熔化温度的差异,说明熔点高的碲物将优先沉淀。矿床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性,可能存在含Au、Ag流体和Te流体,二者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不混溶;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碲物和金等成矿物质快速沉淀的主要机制。

  • 标签: 碲化物 金矿床 电子探针 铜石地区 成矿机制
  • 简介:岩浆热液系统中氯的地球化学行为对于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氯岩浆热液系统中的地球化学研究的最后成果,重点探讨了氯溶解度的变化机制,以及对于成矿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的高盐度水盐流体的形成机理.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氯的研究仅限于简单体系,氯对多组分复杂体系流体出溶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岩浆-热液系统 氯溶解度 分配系数 水盐流体 硬软酸碱
  • 简介:我国主要以探手段找金,因而勘查金矿周期长、成本高、效益差。近年来,笔者在从事金矿勘查的研究中,引进了现场核技术勘查金矿的方法,将几种被证明有效的核技术方法综合应用,使其进行野外研究和现场地质问题分析中,能提供必要、直接的参数。如何划分现场核技术方...

  • 标签: 现场核技术方法 勘查金矿 发展状况
  • 简介:现代海洋中的硫酸盐矿物和海水硫酸盐本身常有相似的硫同位素组成,因而可根据现代蒸发岩的硫酸盐同位素来判断古环境。据李任伟[1]引用Holser和Kaplan及格里年科的资料报道,海相蒸发岩及其所反映的古海洋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只较狭窄的范围内变化,现...

  • 标签: 陆相咸化湖泊 硫酸盐岩 硫同位素 沉积环境
  • 简介:黑色岩系作为史上反复出现的时限沉积相,反映了环境的突变及环境事件,构成了许多重要矿床的赋矿岩系。我国共有25种以上的有用元素和组份的聚集成矿与黑色岩系有关,它们呈自然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十余种形式产出。黑色岩系型矿床一般规模较大,我国南方赋存大-超大规模矿床的黑色岩系分布干9个纪级单位的13个含矿层位中,共形成了4个超大型矿床和6个大-中型矿床密集成矿区。根据盆地流体黑色岩系型矿床成矿演化的阶段性,可以将其矿床的形成划分为:沉积期和成岩期。前者可形成大-超大型锰、磷、重晶石矿床,成岩期可能形成大-超大型金、银、铅锌、锑、锡多金属矿床。

  • 标签: 黑色岩系 超大型矿床 形成 产出特征 成矿区 成矿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