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自然金由于含量低(一般几—几十g/t),颗粒细微(大多在0.1mm以下,甚至几μm或1μm以下),往往难以分离和提纯。笔者对分离不同矿物组合中自然金(包括银金矿,以下同)采用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纯度一般在99%以上,不仅大大节省了挑样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单矿物纯度。X光、电子探针、离子探

  • 标签: 自然金 矿物组合 化学分离 电子探针 单矿物 重矿物
  • 简介:自然金(包括银金矿)是我国岩金矿床中最主要金矿物。研究金粒度分布对于推断矿床形成条件,指导矿石选冶都有重要意义。金粒度分布是评价矿床问题之一。我们根据国内123个主要岩金矿自然金粒度测试数锯,对金粒度分布类型、变化特征与矿床成因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获得了某些新认识。1.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类型及变化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普遍特征是粒度范围很大,但主要粒级相对集中。同一个矿区中金粒度至少横跨2—3个数量级,有的达4至6个数量级。例如团结沟金矿既发现次显微金(d=0.05μm),又出现粒度大于1mm明金,两者相差2×10~4倍。另一方面每一个矿床都存在一个主要粒度范围,这一范围具有一定成因意义。

  • 标签: 岩金矿床 自然金 粒度分布 矿床类型 热液型 明金
  • 简介:由于世界上一些著名金矿产地多与绿岩带有密切联系,我国学者于绿岩带与金矿关系给予高度重视,倾向性认为绿岩带是华熊地块金矿矿源层。后期构造作用、岩浆活动、热液作用使绿岩内金活化、转移、成矿。而该地块广泛发育孔达岩系与金矿关系则长期被忽视。但包括华熊地块在内中国四大金矿集中区(另为胶东地块、辽吉地块、隹木斯地块)均较好地发育孔达岩事实表明孔达岩系与金矿床有联系。

  • 标签: 绿岩带 岩系 矿源层 热液作用 构造作用 岩浆活动
  • 简介:广东省内诸广岩体面积为2015km~2,是加里东—燕山晚期多岩浆旋回形成复式岩体。区域构造上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北带中段,万洋—诸广南北构造带及新华夏构造复合部位。岩体为钙碱—亚碱性岩类组成,从早到晚总演化趋势,由偏中性向偏酸、偏碱演化。岩石化学特征总体上酸度大、碱质高,钾大于钠,铝过饱和。

  • 标签: 造岩矿物 东西构造带 岩石化学特征 南北构造带 复合部位 燕山晚期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金属元素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CA)分布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集对分析研究了金属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关系。结果表明,金属元素21种理化参数与地壳丰度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10种理化参数和地壳丰度显著相关(P≤0.05),包括共价指数(Xm^2r)、原子密度(ρ)、原子序数(AN)、原子量(AW)、有效核电荷(Z^*)、电负性(Xm)、软指数(σp)、电子亲和能(EA)、极化力(Z^*2/r)和电化学势(ΔE0)。集对分析进一步表明:Xm^2r,ρ,Z^*和Xm与log(CA)之间趋同性较好,支持了相关分析结论。研究结果暗示金属理化性质与地壳丰度之间存在密切内在关系,这为地球演化成因、元素丰度演变规律提供了新证据,对岩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环境地球化学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线性回归 集对分析
  • 简介:金矿找矿者早就认为,岩浆煌斑岩是金矿床赋存一种良好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煌斑岩与金矿化密切共生可以证明这一论断。基于下列事实:(1)煌斑岩含金量是地壳所有岩浆岩中含金量最高岩石;(2)煌斑岩不仅在空间上与金矿化伴生,而且是与金矿化同时产出;(3)由于金高密性和亲铁性,普遍认为地核和深部地幔是富金;(4)煌斑岩来自深部地幔,本身明显富CO2、H2O、F、Cl、Rb和Ba等组分,并含硫适中,适合于从富金深部将金携带到地壳浅部。N.M.S.Rock等(1987)提出了金矿床成因新模式:高温、富金、富挥发分煌斑岩浆上升到地壳中后,或者与地壳物质相互作用形成花岗岩-斑岩岩浆成矿(模式A);或者引发并加剧一个变质热液循环体系,同时可能提供变质热液、部分金以及CO2和S,从而促使变质热液金矿床形成(模式B)。这种模式强调了煌斑岩浆活动在金成矿中重要作用,将世界上一些大型、特大型金矿田两种矛盾成因模式,即岩浆和变质成因模式加以统一,引起

  • 标签: 金矿 煌斑岩 伴生关系
  • 简介:水泉沟岩体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与燕山沉降带交界部位。岩体呈长条状,长30km,宽约7km。走向近东西,与区内最大断裂——崇礼—赤城深断裂平行。岩体两侧为桑干群谷嘴子组变质岩系地层。近年来,在岩体内发现了大型金矿床——东坪金矿,并在岩体内、外接触带找到多处金矿床(点)。经研究认为,此矿床为产于偏碱性杂岩体中

  • 标签: 金矿化 泉沟 外接触带 大型金矿 中朝准地台 内蒙地轴
  • 简介:6210矿田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为产铀花岗岩。经研究属地壳重熔型花岗岩。钾长石和石英呈斑晶出现,具纺锤状、眼球状,呈定向分布。二云母花岗岩乃是一种白云母化黑云母花岗岩,岩体上部是二云母花岗岩,至700—1000m深部逐渐过渡为白云母化极弱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二氧化硅比黑云母花岗岩略高。石英及钾长石含量较多,斜长石号码偏

  • 标签: 二云母花岗岩 白云母 黑云母花岗岩 矿田 斑晶 化极
  • 简介:为进一步查明泗滨砭石矿物组成特征与砭石良好红外发射功能间关系,用激光喇曼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砭石样品进行了研究。喇曼光谱研究除证实样品含有微米晶黄铁矿、石墨和锐钛矿外,还发现方解石、黄铁矿和锐钛矿谱图上均有石墨两个谱峰。TEM和HRTEM观察发现方解石全由纳米晶组成,并普遍有石墨纳米粒子产出。纳米晶石墨多分布于方解石晶界问。4种矿物中纳米晶方解石含量最高,热容也最大,是泗滨砭石具有良好热辐射性质最重要矿物学背景条件。纳米晶石墨普遍存在提高了岩石整体导热和储热性能,其优良热红外发射性能也是造成泗滨砭石在远红外波段具有很高发射率一个重要原因。黄铁矿具有良好热电性,而锐钛矿红外线吸收和反射能力都较强、光电转换效率也高,它们也是泗滨砭石具有良好热发射性能一个辅助原因。上述4种矿物良好物理性质共同作用,使加热后泗滨砭石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淤、调理气血等重要理疗功效,中医砭术在医疗保健上所利用也正是砭石能辐射对人体有益远红外线功能。

  • 标签: 泗滨砭石 方解石 石墨 纳米矿物 热发射 疏通经络
  • 简介: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关于举办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通知》要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浓厚氛围,促进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于9月14-18日分别在南京、西安、北京、广州、武汉和贵阳6地同步举办主题为"认知地球亲近自然科教助学"全国科普日活动。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科协 近自然 科普 科教 科学精神
  • 简介:流体动力系统是盆地流体分析中核心问题。本文以莺歌海盆地和东营凹陷为例,分别探讨了泥-流体底辟型和盐底辟型盆地流体动力系统特征。研究表明,超压盆地内流体动力系统决定了不同成因流体流动驱动机制和方询及流体域分布,进而控制油气运聚全过程。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油气运聚 流体分析 东营凹陷 超压 流体流动
  • 简介:泗滨砭石是中医用以制造砭具一种石材,加热后砭具对人体有加快血液流动和疏通经络等明显理疗效果。本又用近代岩石学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和测定了砭石徽结构、化学组成、放射性和法向发射率。结果表明,泗滨砭石是一种致密徽晶粒状结构石灰岩,CaCO2含量高达96%,不舍有毒元素,放射性核素含量极低。镜下能观察到其他矿物有黄铁矿、锐铁矿和石墨,粒径1~3μm,分散产于方解石晶界间;砭石中未见生物残骸,有机碳舍量仅为0.09%。在8~14um光谱区测定法向发射率高达0.923,说明砭石具有很好红外发射性能,而方解石高达86.73J/K·mol热容和微晶致密结构特征,是砭石具有良好热辐射性质和加热后对人体有明显理疗效果岩石学基础条件。

  • 标签: 泗滨砭石 徽晶灰岩 岩石成分 红外发射 理疗功能
  • 简介:众所周知,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受板块构造,包括火山岩岩石组合、系列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控制。但是在一个较小构造单元内,如在一个火山盆地内,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还与其形成岩浆房特征有关。辽西义县地区位于燕山台槢带阜新—义县盆地内,有义县(Rb-Sr等时线年龄为127±

  • 标签: 火山岩 岩浆房 区域构造 岩浆流体动力学
  • 简介:中国东南大陆火山活动分为早、晚两期,火山产物分为下、上两个火山岩系,侵入作胃表现为与其对应两期火山侵入杂岩。笔者将火山岩和侵入岩两者结合起来作为岩浆作用整体进行综合性大范围研究认为,为搞清侵入岩与火山岩时序和成因联系,有必要将侵入岩进一步划分为潜火山岩、火山侵入岩、区域侵入岩。潜火山岩是指与火山岩同源,在火山活动旋回中期或晚期阶段形成浅成、超浅成环状侵入体或脉岩和岩墙,空间上受同期火山机构制约。火山浸入岩是指与火山岩大致同源,与火山活动同时或稍晚定位侵入岩体,空间上通常超越同期火山机

  • 标签: 火山岩系 侵入岩 潜火山岩 成因关系 火山活动 杂岩体
  • 简介:大数据研究表明,全球新生代埃达克岩主要出现在中斯世时期,主要是C型,与地壳加厚有关。根据中新世埃达克岩在欧亚大陆上分布,可以识别出一个从青藏高原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小高加索、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直至波兰中新世埃达克岩带。许多学者认为,该带埃达克岩指示该区存在地壳加厚事件,该区从地貌上属于高原。该区由于情况复杂,资料缺乏,资料精细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高原描述不可能很清楚。我们大体知道,在始新世时期,印度一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部分地区在始新世一古新世即出现埃达克岩,至渐新世晚期-中新世,埃达克岩广泛出露,暗示板块强烈碰撞作用主要出现在中新世。巨型欧亚高原可能从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开始形成,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喀尔巴阡、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西藏、青海、蒙古以及四川和云南西北部,仍然属于高原范围。

  • 标签: 欧亚巨型高原 埃达克岩 中新世 青藏高原 喀尔巴阡 碰撞
  • 简介: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重要战略,西部相对于东部来说开发较晚,各种资源、环境也相对保持较好.位于云南腾冲火山区三座新期火山和新疆阿什库勒盆地中阿什山火山活动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新火山活动,有可能在未来某一时候造成灾害.在对西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未来火山灾害问题,而且对西部开发一定要与今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 标签: 火山活动 火山灾害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含放射性元素铀钍矿物,因结构辐射损伤而发生变生作用。研究表明,矿物变生作用是由α事件所引起。α事件是指母核ZXA放出一个α粒子(24He,能量5MeV)转变成一个新子核Z-2YA-4并获得100KeV反冲

  • 标签: 变生作用 天然矿物 辐射剂量 年代测定 子核 辐射损伤
  • 简介:碳酸氢铵是我国生产量最多,施用量最大氮肥品种,年产量已达3150万吨,占化学氮肥57%,为农业施用主要化肥。但也有致命缺点,主要是碳铵中氨很活泼,与碳酸结合极不稳定,即使在常温下(20℃)也易分解、挥发,造成氮损失,加速潮解,使其结块,并污染环境,所以氮利用率在所有化学氮肥中是最低。在表施情况下,平均只有27%。如何减少氮挥发损失,使其不结块,提高其利用率,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解决问题。作者经过大量试验研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矿物固氮剂,将它配入到碳酸氢铵中,可以有效地延缓和减少氮挥发、损失,使固氮量提高1.5~2倍,存放233天不结块,氮损失大大减少,氮利用率提高到50%,促进作物增产1~3倍。

  • 标签: 固氮量 化学氮肥 挥发损失 氮肥厂 试验研究 表施
  • 简介:如果一个物体由许多以至无穷多个具有一定体积物质实体堆积而成,这些小物质实体便可称为颗粒,如砂岩中砂粒,岩石中矿物颗粒,粮堆中粮食籽粒等。从微观上看,原子、分子、原子团等也可视为颗粒,由它们进行堆积可得到具有一定大小并有一定内部结构物质体。所以颗粒概念是十分广泛。随着科学发展,颗粒性质和行为越来

  • 标签: 物质体 颗粒堆积 物质实体 粮堆 堆积密度 橙玄玻璃
  • 简介:黑色岩系作为地史上反复出现时限沉积相,反映了环境突变及环境事件,构成了许多重要矿床赋矿岩系。我国共有25种以上有用元素和组份聚集成矿与黑色岩系有关,它们呈自然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十余种形式产出。黑色岩系型矿床一般规模较大,我国南方赋存大-超大规模矿床黑色岩系分布干9个纪级单位13个含矿层位中,共形成了4个超大型矿床和6个大-中型矿床密集成矿区。根据盆地流体在黑色岩系型矿床成矿演化阶段性,可以将其矿床形成划分为:沉积期和成岩期。前者可形成大-超大型锰、磷、重晶石矿床,成岩期可能形成大-超大型金、银、铅锌、锑、锡多金属矿床。

  • 标签: 黑色岩系 超大型矿床 形成 产出特征 成矿区 成矿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