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6210矿田小斑状云母花岗岩为产铀花岗岩。经研究属地壳重熔型花岗岩。钾长石和石英呈斑晶出现,具纺锤状、眼球状,呈定向分布。云母花岗岩乃是一种白云母化的黑云母花岗岩,岩体上部是云母花岗岩,至700—1000m深部逐渐过渡为白云母化极弱的黑云母花岗岩。云母花岗岩的氧化硅比黑云母花岗岩略高。石英及钾长石含量较多,斜长石号码偏

  • 标签: 二云母花岗岩 白云母 黑云母花岗岩 矿田 斑晶 化极
  • 简介: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的主要研究进展:(1)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于一259Ma,持续时间小于1Ma,是地幔柱头熔融的产物;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为多阶段喷发(~300,~290,280Ma),持续时间超过20Ma,是孕育地幔柱活动的产物。(2)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发现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上下地壳界面“消失”、下地壳增厚且具高波速特征、岩石圈地幔减薄,是地幔柱熔融产物在地壳不同深度底侵和内侵的结果。(3)完善了大火成岩省岩浆矿床的形成机理,构建了地幔柱成矿系统的基本框架,提出地幔柱结构、岩浆源区特征、结晶分异过程、硫化物饱和、地壳混染和岩浆侵位过程等是地幔柱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4)从相对和绝对时间角度确证了西伯利亚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别对应于叠纪末(PTB)和瓜德鲁普统一乐平统界线(GLB)生物灭绝事件;重建了华南叠一三叠纪海水温度和pH值的演变历史,使甄别叠纪朱生物大灭绝的直接诱因成为可能。

  • 标签: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二叠纪 成矿系统 生物灭绝
  • 简介:由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金矿产地多与绿岩带有密切联系,我国学者于绿岩带与金矿的关系给予高度重视,倾向性认为绿岩带是华熊地块金矿的矿源层。后期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热液作用使绿岩内的金活化、转移、成矿。而该地块广泛发育的孔达岩系与金矿的关系则长期被忽视。但包括华熊地块在内的中国四大金矿集中区(另为胶东地块、辽吉地块、隹木斯地块)均较好地发育孔达岩的事实表明孔达岩系与金矿床有联系。

  • 标签: 绿岩带 岩系 矿源层 热液作用 构造作用 岩浆活动
  • 简介:世界上有一种绳,它不是棉做的,不是麻做的,不是竹篾做的,也不是铁丝做的,而是石头做的,我们不妨称之为石绳或绳石。与其他绳不同,石绳不能弯、不能折、磐石般的坚硬。在地质学上,上述特殊的石头称之为绳状熔岩或火山绳,系岩浆从火山口喷发出至地表,然后顺坡而下,冷却表皮收到内部尚未凝固还在流动的岩浆的推挤作用下,熔浆流冷却表皮发生扭动与卷曲,形成绳状皱纹。

  • 标签: 绳状熔岩 竹篾 顺坡 随波漂流 成长速度 洋中脊
  • 简介:广东省内诸广岩体的面积为2015km~2,是加里东—燕山晚期多岩浆旋回形成的复式岩体。区域构造上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北带中段,万洋—诸广南北构造带及新华夏构造的复合部位。岩体为钙碱—亚碱性岩类组成,从早到晚总的演化趋势,由偏中性向偏酸、偏碱演化。岩石化学特征总体上酸度大、碱质高,钾大于钠,铝过饱和。

  • 标签: 造岩矿物 东西构造带 岩石化学特征 南北构造带 复合部位 燕山晚期
  • 简介:流体动力系统是盆地流体分析中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莺歌海盆地和东营凹陷为例,分别探讨了泥-流体底辟型和盐底辟型盆地流体动力系统特征。研究表明,超压盆地内流体动力系统决定了不同成因流体流动的驱动机制和方询及流体域分布,进而控制油气运聚的全过程。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油气运聚 流体分析 东营凹陷 超压 流体流动
  • 简介:金矿的找矿者早就认为,岩浆煌斑岩是金矿床赋存的一种良好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的煌斑岩与金矿化密切共生可以证明这一论断。基于下列事实:(1)煌斑岩含金量是地壳所有岩浆岩中含金量最高的岩石;(2)煌斑岩不仅在空间上与金矿化伴生,而且是与金矿化同时产出;(3)由于金的高密性和亲铁性,普遍认为地核和深部地幔是富金的;(4)煌斑岩来自深部地幔,本身明显富CO2、H2O、F、Cl、Rb和Ba等组分,并含硫适中,适合于从富金的深部将金携带到地壳浅部。N.M.S.Rock等(1987)提出了金矿床成因的新模式:高温、富金、富挥发分的煌斑岩浆上升到地壳中后,或者与地壳物质相互作用形成花岗岩-斑岩岩浆成矿(模式A);或者引发并加剧一个变质热液循环体系,同时可能提供变质热液、部分金以及CO2和S,从而促使变质热液金矿床的形成(模式B)。这种模式强调了煌斑岩浆活动在金成矿中的重要作用,将世界上一些大型、特大型金矿田两种矛盾的成因模式,即岩浆和变质成因模式加以统一,引起

  • 标签: 金矿 煌斑岩 伴生关系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金属元素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CA)的分布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集对分析研究了金属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属元素21种理化参数与地壳丰度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10种理化参数和地壳丰度显著相关(P≤0.05),包括共价指数(Xm^2r)、原子密度(ρ)、原子序数(AN)、原子量(AW)、有效核电荷(Z^*)、电负性(Xm)、软指数(σp)、电子亲和能(EA)、极化力(Z^*2/r)和电化学势(ΔE0)。集对分析进一步表明:Xm^2r,ρ,Z^*和Xm与log(CA)之间趋同性较好,支持了相关分析的结论。研究结果暗示金属的理化性质与地壳丰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这为地球演化成因、元素丰度演变规律提供了新证据,对岩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环境地球化学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线性回归 集对分析
  • 简介:水泉沟岩体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与燕山沉降带交界部位。岩体呈长条状,长30km,宽约7km。走向近东西,与区内最大断裂——崇礼—赤城深断裂平行。岩体两侧为桑干群谷嘴子组变质岩系地层。近年来,在岩体内发现了大型金矿床——东坪金矿,并在岩体内、外接触带找到多处金矿床(点)。经研究认为,此矿床为产于偏碱性杂岩体中的重

  • 标签: 金矿化 泉沟 外接触带 大型金矿 中朝准地台 内蒙地轴
  • 简介: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火山活动与同期古环境、生物多样性显著变化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内在机制联系,日渐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聚焦叠纪,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叠纪3个大火成岩省(塔里木、峨眉山、西伯利亚)及其同期古环境背景、生物演化事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叠纪大火成岩省研究领域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标签: 二叠纪 大火成岩省 塔里木 峨眉山 西伯利亚 古环境
  • 简介:为进一步查明泗滨砭石的矿物组成特征与砭石良好的红外发射功能间的关系,用激光喇曼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砭石样品进行了研究。喇曼光谱研究除证实样品含有微米晶黄铁矿、石墨和锐钛矿外,还发现方解石、黄铁矿和锐钛矿的谱图上均有石墨的两个谱峰。TEM和HRTEM观察发现方解石全由纳米晶组成,并普遍有石墨纳米粒子产出。纳米晶石墨多分布于方解石晶界问。4种矿物中纳米晶方解石含量最高,热容也最大,是泗滨砭石具有良好热辐射性质最重要的矿物学背景条件。纳米晶石墨的普遍存在提高了岩石整体导热和储热性能,其优良的热红外发射性能也是造成泗滨砭石在远红外波段具有很高发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黄铁矿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而锐钛矿的红外线吸收和反射能力都较强、光电转换效率也高,它们也是泗滨砭石具有良好的热发射性能的一个辅助原因。上述4种矿物良好物理性质的共同作用,使加热后的泗滨砭石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淤、调理气血等重要的理疗功效,中医砭术在医疗保健上所利用的也正是砭石能辐射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功能。

  • 标签: 泗滨砭石 方解石 石墨 纳米矿物 热发射 疏通经络
  • 简介: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第届全国化学地球动力学高级研讨会”于2000年2月15~1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高校系统和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所属单位的80余人出席了会议,代表们就近年来化学地球动力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

  • 标签: 全国化学 化学地球动力学 合肥召开
  • 简介:中国东南大陆火山活动分为早、晚两期,火山产物分为下、上两个火山岩系,侵入作胃表现为与其对应的两期火山侵入杂岩。笔者将火山岩和侵入岩两者结合起来作为岩浆作用的整体进行综合性大范围的研究认为,为搞清侵入岩与火山岩的时序和成因联系,有必要将侵入岩进一步划分为潜火山岩、火山侵入岩、区域侵入岩。潜火山岩是指与火山岩同源,在火山活动旋回的中期或晚期阶段形成的浅成、超浅成环状侵入体或脉岩和岩墙,空间上受同期火山机构制约。火山浸入岩是指与火山岩大致同源,与火山活动同时或稍晚定位的侵入岩体,空间上通常超越同期火山机

  • 标签: 火山岩系 侵入岩 潜火山岩 成因关系 火山活动 杂岩体
  • 简介:下扬子地区叠纪缺氧环境沉积物V/(V+Ni)特征李双应,金福全(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230009)关键词V/(V+Ni)比值,缺氧环境,叠纪,下扬子地区下扬子地区叠纪的缺氧沉积,近年来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1~3]。这一方面是因...

  • 标签: V/(V+Ni)比值 缺氧环境 二叠纪 下扬子地区
  • 简介:CO2的地质封存技术是减少CO2向大气排放的一种有效方法。矿物封存由于储存时间长,安全性高,对CO2地质封存至关重要。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地层为例,利用模拟软件TOUGHREACT研究了CO2注入后,各矿物的溶解和沉淀机理,确定固碳矿物和CO2的矿物封存量;通过改变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的初始含量,研究原生矿物组分对CO2矿物封存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英、长石为主的砂岩储集层中,长石类、绿泥石和高岭石是主要的溶解矿物,铁白云石是主要的固碳矿物,原生矿物中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对CO2的矿物封存量影响很大,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的体积分数增加,CO2的矿物封存量也增加。

  • 标签: 二氧化碳 地质储存 矿物封存能力 数值模拟
  • 简介:泗滨砭石是中医用以制造砭具的一种石材,加热后的砭具对人体有加快血液流动和疏通经络等明显的理疗效果。本又用近代岩石学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和测定了砭石的徽结构、化学组成、放射性和法向发射率。结果表明,泗滨砭石是一种致密的徽晶粒状结构石灰岩,CaCO2的含量高达96%,不舍有毒元素,放射性核素含量极低。镜下能观察到的其他矿物有黄铁矿、锐铁矿和石墨,粒径1~3μm,分散产于方解石的晶界间;砭石中未见生物残骸,有机碳舍量仅为0.09%。在8~14um光谱区测定的法向发射率高达0.923,说明砭石具有很好的红外发射性能,而方解石高达86.73J/K·mol的热容和微晶致密结构特征,是砭石具有良好热辐射性质和加热后对人体有明显理疗效果的岩石学基础条件。

  • 标签: 泗滨砭石 徽晶灰岩 岩石成分 红外发射 理疗功能
  • 简介:为研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宣城水东地区中叠统孤峰组中发育的一套硅质岩特别是其中的硅质角砾岩的成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研究基础上,对取自该套硅质岩中的7件硅质角砾岩、7件块状硅质岩和1件中薄层硅质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硅质角砾岩和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其SiO_2含量高(93.70%-99.24%)、Al/(Al+Fe+Mn)值较高、轻稀土略富集、无明显铈异常和铕异常,显示非热液成因的特征。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主要为正常海水沉积成因,形成于靠近大陆边缘的沉积环境,受一定的陆源碎屑输入影响。硅质角砾岩的形成可能与江南断裂带活动影响有关,后期的海底热液对硅质岩进行叠加或动力学改造,并在局部形成角砾状构造。

  • 标签: 硅质角砾岩 地球化学 中二叠统 沉积环境 宣城
  • 简介:经过认真的筹备,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大力协助下,2015年12月27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以下简称《通报》)第五届编委会第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欧阳自远主编,周卫健、周新华、刘莉副主编等36名编委参加了会议,李世杰秘书长列席会议。会议由欧阳自远主编主持。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应邀到会并做了重要指示。他就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以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做了解读,也就中国科协精品期刊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说明。

  • 标签: 岩石地球化学 欧阳自远 科技体制改革 项目执行情况 中国科协 精品期刊
  • 简介:众所周知,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板块构造,包括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系列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的控制。但是在一个较小的构造单元内,如在一个火山盆地内,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还与其形成的岩浆房的特征有关。辽西义县地区位于燕山台槢带的阜新—义县盆地内,有义县(Rb-Sr等时线年龄为127±

  • 标签: 火山岩 岩浆房 区域构造 岩浆流体动力学
  • 简介:华南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硅质岩 指示意义 二叠系 热水沉积 地球动力学 孤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