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澳大利海岸带边缘区域降雨量长期低于平均水平,加之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导致对海岸带水资源的压力增大,同时,也增加了海水入侵的风险。尽管大多数州有过海水入侵报道,而且有证据证明澳大利海岸带有一些含水层严重枯竭的事实,但是,海水入侵综合调查只是完成了昆士兰沿海体系,而澳大利西部和澳大利南部完成的程度较低。评估程度似乎与地下水资源的感知经济价值有关,最详细的研究包括昆士兰的峡谷和盆地,在该区已经开发了区域规模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用于加强预警级管理方法以保护该区域,阻止进一步的海水入侵。过去应对海水入侵的方式包括建立人工补给方式,最主要的是昆士兰含水层。推荐的未来解决方案包括量身定制海水入侵监测方案,继续研究调查方法,利用海水入侵评估和管理的教育项目和编制国家指南,改善知识共享网络。

  • 标签: 海岸带含水层地下水管理 咸水 淡水的关系 水源 澳大利亚
  • 简介:提出了西西伯利北部三个冻土地带〈-5列萨列、乌连戈伊和纳德姆)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多年冻岩年平均温度动态的研究结果。列出了有关气候参数的数据。确定,最近30年中在这3个冻土地带观测到多年冻岩年平均温度的上升。沼泽地形的温度上升幅度最小,泥炭沼泽地形的温度上升幅度最大。在年平均气温上升1℃时评价了岩石年平均温度变化的范围,在冻原区为0.1~0.25℃,在森林冻原区和北部原始森林区为o.1~0.8℃。

  • 标签: 冻土区 多年冻岩 西西伯利亚 多年冻岩年平均温度 气候
  • 简介:1997年到1999年间,在俄罗斯雅库茨克附近的SpasskayaPad实验林,对植物水分(树液)中的稳定同位索比进行了观测。每年在叶子长出后,兴安落叶松树液中的δ18O含量就迅速下降,这标志着融雪在初夏就开始被吸收利用。从仲夏到夏末,在多雨夏季和干旱夏季,植物对水源的利用有着明显不同在1999年8月(多雨的夏季),落叶松树液中的δ18O含量很高(-17.8~-16.1%o),但是在1998年8月(旱的夏季),其含量却很低(-20.4~-19.7%0)。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主要依靠雨水作为水源,而在干旱的夏季植物主要利用多年冻土中的融水作为水源。多年冻土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在干旱的夏季为植物提供直接水源:另一个作用是把多余的水分储存在土壤中供来年所用。如果这种冻土系统未来遭到地球变暖的破坏,那么,这些东西伯利仅存的单型落叶松在干旱的夏季很可能面临严重的破坏。

  • 标签: 兴安落叶松 氧同位素 多年冻土 树液 针叶林
  • 简介:本文研究探讨了在西伯利冻土区储存二氧化碳的可能性问题。主要利用地热数据编制了反映冻土区和冻土区中二氧化碳、甲烷水合物稳定区参数的系列图件。研究表明,在冻结断面中可以储存二氧化碳,并且合理地向位于较深的相对稳定的储集层注入。在这种情况下,粘土层、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带,以及上部的冻结岩层将是二氧化碳的盖层。

  • 标签: 西伯利亚冻土区 二氧化碳储存 二氧化碳和甲烷水合物稳定带
  • 简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於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海南省三市召开了"莺—琼盆地异常高压高温天然气完井测试技术研讨会"。会议就莺—琼盆地崖21—1—3井异常高压高温天然气井的完井测试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地方案讨论并提出了实施意见。会议上由四川石油管理局介绍了四川龙4井等几口高压高温气井的测试情

  • 标签: 完井测试 四川石油管理局 石油公司 油气井测试 四川龙 海洋石油
  • 简介:滑坡早期预警系统(EWS)是一种降低滑坡风险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结构保护措施潜力受限制的地区。然而,滑坡早期预警系统的设计、执行及成功的实施是复杂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未完成。关键问题是与诱发滑坡条件的不确定性、应急方案的成功执行及当地人员的反应有关。本文中我们描述了最近在哥伦比峡谷的滑坡早期预警系统的执行过程。这是一个受滑坡灾害影响的特殊地区。正如许多其它情形一样,数据(降雨量、土壤测量、滑坡事件记录)的不充分基准及相关的不确定性代表了困难的复杂化。为了能够较好地评估不同的早期预警系统成分的影响,我们以一种简单而集成的方法开发了一套模拟早期预警系统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预测的滑坡损失几乎按指数律地取决于降雨量测量误差。随机优化进一步提出建议,对于一个增加的观察误差,增加降雨诱发滑坡临界值调整。这些模拟研究是朝向一个更通用和集成方法的第一步。在滑坡早期预警系统的设计和运作的提高方面显示重要的潜力。

  • 标签: 滑坡 早期预警系统 地面观察 不确定性集成建模
  • 简介:利用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对在2003至2010年问获取的23幅ENVISAT合成孔径雷达(SAR)图进行处理,以调查墨西哥莫雷利市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模式。这些沉降区以地下水超采导致的集中圆形模式(例如格兰德河曲流区域;最大变形为7-8cm/yr)分布,或者以沿东北.西南或东一西向以及与主要断层平行方向延伸的模式分布(例如LaColina、LaPaloma和CentralCamionera断层;最大变形为4-5cm/yr)。在一些主要正断层上盘区也测量出较高的沉降速率,而在这些断层上盘区出露的第四系可压缩沉积层序厚度最大。横跨主要断层鉴别出明显的沉降速率差异,这表明这些断层起到地下水水平运动的阻挡层的作用。沉降速率与可压缩沉积层总厚度之间显示弱正相关性,而与抽水速率或静水位变化之间无任何相关性。利用常规InSAR对地面变形进行的延时分析揭示了LaColina断层和格兰德河曲流区北部地面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对于格兰德河曲流区,InSAR测量的横剖面和三维视图以及沉降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沉降速率自2005年以来开始增大;这与PradosVerdesII井的再次下套管有关,因为该井井位处于最大沉降区中部。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SAR)干涉测量InSAR永久散射体沉降构造地质地下水GPS莫雷利亚市墨西哥
  • 简介:软件开发背景试油的主要目的是为后期的举升工艺提供依据.目前,国内各油田对于开发井大多采用常规简化试油方法,但存在以下问题:①试油设计前缺少对钻井污染深度的有效预测;②试油作为产能建设系统工程中重要环节,按系统工程考虑和优化的力度不足;③试油测试资料不能满足非自喷井完井评价的需要;④试油结果没有为举升设计提供科学的产能预测参数.

  • 标签: 试油 完井 产能预测 举升工艺 测试资料 非自喷井
  • 简介:分析试井设计前资料准备的重要性,综合考虑有效厚度、渗透率等参数以及非均质性对试井设计结果的影响,统计整理近年胜利油区测试解释资料。经统计回归分析,取得了测井渗透率与试井软件解释渗透率之间的相关性,得出单井试井设计参数选取的一般规律和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方法。形成了简便易行的单井试井设计参数优选方法,通过实例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试井设计 参数优选 资料处理 非均质性
  • 简介:由于滩海油藏不同于陆上油藏,如果仍然采用陆上试井的方法,可能需要测试的时间长,引起的费用较高。从如何优选试井方式、优化试井设计、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料分析认识油藏入手,把试井的作用充分发挥,节约时间,节约费用,指导大港滩海地区的试井工作。

  • 标签: 大港滩海 试井 试井设计 设计优化
  • 简介:运用VisualBasic中的PictureBox控件,将绘制好的标准井下作业图例以位图的形式,按照相对位置放置在PictureBox控件中,形成所要绘制的油井结构示意图,以此研制完成了适用于油田油井结构示意图绘制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PictureBox控件 构图设计 油井 结构示意图 VB Visual
  • 简介:从知识表示、导数曲线的符号描述和知识库等三个方面介绍建造专家系统的关键技术—知识库设计的基本思想。

  • 标签: 试井 *专家系统 | 设计
  • 简介:复合油藏的特性近来已引起多方的注意,并对此开展了许多研究,地热油藏试井经常可以用复合油减模型来表示。近年来,布朗(Brown)研究过复合油藏的压力导数特性,但是他的研究只限于流度比为0.4—0.2,储能比为0.3—30的数量级。这样的流度比及储能比是井筒周围存在有限污阻区的典型情况。瓦登伯格(Wattenbarger)及雷米设计了一种有限污阻区的复合系统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技术求出这种系统的压力恢复特性。他们的解所能反映的流度比范围在0.1—3.6,也是布朗所用的范围。在本文的研究中,流度比及储能比在热采法中具有代表性,并通过研究压力导数特性开发出了一种新的设计和解释方案。把埃根斯奈韦勤(Eggehschwiler)等人的解用于两带的无限大复合油藏,在内部边界处规定了一个恒定的流量,把霍诺(Horne)等人的解用于封闭的或带压的有限油减,在本研究中对井筒储存忽略不计。文中讨论了把本文研究成果与各种不同的计算前缘半径或内带体积的方法相结合的问题。

  • 标签: 试井 CS90057 复合油藏 热力采油 压力导数 流度比
  • 简介:传统的试井探边(存储式)设计,主要依据常规测井资料和室内岩心分析提供的所测试地层的物性参数及地层流体的PVT分析资料,再根据边界的预测距离进行试井探边.当采用的地层物性参数(尤其是渗透率数据)存在较大误差时,将导致探边测试失败,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根据FMT资料所预测的地层温度、压力信息和用FMT压力恢复方法处理得到的地层渗透率参数,可以给出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试井探边设计程序.实例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标签: FMT资料 试井 探边设计 渗透率 井壁取心 测井解释
  • 简介:为缓解我国油气短缺和温室气体排放,并为适应现代试井及产能动态分析技术的发展,针对我国临兴煤层气田特点,开发设计了"煤层气井试井与动态预测软件"。该软件基于试井分析理论,采用点源法进行模型推倒,以测试数据库为基础,组合式解释为核心,可视化操作为主体的原则设计,实现了数据预处理、模型选择、试井解释、产能预测及报告输出一体化。该软件理论采用渗流模型与井筒模型耦合作用,预测更合理,且模型丰富,特别是开发了多分支井模型,界面人性化,解释结果合理,为煤层气井试井与动态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煤层气开发 试井 动态预测 软件开发
  • 简介:结合试井测试数据,选择校验了嘴流、多相管流经验相关式,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评价了井的当前工作制度,预测出不同含水条件下井的停喷流压和不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下井的最大自喷产量.该研究结果为选择合理的油气井工作制度、确定油藏压力保持水平、转换采油方式提供了决策依据.

  • 标签: 节点分析 油气井 生产系统 设计 动态预测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