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许多种压控测试阀均是通过环空加泵压打开,泄掉泵压关闭,开井过程中环空始终保持一定的开启压力.PCTH测试阀可实现持开的功能,环空泄压后仍能保持开启状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灵活.

  • 标签: PCTH 压控测试阀 压控系统 环空压力 球阀操纵器 密封件
  • 简介:针对海上某油田奥陶系潜山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物性差,常规DST测试无产能,又难以实施人工压裂或酸压措施的问题,从油藏储集空间特点出发,提出利用酸化作业在储层中建立酸蚀人工裂缝、沟通天然微细裂缝和孔隙、改善储层渗流条件等措施,提高油井产能。经实施2口井酸化作业,酸化后日产油均达100m^3左右,且产油量稳定。分析酸化施工曲线以及试井曲线特征,选用“井筒储存+无限导流+均质油藏+无限大地层”的试井模型进行拟合,得到井筒及储层物性的各项参数,表明酸化作业能够有效沟通储层中的天然微细裂缝和孔隙,起到人工压裂或酸压措施同样的增产效果,是提高此类低渗碳酸盐岩油藏产能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碳酸盐岩油藏 特低渗储层 酸化 试井曲线 人工裂缝 增产效果
  • 简介:根据人们对压裂气井不稳定渗流机理的认识,应用压裂气井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不稳定渗流模型,结合Cullender-Smith管流计算方法,提出一种预测压裂气井稳产时间的简便方法,编制出低渗透气藏压裂井稳产时间预测软件。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使用方便,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对气井合理配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特低渗透 气藏 压裂气井 稳产时间 预测
  • 简介:以鄂尔多盆地延长组油层地质特征、储层分类研究为基础,通过大量现场应用,总结出适合各类延长组油层的射孔技术、钻具结构、支撑剂、压裂液及配套的压裂施工参数,并详细介绍了几种能不同程度提高单井产能、防止大量吐砂、有效抑制底水的压裂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这一整套改造技术对压裂试油及提高单井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油层压裂 配套改造技术 地质特征 增产措施
  • 简介:从当年10月至翌年5月中旬,在北极和亚北极地区,冻土层和积雪层是最常见的陆地表面条件。积雪融冻和积雪深度通过对土壤的水分状况分布、过冬植物的生长及土壤水分向大气蒸发的影响从而控制着土壤的冻结过程。积雪可以使大气边界层(ABL)较为稳定,使痕量气体的纵向变化降低。被积雪覆盖的孤立土壤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热交换、对流,特别是在太阳辐射显著时,会增强大气边界层的垂直交换混合。积雪覆盖区和无雪地区在能量收支方面的强烈空间反差,会产生湿气与热量的水平对流。因此,季节性积雪的存在时间和期限显著影响了大气候和小气候条件和空气质量。

  • 标签: 积雪层 冻土层 大气响应 阿拉斯加 大气边界层 小气候条件
  • 简介:直接贯入法(DP)是一种现行的快速描述地下浅部松散地层的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和地球物理手段。与传统的钻进技术和永久压力计技术相比,直接贯入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需要在现场实时做出判断。在设计阶段如何选择实验次数、次序、位置及深度是成功和有效地开展野外研究的关键。然而,在文献中大量提供了多种基于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和地球物理方法的直接贯入法的分析,而有关规划直接贯入现场应用的建议却很少。我们举例说明了用于评价有许多盐湖的内布拉加州SandHills内偏僻和不容易到达的区域含水层.盐湖界面的直接贯入法,这种方法结合了多种技术,包括含水层的电导率剖面测量、地下水采样、冲击试验和土壤取芯。除了有关水文地层和地下水盐度的基础数据之外,我们介绍了一种结合和优化直接贯入技术的方法,包括作业次序、深度限制、数据量和时序安排。本文中获得的数据和经验将有助于在其他沙丘湖环境中开展含水层描述的项目。

  • 标签: 风积物 湖泊 直接贯入 冲击试验 地下水采样 土样
  • 简介:二连油田乌里雅太凹陷为低孔、低渗砂砾岩油藏,压裂难度大,成功率低.经对以往压裂工艺及压裂难点分析,进行了优化设计,采取了压裂设计与现场实施交叉结合、适时调整,台阶式增加排量,楔型追加破胶剂,强制闭合裂缝,多段加砂,欠顶替技术等针对性措施,使该区块压裂成功率和有效率提高到100%.

  • 标签: 二连探区太39井 砂砾岩油藏 压裂技术 研究 应用 低渗透油气藏
  • 简介:原油流动性差使得L16油田难以取得合格的地下含气原油样品,无法直接掌握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流体性质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统计分析40个国内主要稠油油藏脱气原油黏度和气油比,回归出二者之间的对数关系式。根据L16-3井脱气原油黏度计算L16油田地层原油的气油比为8.67m3/m3。结合室内原油复配实验,进一步得出地层含气原油的饱和压力约为3.77MPa,黏度约为10299mPa·s。发现带气顶的L16油田原油饱和压力远小于地层压力(11.4MPa),存在与经典油层物理理论相悖的现象。通过对国内外同类油藏的深度调研比对,结合L16油田的自身特点,认为L16油田在长期的油水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极有可能形成具有封隔作用的沥青壳,从而将油藏形成的气顶与原油隔离开来,使得天然气难以回溶至地层原油内。表现为虽存在气顶,但原油的饱和压力却远低于地层压力,最终合理地解释了油藏流体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矛盾。

  • 标签: 气顶 超稠油 气油比 饱和压力 沥青壳
  • 简介:本文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分析和电阻率层析成像(ERT)技术,对Picerno地区(意大利南部巴利卡塔地区)发生的复杂旋转一直移滑动涉及的物质体积进行了评估。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促进了1997、2004和2006年的多时相航空照片分析。为了鉴别滑坡的不同地貌特征(陡坡、阶地和山沟)及其发育状况,按照最大比例尺1:5000开展了解析和数字照片解译。开展地质和地形调查来验证航空照片的解译结果。通过采用自适应网格方法生成1997、2004和2006年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 标签: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电阻率层析成像 意大利南部 测量分析 层析成像法 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