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1利用多级瞬时(multi-temporal)遥感图像来描述滑坡滑动面滑坡运动部分地受滑动表面几何形状的控制。利用多级瞬时(multi-temporal)遥感图像能够描述滑坡滑动面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和时间的进展。通过多级瞬时的图像对比方法能够绘制解译滑坡运动速度和方向的位移图。这些数据随后被用于定性地描述滑坡滑动面的几何形状。该方法不能取代原位勘查,但的确有助于适当地分配地球物理剖面图或不稳定地区的钻孔。

  • 标签: 地质调查局 滑坡 灾害监测 表面几何形状 法国 遥感图像
  • 简介:美国地质调查提出了2006-2010年滑坡灾害计划(LHP)该计划可以帮助美国地质调查(USGS)利用可靠的科学信息来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任务。LHP的任务是提供可以降低滑坡损失的信息,促进人们对滑坡灾害的了解,制定科学的减灾战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 标签: 美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灾害调查 预警预报 国外 监测 科学信息
  • 简介:1通过监测仪表数据的互相关测定泥石流的速度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有效地对泥石流进行监测。以一定的间隔把一组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急流区,是一种获得泥石流前缘平均速度的常用方法。除此以外,这些传感器也能被用作泥石流发生的检测器。地震和声波传感器也能被用于测量泥石流前缘速度和流量(以相同的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测量泥石流的速度和流量。例如,通过电流计量表、溢流堰、文氏管测流槽、巴歇尔氏测流量测流槽和化学示踪剂等。然而,通过这些方法对泥石流的速度进行测量时,要求充分地确定泥石流波动的主要前缘。通过在两个连续测量的监测站记录的泥石流前缘之间的时滞,能够对泥石流的平均速度进行评估。

  • 标签: 泥石流 监测仪 地质调查局 意大利 传感器安装 平均速度
  • 简介:1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鉴定滑坡堆积物基于遥感数据,可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确定滑坡特征。一种方法是利用高分辨率的立体图像和凝合影象确定滑坡的大小、分布、类型和特征;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立体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和地形剖面图(例如激光测高仪剖面图),通过对滑坡尺寸(滑坡体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以及碎屑分布)的测量,是对第一种方法做的补充。

  • 标签: 滑坡特征 地质调查局 灾害监测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加拿大 地形剖面图
  • 简介:2007年,美国地质调查科学战略组提出了新的科学战略,主要目的是指导今后10年的工作,以使USGS更好地为内政部(DOI)和全国服务。该科学战略共由6个科学目标组成,分别为:

  • 标签: 美国地质调查局 科学 USGS
  • 简介:20世纪末-21世纪初,新兴的信息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不能不影响到水文地质生态调查方法的完善。一方面,在计算机的生产能力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各种数学方法的发展,另一方面,各种方法在地下流体动力学领域的完善使不久前看来未必能完成的许多课题已经能够顺利解决。这篇论文着重研究数字模拟在水文地质生态学领域发展的最有前景的方向,因为近年来这种方法广泛用于水文地质调查的实践中,同时完全替换了早先利用的类似模拟方法。

  • 标签: 数字水文 水文地质调查 地下流体 数字模拟 模拟方法 方向
  • 简介:青藏高原地处高海拔、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等特殊的地理环境,多为人迹罕至的无人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较低,绝大部分为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空白区。青藏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动脉的建成和运营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而沿线冻土的冻融灾害及其退缩问题、制约铁路沿线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缺水问题、小城镇发展的布局和选址及供水、城镇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问题、地质遗迹与矿山开发与保护,以及基础水工环地质工作滞后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对该区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 标签: 青藏铁路沿线 环境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工作 社会经济发展 小城镇发展
  • 简介:以小直径、高扬程不锈钢潜水电泵或气囊泵为采样泵;以高膨胀比、高承压和长密封充气封隔器为止水元件,实现取样目的层与非目的层的完全隔离。适用于地下水分层监测、分层采样、分层抽水、水井修复等工作。

  • 标签: 采样系统 成果简介 地质调查 水分 潜水电泵 目的层
  • 简介:按照国土资源部在成都召开的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会议部署精神,为做好震区的地灾防治工作,水环地调中心迅速成立青海玉树、四川康定、云南昭通灾区群测群防监测设备安装培训工作组,经过前期踏勘选点,目前已完成多处滑坡点和泥石流点的监测仪器安装工作。

  • 标签: 灾害应急 西南地区 西北 地质 地震灾区
  • 简介:在高海拔喜马拉雅山地带,滑坡是非常普遍的。喜马拉雅山地带的主要公路,由于受滑坡灾害的严重影响而频繁堵塞,且长期被迫中断。需要对这些滑坡采取长期防治措施以保持公路畅通。位于甘托克(印度锡金邦首都)北部71.2km处的LantaKhota滑坡,是锡金北部公路上最古老的滑坡之一,自1975年起该滑坡开始活动。滑坡两侧的岩石类型是不同的(东部为透镜状片麻岩,西部为长石英质片岩),我们认为,主中央冲断层(MCT)穿过滑坡带。由于滑坡总是在强降雨过后变得异常活跃,因此,查明滑坡面之下含水介质结构,了解滑坡活动的诱发因素湿得非常重要。这仅能通过地球物理调查完成。然而,必须选择适宜这种地形勘查的地球物理技术。为了查明地下地层结构,在LantaKhola滑坡区域开展了甚低频(VLF)电磁法测量。虽然全球仅有少数可利用的VLF发射台,但可以从一些VLF发射台获取VLF信号,即便是在高海拔的山区。垂直地质岩层走向布置了5个VLF测量剖面,并根据VLF测量结果圈定出低阻区。这种低阻区与根据梯度电阻率测深剖面圈定的低电阻带有关。这些异常证实,在LantaKhola滑坡区域范围内,即使在与片麻岩-片岩地质接触面平行的地下滑动面中也存在水饱和带(潮湿带)。这表明,传导特征与弱水饱和的岩屑层有关,这些岩屑层位于滑坡体沿线并与地质接触面平行。为此,滑坡区两侧的电性结构特征可能与稳定地层有关。为了把滑坡活动次数降至最低,必需排放潮湿带中的水,这是因为潮湿带中的水可渗入滑坡体。

  • 标签: 滑坡 VLF测量 梯度剖面法 电阻率 主中央冲断层 喜马拉雅山脉
  • 简介:生态地质学需要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有:a研究岩石圈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功能及它们形成的规律和发展动力;b从岩石团生态功能更替的观点,研究岩石团近地表部分对人为影响稳定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c为了保护和改进岩石圈近表地层的生态功能,需要努力研究控制这些地层状态和性质的理论和方法;d研究利用工业废物和处置废物场地选址的理论、方法和手段;e发展工程保护的地质理论和方法。

  • 标签: 生态地质学 科学问题 实用问题 逻辑结构 地质学 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