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数据分析马来西弧Cameron地区的滑坡灾害。基于航窄照片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确定滑坡位置。利用GIS和图像处理技术,存窄问数据库中对地形和地质数据,以及卫星图像进行收集、处理与汇编。选择的影响滑坡发生概牢的要素为地形坡度、方位、地形曲率,以及距河流的距离,所有这些要素均来自于地形数据库。岩性和断层之间距离提取自地质数据库:七地覆盖数据来自于TM卫星图像;植被指数值来自于陆地卫星图像;降雨量分布数据来自于气象资料。通过利用频率比模型和二元罗吉斯回归模型获得的滑坡诱发要素,对滑坡灾害区进行分析和填图。利用滑坡位置数据验证这些分析结果并与概率模型相比较。验证结果表明,与二元罗吉斯回归模型(准确度为85.73%)相比,频率比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为89.25%)结果更佳。

  • 标签: 滑坡 灾害 频率比模型 罗吉斯回归模型 GIS遥感 金马仑高原
  • 简介:本文研究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最优的二氧化碳(CO2)地质储存实例——注入二氧化碳并储存于油藏下深部咸水层。这即包含油藏中油水接触面(OWE)之下的单独咸水层(该储层在现有二氧化碳存储容量评估中常被忽略),也包括油藏下部的高孔隙度、高渗透性的咸水层。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注入目标层,这种咸水层具有相当大的二氧化碳存储能力,我们推断在美国绝大多数油藏盆地内均存在大量此类地层。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这种假定的可行性。通过试验测试不同含盐度、温度、压力条件下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油以及二氧化碳-咸水的热物理参数,定量对比油藏和咸水层中的二氧化碳特性。此外,我们对比重系数(N)的分布和迁移性比率(M)进行了对比。其中:N用于描述浮力驱动二氧化碳的趋势;M用于描述二氧化碳在油藏和咸水层中迁移受阻的情况。本研究介绍了油藏/咸水层中二氧化碳注入的优缺点,包括以下方面:(1)二氧化碳在油中的溶解度明显高于咸水(超出约30倍);(2)油藏中二氧化碳浮力驱动迁移趋势较弱,其原因是与咸水和油的密度差相比,二氧化碳与油的密度差较小(二氧化碳与原油密度差约100kg/m^3,二氧化碳与咸水的密度差约350kg/m^3);(3)由二氧化碳溶解所造成的油或咸水密度增量并不明显(约7~15kg/m^3):(4)二氧化碳的溶解会使油的粘滞性显著下降(从5,790降至98mPas)。我们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并对比这些关键参数和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油藏下深咸水层的二氧化碳注入降低了二氧化碳浮力驱动的迁移率。同时,与传统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注入相比(即二氧化碳注入非油藏以下的咸水层),这种方案使二氧化碳迁移率达到最小值。最终,从实践和场地应用层面看,我们将储油地层和�

  • 标签: 二氧化碳储存 咸水 多相流体 全球变暖
  • 简介:宝鸡石油机械机厂按照美国哈里伯顿(HQlli—barton)公司全通径APR工具系统研制的DC98GY全通径压控测试工具,今年五月至十月于四川石油管理局川南矿区,在资中钻采工艺研究所和宝鸡厂试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通过了四次下井工业性试验,试验已获得园满成功。试验表明,该工具各种功能可靠,性能稳定,达到了设

  • 标签: 压控 DC98GY 工业性试验 四川石油管理局 钻采工艺 负压射孔
  • 简介:本文论述了对Montaguyo(意大利)活动滑坡的多时相激光雷达的研究。通过四个激光雷达分别获取了2006年5月、2009年7月、2010年4月、2010年6月的数字地形模型。通过对选定形态参数的解译(表面粗糙度、地形表面残差)以及这些参数时空变化的统计分析能够进行滑坡的再现和追踪。已经完成滑坡边界的监控,进行了隆起和沉降区、形变量和/或堆积物、垂直和水平位移的平均速率(退缩的平均速率和滑坡前端的推进速率)估算。对在不同时间影响滑坡的形变结构(陡坡、裂缝、褶皱)进行了制图;其中一些结构表征了滑坡即将进入不稳定过程的前兆或提供了结构位置相关信息。识别了不同的活动(如岩崩和泥石流)和几何形状(例如沟渠流动),检测了由人工排水和地面处理/清理工作引起的地形特征随时间的变化。我们根据激光雷达获得的信息能够解译滑坡的运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能够提供重力.控制过程相关监测策略的新观点。

  • 标签: 机载激光雷达(Airbome LiDAR)滑坡监测形态参数地形变化时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