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页岩气和页岩油区带的油气藏工程是一门新学科,需要有模拟物理特性和定性研究不确定性的专门流程和方法。虽然在具备生产数据时通常都使用递减曲线分析(DCA)来评价估算最终产量(EUR),但这种分析不能将结果推广到不同的地质或完井条件,不能优化层带开发,也不能在仅有很少生产数据的开发早期对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不确定性进行定性研究。本文提出了一套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设计的井下动态专用模拟流程(针对“页岩油气藏的动态”,命名为SHARP)。SHARP将一个特定的“3φ3K3S”分段模型与一个不确定性平台结合在一起。鉴于常规方法试图研究关于基准情形解的不确定性,所以SHARP将所有的重要变量都视为未知量,不管它是自然变量还是与水力压裂有关的变量。为了确定控制井下动态的参数,使用了嵌入的实验设计计划,然后对解的空间进行彻底的筛选,以便确定一组可能的历史拟合解。为了缩小有关的解空间,将综合了所有现有信息(包括油气藏动态、微地震信息以及物性数据)的输入条件作为先验知识使用。只要实现了半自动的历史拟合,就要以预测方式使用有关模型,以便在残余不确定性空间内探讨井和开发的优化。SHARP可用于井下动态的历史拟合、EUR的估算、上界的估算、开发优化(空间优化、压裂优化)以及现象学理解。它还可以定量评价与这些工作有关的不确定性。利用一项根据公开数据的巴尼特(Barnett)页岩研究实例解说了这些方面的应用。从这一实例可以看出:(a)有砂粒支撑的裂缝、压裂诱发的无支撑裂缝网络、基岩物性以及经增产处理和未增产处理的岩石体积等系统对井下动态的相对影响,据此可以在不确定性背景下优化经营开发和完并策略;(b)每种系统的排油气面积和采收率以及不同�

  • 标签: 油气藏工程 动态评价 页岩油 数值方法 SHARP 不确定性
  • 简介:油气地球物理》设置栏目有“综述·论评”、“技术·方法”、“经验交流”、“学术争鸣”、“论文编译”、“动态”、“简讯”等。欢迎广大科技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 标签: 地球物理 征稿简则 油气 经验交流 科技人员
  • 简介: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估计最终开采量(EUR)的预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尽管Arps标准曲线和扩展指数模型能给出合理的EUR预测,但是仍不足以解释非常规油气藏难以提模的生产动态。本研究引入和应用了一种新EUR半解析法,通过数据模拟加以实现,并采用非常规油气藏的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参照系列同心圆压缩系数要素(类似于电容器元件),得出了计算概念地质体油气产量的连续性方程的解析结果。这种方法模拟了一系列同心储层段对井产量的贡献随其到增产处理储集体(SRV)越来越远而不断递减的情况。解析公式抓住了早期生产特征和SRV主导的流动模式,从而可以更好地预测EUR。

  • 标签: 非常规油气藏 半解析法 EUR 预测 非常规油气资源 数据模拟
  • 简介:油气成藏定量模拟与定量评价方法”是研究揭示油气的沉积埋藏、生排烃、运聚过程,预测最终可以聚集成藏的油气资源量及其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部署的重要技术。本文结合业务特点和软件项目管理技术,探讨如何将油气成藏的软件研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组织和管理。基于多层次系统化软件框架思想,设计和规划了从数据组织整理、数据集成服务到统一软件体系的总体框架,探讨了该业务从软件工具到企业级研究支持平台的软件解决方案,为油气成藏过程定量评价软件的实现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路线。

  • 标签: 油气成藏模拟 数据模型 数据服务平台 框架设计
  • 简介:川西坳陷地区自北而南依次分布着:江油-九龙山隆起带、孝泉-丰谷隆起带和邛崃—新津隆起带,这几个隆起带是川西坳陷内主要的古隆起单元,控制着主要构造圈闭与油气的分布。运用地震剖面特征、平衡演化剖面法和地层厚度分析法对川西坳陷中部的孝泉-丰谷古隆起研究发现:孝泉-丰谷古隆起于安县运动期开始具备雏形,印支晚幕运动期得到加强,形成于燕山中幕运动期,喜山运动期全面隆升改造并最终定型。孝泉-丰谷古隆起形成时间早、圈闭与储集条件较周边好,是川西坳陷内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单元。

  • 标签: 川西坳陷 古隆起 形成 演化 控油气作用
  • 简介:川中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位于威远隆起北东向倾覆的斜坡地带,发育一个宽缓鼻状构造,须家河组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勘探程度低。结合储层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盆地模拟技术等研究资阳一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含油气系统特征,认为其在燕山中期以来构造演变为斜坡,烃源岩在燕山晚期进入生烃高峰期,充足的油气在储层优势通道中持续向高部位顺层运移,在沉积微相相变位置发生侧向封盖而聚集成岩性气藏;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成藏地质条件相似的邻区安岳地区近年来岩性圈闭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表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岩性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沉积微相是须家河组成藏的主控因素,加强高分辨率沉积微相的研究有助于岩性气藏的预测识别。

  • 标签: 资阳地区 须家河组 含油气系统 盆地模拟 沉积微相 岩性气藏
  • 简介:非常规油气藏的储量估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其原因是这类油气藏的地质不确定性很大,多段压裂长水平井中流体流动型式极其复杂,而且还有其他很多复杂条件。为了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处理评价流程,把传统的递减曲线分析(DCA)法和概率预测法综合在一起。广延指数递减(SEPD)模型可以反映开采动态。我们的储量评价流程有两方面的用途:(1)预测已有生产历史的老井的未来生产动态;(2)预测无产量数据的新井的未来生产动态。对于新油田模拟案例,要采用与所研究油田有关的一系列设计变量,做出多种试验设计(designofexperiments,DOE),在对这些设计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开展数值模拟。而对于已在产的老井,往往要根据重新增产处理、人工举升装置的安装或其他因素对早期的产量数据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反映真实的产量递减趋势。然后根据最高产量对新生产井或在产老生产井的产量数据进行分组,从而使类似的生产井具有共同的广延指数递减模型参数。在采用生产井分组法确定了模型参数的分布之后,就可以对单口生产井的产量进行概率预测。文中介绍了非常规油气藏老并或新钻井生产动态的概率预测方法。与其他概率预测方法不同,所介绍新方法要求对具有相似生产特征的井进行分组,这样就可以获取自相一致的广延指数递减模型参数,从而省去了必须确定与油气藏和完井参数有关的不确定性的麻烦。

  • 标签: 非常规油气藏 概率预测法 递减模型 产量 概率法 指数递减
  • 简介:泥岩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沉积岩,在油气系统中它们既可以充当烃原岩,又可以充当盖层,还可以充当页岩气的储层。泥岩很多重要的物化性质都强烈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矿物学组成和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以及成岩变化(压实前和压实后的变化),而这些因素往往都是可以预测的。泥岩矿物成分的多样性反映了注入盆地的碎屑物质及其水动力学分离作用、盆地内原始有机物产量以及沉积物的成岩作用(沉积和溶蚀)。利用高放大倍数显微镜对现代和古代沉积地层的观测结果表明,泥岩的结构和矿物学特征都具有非均质性;而这种变化性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虽然部分泥层的确是通过低能羽烟(buoyantplumes)的悬浮沉淀作用而沉积的,但泥岩结构分析发现,这些泥层通常会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分散,包括波浪、重力驱动的作用以及风暴或潮流驱动的单向流。这些分散机理表明,泥质沉积序列一般可以在层序地层学的框架下进行解释。早期的生物活动会使泥层均质化,而早期的化学成岩作用导致高度胶结地层的发育,尤其是在地层表面。埋藏较深的成岩作用涉及压实作用、矿物溶解、重结晶、矿物重新排列定向和岩化以及油气生成等,这要取决于泥层的沉积特征和早期成岩特征。

  • 标签: 油气系统 多样性 泥岩 储层 盖层 化学成岩作用
  • 简介:针对玛东2井区源边一不整合—斜坡的地质特点,综合地震、地质、测井资料对玛东2斜坡区二叠系不整合面进行了识别,以不整合面为框架,建立了研究区地层结构模式。在此模式下对已发现油藏进行了再认识,分析了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不整合面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认为研究区二叠系存在5期不整合面,两种不整合面类型;不整合面不仅控制了地层结构、接触关系、展布特征和圈闭类型,还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最终控制油气的富集;玛东2井区油藏为地层超覆油藏,为源边-不整合-斜坡成藏模式。

  • 标签: 玛东2斜坡区 不整合面 地层结构 油气成藏 地层起覆构造
  • 简介:龙门山地区不仅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腹构造及其断裂体系也复杂多样,使构造地震成像困难。因此,近十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勘探研究工作:首先通过在矿山梁、天井山等复杂构造区的二维地震勘探攻关,形成了基于地表条件的动态观测系统设计和宽线组合高覆盖采集技术,发现了一批潜伏构造,但是其构造复杂带的准确成像仍然存在问题;2007年,开始对三维勘探“禁区”的龙门山南段莲花山-张家坪地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攻关,逐渐形成了有效的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处理及解释的配套勘探技术,使山前带逆掩推覆构造成像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加强钻井跟踪地震地质评价工作以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加速了龙门山山前带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

  • 标签: 龙门山 复杂构造 地震勘探 构造成像 钻井跟踪评价 进展
  • 简介:随着油井设计和开采技术的进步,致密油藏(绝对渗透率低于1mD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结合使用长水平井钻井技术与多段水力压裂技术(多段压裂水平井),可以极大地提高这类油藏一次采油的产量。然而,这类油藏的有效渗透率很低,油井很难维持较高产量,因而在开发达到一定阶段后,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适合的EOR技术。文中研究了致密油藏CO2混相驱和水气交替注入开发技术。有关这两项提高采收率采油技术在常规油藏中的应用,已经有比较多的研究,但对于致密油藏来说有效的EOR方案设计要复杂的多。这些复杂性主要表现在裂缝参数(例如裂缝半长、导流能力、裂缝方向[纵向vs.横向])的合理选取、生产井和注入井的裂缝分布以及每口井及其每个井段的作业条件等。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的EOR方案是对生产井和注入井都开展多段水力压裂作业,而且各水力压裂段错开,以便延缓注入流体的突破时间,进而提高驱扫效率。对于一组确定的参数,都要开展组分模拟,研究CO2段塞的大小、水气比和周期长度等对开采效率的影响。然后把上面所讲的EOR技术能够实现的采收率与相应的基准情形(一次采油和注水开发)采收率进行对比。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藏水气交替驱采油可以把石油采收率提高约20%。

  • 标签: 低渗透油藏 水气交替注入 CO2混相驱 一次采油 开采技术 动态评价
  • 简介: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评价方法包含一些基于矿物分析的工作流程,亦即利用传统核测井、电学与声波测量与先进地球化学测井技术相结合的一些手段。由于这种方法以综合描述矿物学、有机质含量、孔隙体积、流体分布等为目的,它似乎提供了一种最具综合性的非常规气藏岩石物性分析方法。然而,这一方法需要大量输入数据组以及一些关键的模型参数,而人们对这些参数的了解可能并不很好,比如,矿物元素重量百分比端点数据(mineralelementalweightfractionendpoints)。我们预计,由于采用的模型和参数不同,或者由于不能与岩心数据交互验证,经营者与服务公司之间的地化模拟结果会存在差异。而地化模拟的作用须从整个油田范围应用的角度考量,因为人们并不经常收集这类数据。我们讨论在海因斯韦尔气田(得克萨斯州)气井中应用三种解释技术获得的结果,它们与采用粉碎岩样(GRI)方法获取的岩心分析结果作了标定。首先,采用包括标准测井系列和地球化学测井在内的多矿物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两个机构提供的独立岩石物理评价结果与在室内分析得到的岩石物性评价结果彼此不相符。其次,在只有这类测井资料可用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电阻率资料并结合两种孔隙度测井资料建立岩石物性模型。这种模型很容易拓展应用到许多有相同测井系列的井中,并可用于水平井。再其次,如果有足够多井的岩心数据,我们可以采用一种聚类分析方法,它能提供适合大区域研究的高质量的资料。我们把每种方法的结果与可用的岩心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就进一步应用提出了建议。文中还研究了实验室NMR(核磁共振)测量值对描述页岩气藏特征的支撑作用。在“接收时岩心所处状态下”对老岩心进行了实验室NMR测量。岩心的NMR孔隙�

  • 标签: 得克萨斯州 评价方法 储层评价 页岩气 岩石物理评价 地球化学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