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就地震观测工作中的震级误差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分析,指出影响震级误差的原因,不仅与地震观测仪器的频谱特性有关,还与震源辐射的能量谱、震源的应力状态和震源深度的不同以及地震波震相、频率等有关,并对如何减少震级误差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 标签: 震级 误差分析 地震观测
  • 简介:大场金矿是青海省地矿局“十五”期间在北巴颜喀拉山地区发现的大型岩金矿床。前人将大场金矿的金矿化类型定为造山型金矿床,但通过2004—2005年大场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后认为,大场金矿化类型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 标签: 大场金矿 巴颜喀拉山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水口库区地震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对水口库区地震成因及今后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 标签: 水口水库 地震成因 发展趋势
  • 简介:计算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后潮汐力位变化,并以潮汐力位变化为时间指示,处理美国NOAA提供的大气温度(AT)、地面长波辐射(OLR)数据资料,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时正处于震中所受引潮力较大的极值附近;在震中附近,大气温度和地面长波辐射遥感影像,都呈现出震前增温、震后衰减的清晰过程。

  • 标签: 玉树地震 潮汐力位 大气温度 长波辐射
  • 简介:本文以三维空间角度,从菏泽地震的地震构造环境、构造应力场、震源闭锁形式和地震玻裂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菏泽地震的成因。提出了断裂空间交汇闭锁模式和共轭破裂发震机制,分析了菏泽地震发生在聊考断裂的东侧、濮阳——开封上地幔隆起东翼的原因。

  • 标签: 菏泽地震 上地幔隆起 断裂空间闭锁 共轭破裂
  • 简介:以综合震源模式为基础,研究了强震发生前震群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强震的位置预报,由震生时间与外因的相关性探讨了大震的逼近程度,整个研讨围绕我国的某些震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模式对理解震群的成因,进行地震预报有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综合震源模式 强震预报 震群时空演化
  • 简介:通过对南亚地震震害及其成因的分析表明,南亚地震灾害具有以下特点:①南亚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喜马拉雅前缘弧形逆冲断层,地震地表破裂带发育的巴拉考特镇为此次地震的极震区,大量建筑物倒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②建筑物震害呈有规律分布:③地表破裂带和沿河谷两岸以及山坡的滑坡、建筑物没有抗震设防、建筑物结构不合理等是造成损失惨重的主因。

  • 标签: 南亚地震 巴基斯坦 巴拉考特 地震灾害
  • 简介:甘肃省地震局在兰州观象台建成了专门用于地震预报的极轨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站,为利用卫星资料进行短临地震预报新方法的探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料条件。本文主要阐述地面红外数据反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标签: 热红外 短临地震预报 反演方法 兰州市 卫星资料 地面温度场
  • 简介:依据分形理论分析了清徐境内交城断裂带、地裂缝以及地貌的分形结构特征。同时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地裂缝、断裂以及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清徐地裂缝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分形特征 地裂缝 分维 活动断裂 地貌
  • 简介:2001年7月18日起,永安井水位出现了持续的大幅度上升的变化过程。经调查落实,这是由于该井附近的另一口并多年来的开采后,于2001年7月18日突然停止抽水,而使地下水的补给量增大,造成地下水大幅度上升。这对研究临近并抽水对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的水位动态影响提供了实例,对区分深井地下水前兆异常与抽水干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水位 多年动态 抽水影响
  • 简介:本文总结了汶川地震中农居倒塌、严重破坏与中等破坏的特点,并分析了破坏程度与地震动、地震地表破裂、滑坡、滚石和房屋质量等因素的关系。为了减轻未来地震造成的震害,城镇选址应避开危险地段和抗震不利地段,且农居设计与施工应严格遵循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款。同时,本文也强调了当地政府在灾区重建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地震调查 农居 地震动 设计与施工
  • 简介:本文引入了目前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工作的辅助手段——红外像无损检测技术,借用图像处理手段、数学统计方法等,探讨了震后房屋破坏红外图像的表现效果,分析了红外图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文中以汶川地震现场建筑物的典型震害为代表,重点分析了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简单结构房屋的红外图像表现。本文所涉及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红砖、黏土、楠木、石棉瓦、水泥板等;表面装饰层材质有红漆、白色抹灰、黄色涂料、白色壁纸、红色瓷砖、白色瓷砖等。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其表现出的红外图像特征差别较大。统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图像的表现效果在下午时段优于中午时段和上午时段;晴天拍摄图像的表现效果最佳,雨天次之,阴天最差。同时,要考虑红外像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漏水破坏的优势,充分利用雨天对建筑物破坏的影响;光照射情况与红外图像表现效果的关系为:直面照射条件优于倾斜照射和不能照射;破坏程度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构件的"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增强;而构件的"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无显著变化;对结构类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底框架结构图像的表现效果优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简单结构;装饰层材质分类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表现效果与材质性质、颜色、表面粗糙状况等因素有关。

  • 标签: 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 建筑物震害评估体系 建筑物结构类型 典型震害红外热像 无损检测技术 统计相关分析
  • 简介:2014年10月7日云南省景谷县发生了Ms6.6级地震,震中附近出现了-系列的地裂缝.本文通过对这些地裂缝的实地调查,结合震源机制、余震分布、烈度分布等其它信息,综合分析探讨了这些地裂缝的成因.结果显示,这些地裂缝都是斜坡在地震的震动影响下,由于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深入讨论了不同裂缝的形成机制和模型,为以后甄别地裂缝成因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 标签: 景谷地震 地裂缝 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