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分析了1997年玛7.5级地震的前兆特征,认为玛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构造背景,它发生在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第5个活跃幕7级以上强震所构成的“大三角”分布的特定节点上。地震前存在着低b值、缺震、频度、GL值等测震学异常以及水位、水温、地应力等水化学和地形变学异常。通过该地震前兆特征的追溯性分析,必将对地震预报带来有益的思考

  • 标签: 地震预报 地震活动性 地震前兆异常 玛尼地震
  • 简介:通过对2006年5月27日印度西亚日惹6.4级地震灾情调查和评估,得出此次地震灾情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尽管日惹地震震级较小,但形成的灾害却很严重,地震形成了2个重灾区,即班图尔(Bantul)重灾区和克拉特恩(Klaten)重灾区;(2)建筑物结构不合理、建筑物质量和材质差,建筑物抗震性能差,灾区场地环境不良,加之灾区人口密度大和地震发生在凌晨等,是此次小震大灾的主要原因;(3)对地震构造背景以及与默拉皮火山(MerapiVolcano)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此次地震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日惹地震 地震灾害评估 班图尔 克拉特恩
  • 简介:以伊朗姆地区为例,对伊朗姆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进行了差分干涉测量,得到了垂直向的同震三维形变场,并运用GIS三维分析技术对形变场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地震在姆城市的东侧造成了较大形变,在西侧也产生了微量形变。姆城市北部地块沉降,南部地块隆起。同时在姆城市南部可明显看到地震造成的断层。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C波段的SAR数据的D-InSAR技术在干燥地区监测地表形变方面的可行性。本文对产生去相关效应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认为对于干燥少植被的地区干涉效果较好。并指出,如果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雷达干涉测量的精度并降低观测成本,同时将该技术与GPS、GIS等技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研究形变机理,这将对地质灾害的研究产生重大意义。

  • 标签: 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 同震形变场 去相关效应 ENVISATASAR数据 伊朗巴姆地震
  • 简介:本文基于南迦瓦构造结周边16个宽频带地震台的观测波形数据,对地震事件进行相关分析,使用MSDP软件进行多台定位,编制了研究区内的地震目录,并利用CAP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内主要断裂带两侧10kin范围内M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用于分析主要断裂带的现今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受主要断裂带的控制;墨脱断裂带现今运动主要为左旋逆冲运动;米林断裂带以左旋正断运动为主;嘉黎断裂带以右旋逆冲为主,兼有左旋和正断运动;阿帕龙断裂带以右旋逆冲运动为主;边坝.达木新生断裂带运动以右旋逆冲运动为主,兼有正断和左旋运动;各主要断裂带的现今运动特征与地质和GPS观测结果相同,表明南迦瓦构造结周边地区主要断裂带的现今运动主要受阿萨姆构造结俯冲作用的控制。

  • 标签: 南迦巴瓦构造结 断裂运动特征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 简介:本文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地质探槽开挖、断错地貌测量和样品年代学测试,对南迦瓦构造结谣侧的里龙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里龙断裂是一条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挤压逆冲的北北西向断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3-4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0-0.15mm/a。研究还表明,南迦瓦构造结晚第四纪以来的向北俯冲运动已经停止,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的构造变形主要受阿萨姆构造结的俯冲影响。

  • 标签: 南迦巴瓦构造结 里龙断裂 晚第四纪运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