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形式,抗震性能.并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其中一幢民居楼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和鉴定.研究表明,在遭受Ⅶ度小震时,顶层中等破坏;Ⅷ度中震时,顶层严重破坏;Ⅸ度大震时,顶层倒塌.建议尽快进行抗震加固.本文指出了抗震薄弱环节,并给出了抗震加固措施.本文可为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的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典型老旧民居 抗震加固 抗震薄弱环节 抗震能力
  • 简介:天津市地震局在进行专业数据存储时,采用了基于iSCSI技术的IPSAN网络,与原有FCSAN网络结合,形成了多种应用模式、不同服务等级的数据存储网络。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EMCCX4.120系统的iSCSI存储技术,以及其在地震专业数据存储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对比了几种存储技术的数据交换效率,并为今后iSCSI存储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ISCSI IPSAN 地震 数据
  • 简介:近年来,GNSS观测技术在天津地区获得了迅速发展.截止目前,天津已建成由11个连续GNSS观测站组成的地壳运动观测网,并获得超过2年的连续GNSS观测资料.本文详细阐述了以GNSS观测技术为主要观测手段的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组网过程和布网原则,并对其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能够满足mm级地壳运动监测的要求.其对日本“3.11”地震有较强反应,远场同震位移幅度达到7-9mm;同时GNSS连续站可成功观测到站点地面沉降变化趋势,最大年沉降量接近100mrn/a.

  • 标签: 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 GNSS 地震监测
  • 简介:利用单道地震等水上声学探测技术,对天津海河断裂的浅部构造和地层错断信息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表明,在水深较深,相对宽阔的河道内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在天津塘沽地区,海河断裂的上断点深度位于河底面以下30m左右,对应的最新活动时代为Q^3p-Q^1h,这与前期的钻孔勘探结果基本吻合。在渤海近海海域,海河断裂呈一组NWW-NEE向分布的断裂带,其上断点距离海底的深度小于30m,断层断错和影响的地层年代为全新世早中期,断层活动特征与塘沽地区的基本一致。

  • 标签: 声学探测地震反射波组海相层海河断裂
  • 简介:本文从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出发,阐述了天津地震信息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针对这些情况所进行的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建设工作。文中详细列举了系统中使用的安全设备与应用情况,以及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中的措施要点,可为行业中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地震 信息 网络 安全
  • 简介:本文通过对记录到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的32个台站的三分量数字地震波形进行倒谱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2个主要爆炸的发生时间间隔约为32.3s;(2)爆炸-2发生在爆炸-1的西北侧约353°处;(3)依据这些记录的倒谱,无法判定在爆炸-1前是否还存在微小的爆炸。以上结论均与前人研究成果吻合。由于倒谱叠加采用的是全波形,对滤波频带不敏感,因此,在检测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多次爆炸或其它类似事件(如核爆)上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8·12”天津港爆炸 倒谱 叠加 方位角
  • 简介:2006年华东地区地震工程(所)长研讨会于2006年8月9日至13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主办,威海市地震局协办。上海市地震地质工程技术研究、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安徽省地震工程研究、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福建省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西省防震减灾研究所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领导,上海市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的分管局领导,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的有关人员应邀参加了会议。河南省地震局地震工程勘察研究以观察员的身份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山东省地震局 地震工程 华东地区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威海市 工程院
  • 简介:年度地震趋势会商研究报告是地震系统重要的科研报告。由于以往报告的表示方式陈旧、有限,报告表达的效果常常不尽人意。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商报告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实多彩,论证、推理表达得一目了然,图文声像形象生动。提高了会商报告的水平,推动了高科技在会商报告中的应用。本文从多媒体演示系统的制作创意、工程方法、技术应用、系统集成、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介绍多媒体技术在地震趋势会商研究报告中的应用。

  • 标签: 多媒体 地展趋势会商会 应用研究
  • 简介:<正>如何从事地震科学研究金星福建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12月内容介绍一、引子二、如何提炼科技问题三、如何确定研究途径四、如何评估研究结果五、结论引子地震科学1.以观测技术为基础的科学观测系统:传感器、记录器、传输系统、分析系统频带范围:“窄”→“宽”(数百秒到n+Hz)动态氛围:“小”→“大”(120dB~160dB)高智能化:时间服务系统,计算机化2.理论基础是震源理论和地震波传播规律地震预报:研究地震的孕育过程应力积累过程——应力场、形变场震源理论:研究地震的破裂、发展、停止过程位错理论、动力学理论——表象定理地震波传播:研究地震波在各种介质条件下的传播规律走时——费尔马原理、因果律振幅——衰减、频散

  • 标签: 地震科学研究 表象定理 地震波传播 应力积累 孕育过程 费尔马
  • 简介:研究金寨台地倾斜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取地倾斜的正常变化形态及干扰形态.对安徽安庆4.8级、江西瑞昌4.9级等地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当倾斜仪出现打破以往年变正常规律的形态及多项指标超出二倍标准差时,即可视为异常出现.当趋势异常出现转折,即可视为进入短期阶段,应注意未来1个月左右地震发生的可能,矢量方向大致指向或背向震中.

  • 标签: 形变观测 地倾斜 地震前兆 异常指标 金寨台
  • 简介:通过分析研究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日本气象厅的仪器烈度算法,认为计算仪器烈度要综合考虑幅值、频谱、持时等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创新地提出了利用三分向合成加速度、速度计算仪器烈度,并通过汶川8.0级地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推荐的仪器烈度算法,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地震烈度速报提供参考。

  • 标签: 仪器烈度 地震动参数 三分向合成加速度
  • 简介:本文收集、整理了台湾集集大地震前后福建、台湾地区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地质、大地形变测量以及板块运动的大量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内容涉及集集大地震的序列特征、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地壳形变、断层动力学、板块运动、地震成因以及前兆现象等。可供深入研究集集地震参考。

  • 标签: 集集地震 震源参数 破裂过程 断层动力学 地震成因
  • 简介:研究各类地震序列震级一频度客观分布的基础上,我们对45个地震序列的特征震级M0的普遍特征及差别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为地震预报探讨了一种可能的方法一用特怔震级M0≥2.0(或平均震级M≥2.1)作为地震预报的一个前兆性指标。同时还发现,当序列中主要事件超过7级以后,M0和M均限定在很小的震级域内变化。

  • 标签: 地震序列 特征震级 平均震级 震级一频度分布
  • 简介:本文根据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管理、更新以及共享的需要,针对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属性、服务、时间、传递等特性,在借鉴地震应急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相关行业分类标准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分类方法,设计了分类编码结构,其成果可提高各地震应急专业技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提升应急信息产品的使用效率。

  • 标签: 地震应急 信息产品 分类编码
  • 简介:本文以核动力工程和大型水电等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基岩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PGA随超越概率水平增大,其降低幅度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②上述关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基本烈度地区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地震危险性 超越概率 PGA 核电厂
  • 简介: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情,着眼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地震安全信息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探讨把防震减灾工作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实现从被动救灾到主动救灾的创新和转变.以地震安全公共服务为目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国家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进的关键技术支撑,不断提高地震行业应对地震灾害的基础信息保障能力,更好地发挥地震行业中各个业务技术系统的功能,使防震减灾成果更好、持续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 标签: 地震安全 协同联动 公共服务
  • 简介:在地震地球化学前兆观测中,土壤(断层)气观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了利用水氡、水质、气体观测仪器设备进行土壤(断层)气的实验观测.对濮阳地区土壤(断层)气特征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地震前兆 土壤(断层)气 观测方法 气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