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尖端集电原理,在射频平衡磁控溅射过程中通过施加衬底偏压沉积了Cu20薄膜。然后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掠入射x射线衍射仪对薄膜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施加的是正偏压还是负偏压,所制备Cu2O薄膜的形貌和结构相差不大,均呈现出疏松多孔和(111)择优取向的特点。进一步地,从尖端集电的角度对平衡磁控溅射沉积过程中的偏压效应进行了合理解释。

  • 标签: 尖端集电 偏压 多孔薄膜 磁控溅射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使用连续的土壤模型模拟土壤-结构界面的新方法,并阐述这砦模型增强土壤-结构相互作用的建模方法。创新点:1.基于先前的亚塑性模型,通过将晶粒间应变的概念融入模型公式来模拟循环载荷。2.整体性较好的模型具有更好、更精确的模拟结果。方法:1.采用一种砂浆接触的力学方法,其中一个表面作为主面,另一个表面作为从属面。2.采用砂浆接触的力学方法并结合用户定义的子程序,对土壤-结构界面进行建模。3.基于先前的亚塑性模犁,将晶粒间应变的概念融入模型公式来模拟循环载荷。结论:1.整体性较好的模型具有更好、更精确的模拟结果。2.本文提出的土壤-结构界面建模方法不仅提高了模拟结果,且在某些模拟中提高了数值收敛性。

  • 标签: 亚塑性 接触面 循环荷载 细颗粒和粗粒土
  • 简介: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和极限分析,研究了在纵向和横向载荷下钢框架的最大负荷和坍塌模式,并考虑了塑性铰链住轴向力和弯曲力矩的作用下住实际旋转时的运动学。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载荷共存的情况下,基于轴向力和弯曲力矩的交互作用,研究延性框架的极限载荷和坍塌模式对产生于塑性铰链的真实运动学的敏感性。通过两个基本的案例和通过成功地评估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直接实施的极限分析步骤,并利用MATHEMATICA,揭示了其敏感性。在标准规程的框架下,即使在最简单的案例中,极限分析的主要结果也会考虑在坍塌时的运动学,这与设计和加固的目的都是相关的。如果没有对所有的结构元件的轴向力和弯曲力矩的交互作用进行合理的计算,塑性铰链的定位计算可能得出不正确的坍塌机理和误导性的安全系数。就具体方面而言,本文清楚地表明,在设计新的结构或者为现有结构进行加固时,即使是使用看起来已经非常完备的经典步骤,也必须非常小心。本文的模型可以为处理规程设计的执业工程师和标准化委员会提供参考。

  • 标签: 钢框架 极限分析 实际塑胶铰链位置 坍塌运动学
  • 简介:裂纹是结构组件中最具危险性的缺陷,在表面裂纹被探出后,对断裂分析和构件修复来说裂纹深度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电位法检测裂纹深度的原理是基于电位探针理论,当被测量金属表面两点间有裂纹存在时,其两点间电阻比无裂纹表面的电阻高。其特点是仅需从试件的一侧进行测量而不受背面条件的限制,适用于一切导电试件,且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使交流电位法的测量精度较直流电位法高。

  • 标签: 直流电位法 裂纹深度 导体表面 深度测试 测量精度 结构组件
  • 简介:裂纹检测是结构损伤识别的重要研究方向。将裂纹简支梁模拟为由扭转弹簧连接两弹性梁而成的连接体,从而可定量获得可能的裂纹参数。根据裂纹使得局部刚度减小,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分析比较裂纹梁在不同点集中荷载下的最大挠度,定性定位损伤。

  • 标签: 裂纹 机械共振 扭转弹簧 集中荷载
  • 简介:裂纹的传播路径和速度一直是断裂动力学研究的难题,一些看似简单的现象却常常难以给出理论解释。2002年,Deegan等人报道了橡胶薄膜中裂纹的振荡传播现象,即在一定的双轴拉伸条件下,裂纹尖端沿近似于正弦曲线的路径传播。这个发现给断裂动力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 标签: 传播路径 裂纹尖端 橡胶薄膜 断裂动力学 拉伸条件 正弦曲线
  • 简介:网格自适应(AMR)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它在自己感兴趣的区域使用密布的细网格,其他区域用较粗的网格。在同样网格存储和计算工作量的前提下可有效的提高流场数值计算的分辨率和计算精度。AMR方法分为以下几类:(1)移动网格,具有固定的网格点数,只是网格的位置根据所需的要求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网格几何特性变好或局部网格变密(或变粗),达到网格优化的目的,网格的拓扑结构一般不发生变化;

  • 标签: 网格自适应 EULER方法 三维弹塑性 流体力学 计算精度 数值计算
  • 简介:采用光电法研究炸药反应结构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炸药装置用平面波透镜起爆。为了屏蔽炸药爆轰发光,在炸药样品和窗口材料氯仿之间用0.01mm厚的铜箔隔开。然后用硅油将铜箔紧紧地贴在被测样品的表面,其目的是避免炸药样品与铜箔之间有空气隙存在,以免其影响测试精度。为了防止氯仿的渗漏,在铝套筒和炸药样品之间用真空油脂密封。光纤一端直接插入装置之中,另一端和高温计的各通道相连。炸药爆轰后,在透明液体氯仿中产生冲击波,在冲击波作用下液体发光,光纤和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记录在示波器上,计算得到氯仿中的冲击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标签: 炸药爆轰 反应区结构 JO-9159 光电法 冲击波温度 宽度
  • 简介:目的:分洪工程的启用具有非常重要的防洪效益,但同时也将严重威胁分洪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定量计算洪水中人体(成人与儿童)、车辆、房屋、农作物(水稻和棉花)的洪水风险与洪灾损失,考虑受淹对象的失稳机理,提出分洪群众生命与财产的洪水风险模拟模型。创新点:1.基于力学过程中的洪水中人体与车辆失稳的计算公式,建立相应洪水风险等级评定的新方法,并提出4类受淹对象平均损失率的计算方法;2.结合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4类受淹对象洪水风险的时空变化情况,同时讨论根据不同下垫面类型取不同糙率值以模拟洪水演进过程的必要性,并比较文献中提出的洪水中人体风险等级计算结果的差异。方法:1.分析现有洪水中人体、车辆、房屋和农作物风险或损失的计算方法,提出相应洪水风险计算关系或计算曲线(公式(3)~(6),图1和2);2.参考1954年荆江分洪工程北闸第一次的分洪情况,通过计算分洪140h的洪水演进过程和4类受淹对象洪水风险的时空分布(图8),同时得到4类受淹对象平均损失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10);3.在荆江分洪洪水演进过程模拟中,讨论根据不同下垫面类型确定相应糙率值的方法与计算区域糙率统一取值0.04、0.05或0.06的3种工况下洪水要素变化的差异(图11和12),并采用文献中提出的洪水中人体风险等级计算方法,比较洪水中人体风险等级变化的异同(图13)。结论:1.一旦荆江分洪工程启用,截止至北闸开启140h时,洪水中人体、车辆、房屋、农作物的平均损失率达到75%以上,即分洪工程的启用将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2.糙率取值方法的不同,导致洪水演进过程不同,进而影响各类受淹对象的洪水风险评估,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下垫面类型确定相应的糙率值;3.文献中提出的洪水中人体风险�

  • 标签: 人体 财产 洪水风险评估 数学模型 荆江分洪区
  • 简介:压强在几十个兆巴到上百兆巴之间的过渡状态方程一直是实验室和工程应用中关心的重要问题,在这个范围内既没有实验数据也没有很好的理论来描述,例如,密度泛函的方法由于不含温度而无法适用于过渡:TF模型的计算由于过渡的温度压强不太高而使得结果不再令人满意。文中对同类的平均原子结构作了几点改进:(1)考虑了稠密物质中的势阱效应,对传统平均原子模型作动态自由电子判据改进;(2)将准自由电子细分为4个部分,分别处理;(3)修改了中心场近似下正能态波函数的边界条件。在计算压强方面,考虑了共振态对电子压强的影响,引进了量子交换效应和库仑关联效应对压强的贡献。

  • 标签: 自洽场计算 电子压强 过渡区 等离子体 平均原子模型 自由电子
  • 简介:利用Geant4工具包,采用强迫碰撞方法,模拟氘氚聚变中子与反冲质子法脉冲中子探测系统中的聚乙烯靶作用产生反冲质子的过程,计算了反冲质子在不同厚度Si-PIN半导体探测器灵敏中的能量沉积谱,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给出了探测器灵敏厚度。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探测器灵敏厚度与探测器灵敏真实厚度在3%以内吻合,证明了模拟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还计算了不同厚度的铝吸收片条件下,反冲质子在探测器灵敏区内的能量沉积,得到了沉积能量随铝吸收片厚度的变化曲线,可为反冲质子法脉冲中子探测器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反冲质子 Si-PIN半导体探测器 Geant4工具包 灵敏区 能量沉积
  • 简介:通过理论分析和PIC数值模拟,研究了阳极腔结构对无箔二极管I-Ⅴ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束流强度和结构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阴阳极间距大于0时,无箔二极管的结构影响因子随着阳极腔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且对于较小的阴极外半径、较大的漂移管半径、较大的阴阳极间距,达到稳定后的结构影响因子越小,并给出了结构影响因子的可调节范围.在TPG700脉冲驱动源上开展了初步实验研究,对实验中的回流电子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去除其影响以后,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了理论分析结论.

  • 标签: 无箔二极管 强流电子束 I-V特性 结构影响因子
  • 简介:爆轰波对碰驱动下金属圆管对碰易出现过早断裂现象,为了推迟圆管对碰的断裂时间,文中在紫铜圆管对碰部位设计了铝保护环结构,以研究加环后紫铜圆管对碰的膨胀变形特性及其对圆管对碰部位破裂时间的影响。采用高速分幅摄影、脉冲x光照相两种观测技术,对加环紫铜圆管在爆轰波对碰驱动下的膨胀变形及破坏过程进行了观测。实验装置示意图及高速分幅摄影实验结果见图I。

  • 标签: 金属圆管 变形特性 爆轰波 紫铜 驱动 高速分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