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空气阀振器是新开拓的非线性振器。它是针对以往振技术中不能同时兼顾低频的高频良好振效果的缺陷而研制的。空气阀振器的特点是具有变刚度的特性,它采用增大系统刚度的方法来避开共振峰,并在高频段保证小阻尼、低刚度以达到良好的高频振效果。该振器受环境条件影响小,对温度、湿度均不敏感,因而可用于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的军用电子设备和仪器中。本文研究了空气阀振器的数学模型,在系统共振区内采用近似处理方法。经计算机仿真,结果与实验曲线基本相符。

  • 标签: 隔振技术 空气阀 隔振器 数学模型 共振区 系统刚度
  • 简介:为了满足高温燃气流动研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装置——轰波风洞.该风洞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压气体驱动轰波后高温气体,为其提供消除Taylor稀疏波的运动边界条件,使轰波后气流保持均匀恒定所需状态.在结构布置上,轰波风洞与激波风洞类似,因此很容易利用激波风洞实现轰波风洞的运行模式,但两者的流动过程和参数间关系有明显的区别.首先理论分析了轰风洞流动过程并得出参数间关系,而后据此开展了实验验证.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产生多种类型、不同状态的高温燃气,并可实现对燃气状态的准确控制.该装置实验能力和应用范围还能进一步扩展.

  • 标签: 高温燃气 爆轰 风洞 气动实验 高超声速
  • 简介:振系统具有降低振动冲击对惯性仪器影响的重要作用。本文给出干摩擦阻尼振系统响应的精确计算方法,并推算出系统响应具有无穷共振峰的参数条件,从而求得系统临界摩擦参数ηr=π/4。所得结论有助于干摩擦阻尼振器的设计。

  • 标签: 隔振系统 摩擦阻尼 隔振器 共振峰 精确计算方法 预压力
  • 简介:旋转震涡轮发动机正获得广泛的关注,但旋转震燃烧室出口存在着高频的压力波动,压力波动会降低涡轮的工作效率并减小涡轮的工作寿命.基于旋转震波的传播特点,开展了旋转震燃烧室与涡轮导向器组合结构的实验研究.燃料为H_2,由位于燃烧室前端的120个小孔喷入燃烧室;氧化剂为空气,由径向环缝喷入燃烧室.在燃烧室内起爆旋转震波后,震产物直接流入导向器内.研究结果表明,随当量比的增加,燃烧室内震波的传播速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导向器出口仍存在与燃烧室内旋转震波同主频的振荡压力,但相对于导向器前的振荡压力,出口压力振幅减小了约64%.旋转震波传播速度的相对偏差先减小后增大,并且震波传播越稳定,其速度损失越小.

  • 标签: 旋转爆震燃烧室 涡轮导向器 旋转爆震波 振荡压力 稳定性
  • 简介:震燃烧近似为等容燃烧,理论上其热循环效率高于基于等压燃烧的爆燃燃烧,在超声速推进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通过总结超声速气流中的震推进理论与研究进展,分析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指导未来高超声速发动机的基础研究.文章重点总结了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的斜震发动机、超声速脉冲震冲压发动机的基础研究进展.其中对斜震发动机的应用模式、相关实验研究思路及方法、数值仿真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对超声速脉冲震冲压发动机的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和目前研究的难点进行了梳理.基于震燃烧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具有推进系统自增压、燃烧效率高、推力性能好、推进效率高、燃烧室长度短、结构重量轻等优势,文章总结了该发动机当前的发展进程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爆震燃烧 斜爆震发动机 超声速脉冲爆震发动机 基于爆震燃烧的超燃冲压发动机 发动机研究进展
  • 简介:基于氢气的旋转轰发动机研究较多,而碳氢燃料与空气混合较为困难,导致基于乙烯的旋转轰发动机燃烧技术难度很高.使用宽视野范围的可视化燃烧室观察旋转轰波的研究在国内尚未开展.在同一燃烧室内进一步开展了乙烯或氢气的吸气式旋转轰实验,来流总温为283~284K,燃烧室壁面有140°石英玻璃观察窗,便于观察旋转轰波运动过程.空筒燃烧室轰环腔外径为100mm,轴向长度为151mm.燃料通过150个直径0.8mm圆柱孔进入燃烧室,空气通过喉部1mm宽的收敛扩张环缝流入环腔.高速摄影和低高频压力传感器均验证了旋转轰波的存在和速度值.以氢气为燃料的旋转轰波速度最高可达理论值的101%,轰波增压效应可达40%左右,乙烯旋转轰波速度可达理论值的89%.旋转轰波结构容易发生变化,不规则.氢气旋转轰的维持对燃烧室的结构要求比碳氢燃料要低,比乙烯旋转轰波更加稳定.

  • 标签: 吸气式旋转爆轰发动机 乙烯 氢气 爆轰速度 可视化燃烧室
  • 简介:在不同工况下,旋转震波能够以单波、双波、多波模式进行传播.但在同一工况下,是否存在不同模式的稳定传播震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Euler方程,耦合氢气/空气的有限化学反应速率模型,并采用高分辨率的5阶有限差分格式WENO-PPM5离散对流项,对三维旋转震波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同一特定工况下,旋转震波能够以两种不同的传播模式稳定传播,即单波模式和双波模式.详细地对比了两种传播模式下的流场特征、震波传播特性、推力性能等.在同一工况下,两种传播模式的震波周向传播速度相差不多,但双波模式的频率约为单波模式的2倍;双波模式下质量流量、比冲、推力的平均值均略高于单波模式;且双波模式的可燃混气层高度约为单波模式的1/2,这有助于缩小旋转震发动机的长度,使之更加紧凑.

  • 标签: 旋转爆震 点火条件 传播模式 传播特性 推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