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5 个结果
  • 简介:受限混合流动主要是喷流与自由来流相互剪切形成混合受到壁面的限制而形成一种流动.文章采用后向台阶平板模型研究了高速高压比条件下受限混合典型流场结构以及冷却效率.实验自由来流Mach数为5,喷流Mach数为1.28,喷流总压为0.2~0.7MPa,通过调整冷喷气流总压,基于纹影流动显示技术获得喷口附近激波结构特征和流动参数之间关系.形成喷口附近波系欠膨胀流动现象深刻认识,提取波系特征与流动参数之间规律.基于流动显示及实验测量结果,通过分析流场中大尺度结构空间演化规律,揭示流动参数对于冷却效率影响规律及物理内涵.采用快响应压敏漆(FRPSP)技术在高超声速风洞开展热流分布和冷却效率研究,获得了平板对受限混合冷却效率影响.

  • 标签: 高超声速 受限混合层 粒子图像测速 快响应压敏漆
  • 简介:为研究转捩与湍流对激波边界干扰及底部流动结构影响,文章选取了二维与三维高超声速双斜面进气道模型与大钝头着陆器模型,并使用γ-Reθ转捩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对于二维进气道模型,随着前缘钝度增加,激波边界干扰位置前移,分离区变大,与层流流动情况相比,有转捩流动发生时,激波边界干扰位置后移,同时分离流动强度变弱,分离区缩小;对于三维进气道模型,其拐角附近分离流动呈现明显三维特征,转捩流动也存在三维流动结构,与静风洞状态相比,噪音风洞状态下,有转捩流动发生,对壁面热流影响较大,对激波系影响很小.对于着陆器模型,底部流动发生转捩,使得底部流动由不稳定非定常流动结构变为稳定定常流动结构,这有益于姿态控制设计.

  • 标签: 激波边界层干扰 底部流动结构 高超声速 转捩流动 分离流动
  • 简介:本项高超声速流绕平板边界特性实验研究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CAAA)炮风洞中完成.为了研究分离流动特性,选择了一项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别提供绕模型附着流动与分离流动实验结果.其中第1个模型为顺流平板,第2个模型为平板上安装突起物,它们分别对应附着流与分离流动.文章专题研究平板绕流,为附着流,它是分离流动基础.

  • 标签: 高超声速流 边界层流动 热交换特性
  • 简介:采用Born近似的Maxwell方程组积分解形式较少应用于气动光学数值计算,其困难在于对该方程组离散化数值计算.而结合GCV-FFT(GeneralizedconvolutionbyfastFouriertransform)方法,在自由空间传播Rayleigh-Sommerfeld衍射方程数值计算可以达到比较高精度.通过对Green函数及采样系数修正,积分方法可以用于气动光学现象数值模拟.通过在超声速湍流边界中光束传输数值计算,可以看到一些气动光学效应,如光束偏移破碎等,可以用修正GCV-FFT+数值积分方法得到良好模拟.现有的方法可以给出更接近物理本质定量结果.

  • 标签: 散射势积分方程 Born近似 气动光学 非均匀介质层传输
  • 简介:高超声速边界转捩是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关键基础问题之一.为了研究高超声速边界转捩,在风洞中,对平板模型进行了M=5实验,在模型中心沿流动方向使用PCB脉动压力传感器对脉动压力时间序列进行采集.文章将本征正交分解(properorthogonaldecomposition,POD)方法引入高超声速脉动压力数据处理中,发展了单点POD分析方法.经验证,使用该方法重构数据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峰值位置可表征转捩位置,实用性强.

  • 标签: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 脉动压力 单点POD分析方法 第2模态
  • 简介:由大粗糙元引起髙超声速边界强制转捩在航天技术中有实际应用,因而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导致该转捩过程内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一点是明确,即粗糙元尾迹流场中存在强对流不稳定性.文章出发点是研究这种对流不稳定模态是如何触发转捩.首先通过CFD方法,计算出髙超声速边界中粗糙元尾迹流场,并对其进行二维稳定性分析.结果发现,在传统不稳定Tollmien-Schlichting(T-S)模态出现临界Reynolds数之前,存在髙增长率无黏不稳定模态,表现为对称余弦模态和反对称正弦模态.然后对该不稳定模态在粗糙元尾迹流中演化进行了模拟,验证了二维稳定性分析结果,并考察了非平行性效应影响.最后通过直接数值模拟,研究由这些不稳定模态触发转捩全过程.结果表明,对流不稳定模态确实是导致边界转捩关键机制.该转捩过程特点是,局部湍斑首先在不稳定模态特征函数峰值附近出现,然后向全流场扩散.就文章研究工况而言,余弦和正弦模态相互作用对转捩影响并不明显,且后者在转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标签: 层流-湍流转捩 二维稳定性 直接数值模拟 稳定性
  • 简介:提出了一种陀螺仪自由转子偏角信号读取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对反射光斑象限分割.与其它光电式读取方案相比,该方法减少了所需传感器数量,通过一个极轴传感器就可以得到转子自转轴偏角大小及方位信号,从而可以简化陀螺结构,提高陀螺可靠性.

  • 标签: 陀螺仪 自由转子 偏角信号 四象限法 信号读取 光电传感器
  • 简介:传递对准是舰载武器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一种有效办法,为满足舰载武器要反应快要求,必须在短时间内对初始不对准角进行估计并加以补偿。文中建立了采用元数传递对准,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卡尔曼滤波,解决了舰载垂直发射导弹初始对准问题,同时又克服了一般元数对准模型非线性滤波计算量大,对准时间长缺点,使导弹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准,提高其反应速度,增加其命中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快速对准方法具有对准速度快、精度高优点。

  • 标签: 传递对准 垂直发射 四元数 卡尔曼滤波 线性模型
  • 简介:针对制约提高激光陀螺精度热效应这一重要因素,分析了主要热致零漂及其作用机理,推导出了朗缪尔温度漂移理论表达式.实验表明:外部温度变化与内部发热对陀螺漂移有着相同效果,热效应主要以温度、温度速率与温度梯度方式影响零漂.

  • 标签: 四频 激光陀螺 热致零漂 朗缪尔效应 温度速率 温度梯度
  • 简介:分析了频差动激光陀螺信号解调原理,针对采用频率测量计数解调方法存在脉冲量化造成角速度测量分辨率低问题,改用多周期测量来代替频率测量,大大提高了频差动激光陀螺信号解调精度.通过数字滤波器滤波处理,可以减少随机噪声干扰,进一步提高精度.为满足实时性要求,该方法采用FPGA来实现.实验表明,此方法提高了频差动激光陀螺角速度测量分辨率,为快速高精度方位自对准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 周期测量 数字滤波器 FPGA
  • 简介:针对采用旋转元数误差进行组合导航误差建模中状态方程非线性化问题,提出一种新惯性/天文组合姿态组合算法,以姿态加性元数误差和陀螺漂移为状态变量,推导系统线性化状态方程,并以天文导航和惯导姿态元数之差为量测量,建立系统量测方程,然后利用卡尔曼滤波实现对该组合模式信息融合,仿真分析表明,所设计基于姿态元数误差和陀螺漂移组合模式能够有效估计系统状态误差,姿态误差0.02°左右,验证了其有效性,可避免较为复杂非线性滤波器使用,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 标签: 天文导航 组合模式 姿态组合 加性四元数
  • 简介:在激波捕捉法计算得到流场基础上采用辨识算法得到初始间断位置,从ALE方程出发,考虑离散几何守恒律,采用变形网格和网格重构技术解决计算过程中间断运动和变形,新旧网格之间流场采用高精度信息传递方法保持时间精度,建立了基于非结构动网格技术间断装配方法.通过激波管问题二维模拟,模拟了初始间断分解为激波和接触间断激波遇到固壁反射后与接触间断相交非定常流动过程,对这种新方法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激波 装配法 非结构动网格 超声速流动
  • 简介:针对旋翼无人机鲁棒自适应飞行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收敛控制方法。考虑到旋翼系统欠驱动、强耦合等非线性特性,采用线性化反馈控制策略实现对其轨迹追踪飞行能力基本控制;针对线性化反馈控制易受系统内外部未知干扰等影响,采用基于指数收敛干扰观测器组合控制设计,实现旋翼飞行鲁棒与自适应控制;线性反馈及状态观测器控制系统基于指数收敛稳定。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干扰观测器对旋翼系统中存在未知干扰具有很好估计能力,所设计基于指数收敛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且具有较强干扰抑制能力和较高系统稳定性,满足旋翼无人机鲁棒及自适应飞行能力要求。

  • 标签: 四旋翼无人机 轨迹追踪 反馈控制 干扰观测器 指数收敛 鲁棒自适应
  • 简介:为了最大限度克服微机电陀螺两个模态相互耦合作用,提高微机电陀螺综合性能指标,采用国内现有MEMS标准工艺方法,设计和制作了一种高性能单晶硅对称解耦结构线振动陀螺。采用对称结构形式和保证陀螺驱动和检测模态振型都是弯曲振动模式,易于模态匹配;由于采用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结构解耦方式,从微结构设计上大大降低了正交耦合误差影响,使陀螺具有输出零位小、零偏稳定性好优点。测试结果表明:初次加工样机,在大气中驱动和检测模态固有频率分别在2430Hz和2580Hz左右,在150Hz带宽内具有0.1~0.5(°)/s分辨率;随着加工精度提高和检测电路改进,该陀螺在大气中15Hz带宽内实现0.008(°)/s分辨率,在真空状态下,这种高性能单晶硅对称解耦结构线振动陀螺性能会有进一步提高。

  • 标签: 标准工艺 对称结构 解耦线振动陀螺 模态频率匹配
  • 简介:半球谐振陀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高精度陀螺.由于制造工艺和装配过程中因素,其结构难免会出现误差.根据闭环检测机理,推导出结构误差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它对测量结果影响,这对于编制软件算法以补偿结构误差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半球谐振陀螺 闭环检测 误差分析 结构误差
  • 简介:针对旋翼无人机轨迹追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鲁棒滑模控制方法。考虑无人机系统受到内外部扰动、线速度未知等不确定性影响,通过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不确定因素进行实时估计并给予补偿,实现了系统对扰动鲁棒性和对环境高度适应性。同时,滑模控制通过引入切换函数来消除干扰及不确定项,但较大切换增益会引起系统颤振,因此,干扰和不确定项是颤振主要来源,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来估计干扰及不确定项并加以补偿,消除了颤振。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控制系统稳定性。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控制方法能够保证旋翼无人机轨迹追踪鲁棒性,旋翼转速最大跳变幅值降低86.4%-94.5%,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 标签: 四旋翼无人机 轨迹追踪 扩张观测器 滑模控制 线速度反馈
  • 简介:为了实际实现具有良好跟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惯性平台稳定回路,建立了平台伺服电机离散时间模型,设计了由单片机和高速DSP组成数字控制系统,与惯性平台组成了基于采样数据平台稳定控制回路,研究了离散变结构控制趋近律选取方法,采用改进趋近律设计了离散变结构控制律,提出了一种数字式平台稳定回路离散变结构控制方法,通过实物实验得出了平台伺服电机转轴摩擦力矩模型系数估计值,并将其引入到控制系统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回路系统对于摩擦力矩和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具有一定抗干扰性能,对于阶跃干扰力矩输入具有良好动态特性,且静态力矩刚度提高到1.2×10^4N·m/rad,系统对于斜坡和加速度输入信号实现了平稳跟踪,跟踪误差最大值分别为0.0056rad和0.0597rad。

  • 标签: 惯性平台 稳定回路 离散变结构控制 趋近律
  • 简介:针对单轴旋转调制惯性导航系统结构动刚度低问题,以模态仿真分析为基础对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基于无质量弹性单元等效滚动轴承方法,利用经验公式计算轴承等效刚度,并引入转子动力学合理表征系统旋转行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实现了系统模态高可信度仿真分析。以提高系统一阶模态频率为设计目标,通过结构性能缺陷识别的方法确定优化方向,对结构薄弱点进行改进设计,将系统结构基频从36Hz提高到74Hz。最后,开展模态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符合度优于90%,优化后系统在0-60Hz扫频范围内无明显振动响应。

  • 标签: 模态分析 优化设计 旋转调制 惯性导航系统 计算机仿真
  • 简介:以采用整体隔振措施配重式三轴机抖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仿真方法,重点讨论了惯导系统静不平衡、动不平衡、转动惯量以及隔振器刚度和阻尼对静态环境条件下由于陀螺抖动机构不平衡引起圆锥运动(细分为三类)影响规律。研究认为,惯导系统静平衡性和动平衡性只影响第三类圆锥运动,对一二类圆锥运动影响甚微;惯导系统转动惯量增大将会使圆锥运动减小;系统隔振频率越靠近陀螺抖动频率,圆锥运动越强烈;系统隔振器阻尼对圆锥运动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机抖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结构设计及圆锥误差事前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捷联惯导系统 机械抖动激光陀螺 圆锥运动 数值仿真
  • 简介:大飞机具有轻质大柔性特点,使得气动/结构耦合作用增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这种耦合效应,直接调用CSD/CFD方法计算周期长,无法满足工程需要.代理模型方法由于能显著提高工程优化设计效率,已广泛应用于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设计中.采用Kriging方法建立代理模型,通过求解EI函数最大值得到需添加样本点以更新代理模型,提高代理模型拟合精度,结合改进粒子群最优化方法对大飞机结构刚度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目标的全局优化问题,在保证升力系数及纵向稳定性能不恶化前提下,降低飞机巡航状态飞行阻力.

  • 标签: 代理模型 结构刚度优化 改进粒子群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