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造成2014年6月19~20日莱芜暴雨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高空冷涡、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倒槽是造成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频繁,是造成短时强降水主要原因。

  • 标签: 暴雨 低涡切变线 倒槽 短时强降水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3月19~20日福建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西南急流充足的水汽输送和不稳定能量,再加上锋面、低层切变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冷暖空气的交汇使得层结不稳定性和垂直上升运动不断加强,进一步触发了福建南部地区飑线的出现;在降水大值区上空的对流层低层以辐合区为主,而对流层上层则以辐散区为主,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上升运动的加强较为有利,同时也是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上游地区的广西南部有水汽通量的大值区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时,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地区的水汽通量则在8~12g·s-1·cm-1之间,沿海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在35~46mm之间,对于降水云团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福建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7月19-20日出现在昆明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区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为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抬升条件,中低层辐合与高层急流的辐散抽吸作用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在强降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昆明地区存在强烈的上升运动,垂直运动则提供了动力机制,上升运动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时间对应着强降水天气时段;700~500hPa高度区域以西南风为主,500hPa以下属于暖时曾,400hPa处以偏北风为主,说明此时有干冷平流存在,中低层潮湿高层干冷的配置,对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较为有利。

  • 标签: 强降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昆明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9月27-31日朔州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南部地区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因副热带高压分裂成东西两环,且呈现出纬向分布特征,因北方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朔州市交汇,是导致朔州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较大的主要原因;低层从内蒙古东部到河套地区有大范围的水汽通量辐合区,再加上水汽通量值较大,促进了水汽和能量的积累,为连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辐散大于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连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朔州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高空形势、地面形势、水汽条件等角度针对2017年10月8—9日金昌市发生强降温、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今后此类天气过程的预警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强降温 降水 天气形势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