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书法景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文化景观和文化符号,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而成为旅游景观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桂林旅游景区的书法景观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书法景观作为旅游景区的重要人文景观,旅游者总体上对其具有较高的认知和鉴赏兴趣;书法景观对旅游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符号效应,具体表现在书法鉴赏、文化象征、审美引导3个方面,对应于外在行为、文化环境知觉、景观审美活动3个层次的行为效应.书法景观的符号效应在书法鉴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文化象征和审美引导方面无显著差异.书法景观符号效应研究对于揭示人们的地方感和环境行为与书法景观之间的关系、旅游景区书法景观的设计和景区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书法景观 符号效应 地方感 桂林
  • 简介: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历史名城开封是著名的北方水城,目前正在实施的“宋都水系工程”,是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原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系统梳理了开封水体景观的由来,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该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注重水系周边历史文化景观的塑造;合理规划和谨慎上马“三期”工程,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对开封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序更新改造。

  • 标签: 开封 水体景观 宋都水系工程
  • 简介:以四川省入选首批《传统村落名录》的20个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结构研究方法和地域特征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川省传统村落的地理格局与景观特色,认为应充分考虑四川省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认真组织后续的传统村落申报工作,争取将不同景观特征、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传统村落纳入国家的保护范围。同时,结合已评选出村落的景观特征和文化特性,针对其地域差异和民族特色进行有效的规划和保护,促使村落资源在利用和开发中具备更强的异质形象,为其他优秀村落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参考和示范作用。

  • 标签: 四川省 传统村落 地域分布 景观特征 保护
  • 简介:本文以通道县芋头侗寨为研究区域,在识别鼓楼、风雨桥、寨门、萨坛、布局形态、图腾标志、环境因子等9个景观基因的基础上,从环境要素感知和文化心理认同的角度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发现:1萨坛感知度最高,图腾感知度最低;2萨坛、鼓楼认同度较高,整体形态、图腾和参考环境认同度较低;3位置感知度最高,体积感知度最差;4情感认同度较高,功能认同度最低;5男性感知和认同明显高于女性;6文化程度对感知影响较大,对认同影响不明显;7居住时长对感知和认同有正向影响;8离村寨距离对感知与认同度由正向影响。

  • 标签: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感知与认同
  • 简介:基于信息权力论视角,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理解为面向信息权力争夺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战略。本文将信息权力分解为信息生产、信息获取和信息控制三个权力维度,并对其测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有23个"智慧城市"的信息权力进行了测度,并将之与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显示,我国城市信息权力个体差异明显,尤其表现在信息生产和信息控制方面;城市信息权力和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多种组合类型,亦可为进一步的智慧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提供借鉴。根据分析结论,特别强调对于信息权力培育的重视,以及信息生产、信息获取和信息控制能力三者的协调发展。

  • 标签: 信息化 信息权力 智慧城市 城市竞争力 地缘政治
  • 简介:鸦片战争后,作为仍在独立行使国家主权的中央政府,针对英法的入侵和省内土司势力强大且易发生事端的地区,积极加强军事力量和边境管控,采取了诸如加强少数民族土兵建设、设置特别政区等措施,对稳定边疆,维护国家主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近代 云南 边防 土兵 政区
  • 简介: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和亚洲新安全观的提出,均是中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动战略选择,是中国从国际事务“参与者”向“塑造者”转变的重要体现。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

  • 标签: 新“海上丝绸之路” 新安全观
  • 简介: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发展模式的空间需求,结合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态势和空间经济特征,探讨苏南地区城市群建设的空间格局和城镇功能定位,提出空间转型和优化的发展策略与具体路径。

  • 标签: 苏南 现代化示范区 城市群 空间格局 空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