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凌晨的夜光分外妖娆,我们乘坐着春秋航空缓缓降落在沙巴国际机场。在此间,春秋航空复飞至沙巴的航线利用晚间的时间差来为游客争取更多的价格优惠,它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廉价航空,但人性化的服务还是不禁令人钦佩。机上的暖心毯子和可供应的热水总能体现恰到好处的周到。刚登陆马来西亚这个国度,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充满着湿润,似乎没有了白天的炙热和喧闹,沙巴的午夜微凉而星芒万丈,闪亮之星布满着变幻莫测的夜空,带领着我进入清新而洒脱的旅程,探寻萤火虫及长鼻猴的所在地。

  • 标签: 沙巴 春秋航空 廉价航空 国际机场 长鼻猴 复飞
  • 简介:在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框架之内,旅游生态效率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工具,相关研究成果以旅游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旅游节能减排、旅游低碳化趋势为起点,彰显旅游生态效率“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核心理念。本文在总结归纳旅游生态效率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旅游生态效率的新的学术体系结构,即“一个核心理念、两大研究背景、三类测度方法、四种优化措施”,指出了旅游生态效率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旅游 生态效率 模型 环境影响 经济效益
  • 简介:芦苇群落的变化是江南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汉唐时期的水环境丰富,沼泽地甚多,芦苇群落分布广大。秋天的江南,大量的鸟类伴随芦花飞扬。到宋代,开发加强,沼泽地减少。在吴江长桥一带,出现了大量的淤浅,淤浅初期,芦苇丛生,后期则成为稻田。宋代的江南有丰富的芦苇、林地与飞鸟,环境优美。到明代,随着农业集约化进一步加强,太多的芦苇地消失,湖滩地不断发生着从芦苇转化成稻田的现象。在河道区域,淤积形成的洲渚之上有芦苇发生。芦苇群落对江南环境史上的景观构造,物种平衡,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芦苇 江南 环境史
  • 简介:一方面,南水北调的幸福之水,助推中原诸多市区及集镇朝向更高目标、更高水准发展,取得了自然与人文平衡、物态与心态融会、人际关系谐和等综合良效;另一方面,对于河南来说,如何结合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的维护、利用和管理工作,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进程中努力追寻"自然-社会-人文和谐"的城市生态文明,其责任重大且其任务艰巨。因此,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河南人应正确认识南水北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学评估其成效及不足,进一步在其干渠水源的保护、管理、运用等方面付诸努力,为塑造中原城镇新型生态文明做出必要贡献。

  • 标签: 南水北调 中原城镇 生态文明
  • 简介:近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环境冲突屡有发生,各种环境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大连高新园区两个街道为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责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大连市在环境问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城市环境建设和环境面貌有所改善,但还存在若干不足,如不同特征社会人群环境意识存在明显差异,问责渠道缺失,问责制度供给不足,公众环境问责参与意愿不足,环境补偿不合理和环境公正弱化等。提出相关对策:进一步加强居民环境教育,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强化环境救济和生态补偿,建立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 标签: 城市化 环境责任 环境问责
  • 简介:基于CPTED(crimepreventionthroughenvironmentaldesign)和社会失序(socialdisorganization)理论,本文利用2012年在广州进行的入户调查数据,从内部环境角度对广州门禁小区入室盗窃受害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小区的社会环境和建成环境都对小区入室盗窃受害情况都有影响,小区正式控制机制、小区开放度和功能混合度对小区入室盗窃受害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小区环境形象和流动性对小区入室盗窃受害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显著。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认为CPTED和社会失序理论的监视性、小区组织结构、出入控制等概念对门禁小区入室盗窃受害情况有非常强的解释力;由于门禁小区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流动性、领属感、异质性等思想未体现出与理论假设一致的结论。

  • 标签: 门禁小区 入室盗窃 环境因素 广州
  • 简介:从段义孚在《人文主义地理学》发表之前的作品来看,他对于人的环境经验研究有如下基本观点:1反对生硬的量化记录,推崇基于丰富的感知觉的直接描述式地理学论文写作;2反对用偏狭的意象与心智地图来阐释人类的环境认知,推崇能够将环境认知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基模";3反对孤立地认识和使用"环境"概念,推崇富有人文精神且能够将环境概念容纳于其中的"世界"概念。对段义孚而言,现象学主要是一种哲学立场,而不是需要从形式上去模仿、从术语上去标示甚至被某些"定论"所绑缚的一种操作指南,因此,与其说他的作品中运用了某种严格的"现象学方法",不如说他的工作体现出一种方法论层面的"现象学态度"。

  • 标签: 段义孚 环境经验 现象学 人文主义地理学
  • 简介:在对当前全球生态低碳发展理念进行研究的前提下,报告了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增长普遍存在的透支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将制约西南山地城市发展的自然生态资源因素转化为促进城市特色形成的先天优势资源要素,在宜宾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利用天然山水资源构建"山水融城"的景观格局,利用自然绿色要素构建"生态网络"的安全格局,强调功能高效复合构建"紧凑组团"的布局模式,基于低碳交通引导构建"复合快达"的通行模式,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低碳性紧凑山地城市模型。通过"生态低碳"的建议性引导措施,真正落实生态低碳的城市空间格局,将西南山地自然生态、景观及地域文化等优势转化为城市竞争力,实现山地城市物质形态与其所处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发展,同时也为完善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设计方法提供一些思考。

  • 标签: 西南山地城市 生态低碳 规划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