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群众文化建设,群众文化建设也离不开群众的参与。积极推进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群众对文化的参与,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同时对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科学文明风气的养成,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群众文化 队伍 农村 和谐
  • 简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民俗学在应对现代所带来的学科合法性危机时,"生活世界"这一哲学概念的引入推动了中国民俗学学科研究对象的重新定位,呈现出以日常生活为对象的整体性研究范式的转型,给中国民俗学注入了一股活力。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日常生活 比较视野 现代社会 国际 合法性危机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化巨大,包括人口、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引发诸多研究。《中国社会变迁30年(1978-2008)》一书便是其中的杰作。全书共九章:第一章对中国社会整体变迁进行描述;第二章讨论作为改革起点的农村社会变迂;第三章就农村与城市互动引起的诸多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第四、五两章分析城市社会生活和管理制度的变化。

  • 标签: 中国社会 社会变迁 佳作赏析 城市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 农村社会
  • 简介:"本真性"观念建立在西方哲学有关现实、再现以及知识的认识论基础之上。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的文化发现,到20世纪初人类学民族志的文化表述,都以本质主义的观念宣称客观真实及全面地再现文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深入,以及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化,民族志表述的文化被看作是现实的社会建构,民族志表述的仅仅只是"部分的真理"。由此文化本真性的观念从本质论转向了建构论。这种转向,对中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在于:由于参与者的主体性、语境的时效性等因素,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标准很可能遮蔽了文化本身的历史性,这样反而会阻碍文化的传承发展,扼杀文化的生命力。本真的文化不是那些被表述的碎片的、静止的社会事实,而是当地人感受的、体验的、实践着的、具有历史性的日常生活。我们正在保护的"本真"文化,只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建构,远不同于文化本身的真实样貌。作为文化代理人,外来知识精英往往僭越本土文化持有者的主体角色,继而建构本真的文化,但外来知识精英无法回避以下伦理拷问:精英文化的优越感以及对本土文化的文化殖民。面对多元、异质、流动的文化遗产现实图景,民俗学应该超越"探求本真性"的学术范式。

  • 标签: 文化本真性 本质论 建构论 文化遗产 启蒙
  • 简介:“五四”时期的民间童话研究与西方浪漫主义学者对民间的发现一样,其学术旨趣都在于寻找民族精神的源泉与现代意义上的新人新文化。西方通过民间性的建构与民间童话的改写而形成了作为现代性核心的个性话语;周作人、赵景深等则更为相信民间想象的自由真实性与艺术价值,因此在童话编写方面主张忠实记录的原则,并将童话纳入“人的文学”与“儿童的文学”,以期促成“个性的文学”与“完成的个人”。

  • 标签: 童话 民俗学 现代性 个性
  • 简介:在各种壁挂门类中,编结壁挂是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具有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是特殊审美感受。它特有的材质、肌理与极富个性的表现力更为现代人所喜欢,也值得艺术家去探索,去开拓。

  • 标签: 编结壁挂 审美感受 形式特征
  • 简介:以往有关民间信仰与社会整合关系的研究均得出了“民间信仰能促进社会整合”的理论观点,但立论基础比较薄弱,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在以往理论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有关民间信仰与社会整合的理论框架。“社会整合”区分情感整合与行动整合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再分别被操作化为两个具体指标进行测量:信仰认同感、道德共享感与仪式组织度、人际交往度。在这个理论框架指导下开展对仙人庙的个案研究,最后研究表明,仙人庙对于村落社区具有非常有限的社会整合功能。

  • 标签: 仙人庙 民间信仰 社会整合 情感整合 行动整合
  • 简介:民俗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基础、源头、先决条件。利用信息手段构建数字民俗博物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举措。在分析数字民俗博物馆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在建设方面存在的三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资源整合、服务创新"是推进数字民俗博物馆建设的有效手段。最后从技术接受理论出发,分析得出三种数字民俗博物馆的推广策略,以期为数字民俗博物馆的建设和推广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民俗博物馆 数字化 技术接受模型
  • 简介:湛江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颁布两年多来的文化强市建设中,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创新建设发展文化的路子。对在新起点上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强市、文化强省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文化 建设 创新 思考
  • 简介:本文从入选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的“欢乐广场·唱响汕尾”着手,揭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现实意义,提出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必须深刻认识群众文化的意义、建立文化队伍、建设文化阵地、完善保障机制等思路和建议。

  • 标签: 群众文化活动 意义 品牌 建议
  • 简介:民俗文化遗产,体现出某一地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共同心理、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极富独特精神价值。而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发展的格局下,不计其数的民俗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对它的保护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广大民众既是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也是它们的享有者,唤起民众的广泛参与成为实施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对于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民俗文化遗产只有植根在民众土壤里才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保护的最高境界。

  • 标签: 民俗文化遗产 民俗博物馆 公众参与 整体性保护
  • 简介:人才问题一直是中国博物馆的“老大难”问题。随着我国博物馆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功能转变,博物馆学科的二级学科地位和人才缺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强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博物馆人才培养经验,提高博物馆学科在高校和国家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建立以公共知识组织、加工、制造和传播教育为导向的博物馆学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加强我国的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以适应现代博物馆角色和功能的转变,适应我国博物馆多样发展的需求。

  • 标签: 博物馆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 简介:美国人类学家华琛针对中国民间文化提出神明"标准"与仪式"正统行为"的概念,苏堂栋等人对华琛概念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科大卫、刘志伟提出"正统"这一延展性概念,上述研究为思考"中国文化的一统与多元何以达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民间信仰 仪式 “标准化” “正统行为” 正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