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董其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历来褒贬不一.在一些史书中,董其昌被作为劣绅的典型,坐在历史的被告席上,处于挨骂的地位.这也难怪,因为“民抄董宦”事件,足以使他声名狼藉.然而,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上,他又是一个颇县光彩的人物,备受赞扬.于是,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董其昌,似乎有着两副脸谱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复杂的,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会失之偏颇.以董其昌而言,他自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到崇祯八年八十岁时告老还乡,在官场中时进时退,升降沉浮,长达四十余年.董其昌视艺术为自己的第一生命.同时在明后期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又不失为一个正直的京官,也许是被其乡居时的劣迹和艺术上的成就所掩盖,他那些进步的政治思想,却鲜为人所知.总而言之,董其昌是一个集艺术巨匠、正直京官和乡居劣绅于一身的复杂的历史人物.

  • 标签: 董其昌 云间 评传 徐光启 奏疏 松江
  • 简介:身体足有丈二高,瘦长身节不长毛,下身穿条绿绸裤,头戴珍珠红绒帽。——谜底:高粱一束高粱秆能干什么?在中国北方农村,高粱秸秆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村民们不是把秸秆当作牲畜饲料就是当作为柴火肥料,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柴火棍儿”,在河北手工艺人赵润生的手里,却能化腐朽为神奇,经过他匠心独运的巧妙制作,竟然变身成为一座座精美的微缩楼阁,一个个可爱的动物造型,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手工艺品,巧夺天工,魅力四射。

  • 标签: 秸秆 北方农村 手工艺人 手工艺品 乡土气息 高粱
  • 简介:福田亚细男先生,前日本民俗学会会长,历任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新渴大学教授、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教授等职,现任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名誉教授。福田先生是日本“二十世纪民俗学”的代表,批判性地继承了“柳田民俗学”,所提出的“地域民俗论”“村落社会论”等具有广泛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先生组织的中国调查项目历时二十年,对于中国民俗学人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研究员在日访学期间,于2010年9月3日对福田亚细男先生进行专访,旨在加深两国民俗学界的相互理解,本刊特配发福田先生的新作以飨读者。今后,还将不定期刊载对海外民俗学名家的学术专访,敬请留意。

  • 标签: 相互理解 民俗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福田 民俗博物馆 对话
  • 简介: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读阐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切合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文化,应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出发,从礼乐文化的经典出发,领悟中华文化与文明。文章从礼乐文化的起源、属性、价值、历史作用等方面出发探求礼与乐的内外在联系。

  • 标签: 礼乐文化 礼乐关系
  • 简介:<正>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性的行为,而且也是一种文化性的行为.因此,从大文化的视角去认识旅游活动,建设旅游文化.促进旅游行为向深层次发展.无疑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文化与旅游业文化、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旅游文化与民族特色等相互关系,或语焉不详,或存在一些误解.本文拟对此作初步论述.希望能对旅游文化的建设有所裨益.

  • 标签: 旅游文化 文化旅游 多边关系 旅游活动 旅游者 旅游业
  • 简介:当代壁画壁画创作在多种尝试与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意识的增强和学科交叉的广泛性使壁画创作风格的多元化探索具有创新和自觉的意义。壁画与建筑的对应关系是几代壁画家都在研究的课题,本文对壁画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就不同的建筑结构对当代壁画创作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归纳。本文的要点是:对壁画装饰手法在不同的建筑类型上运用的概括,对壁画与建筑环境的关系基本上呈现出的几种对应方式的归纳,对那些受建筑结构制约而产生出来的墙面,本文认为壁画的设计必须因势利导地顺应各种具体结构形态,与建筑实体表面相吻合,同建筑的结构逻辑之间保持内在的联系。对当代壁画创作中如何与建筑环境的协调提出策略性的思考。

  • 标签: 壁画 建筑环境 建筑类型 结构互补对应
  • 简介:目前,在教育部学科分类体系和国家标准学科分类标准中,文博考古学科类属关系不统一。文物学始终没有获得科学界正式承认,给高校学科建设造成一定影响;考古学新升为一级学科,意味着"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生专业名称面临调整,由此将出现"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的二级学科;而将本科专业名称"博物馆学"改为"文物与博物馆学",又将使其与"文化遗产"学科分类不相同步。因此,文博考古学科类属关系需要统一,相关的专业名称与学科名称也应该一致。

  • 标签: 文博考古 专业名称 学科分类
  • 简介:海东青,是一种鹰,产于鄂霍茨克海以北,每年秋季千里迢迢飞回长白山余脉的岗岭和草地捕食,春天再飞回北方海洋孤岛上产蛋繁衍,这种不停迂徙的生存规律,练就了海东青凶猛强悍、不畏艰险的性格和刚骨。它身型很小,可上天能捕捉形体肥壮的天鹅,下地能擒拿狡猾无比的狐狸。海东青虽凶悍却有“可训性”、通人性,驯化过的海东青可以用于行猎,是猎人的好帮手,也是主人身份的象征。

  • 标签: 灭亡 辽国 长白山 强悍 猎人
  • 简介:戏剧节奏是指在戏剧的动作、冲突与剧情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轻重缓急的变化.戏剧节奏是演员创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之一。戏剧表演中的速度节奏又可以分为内部节奏(心理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控制着外部节奏,而外部节奏也影响着内部节奏,两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要成功饰演一个角色,演员必须学会,如何理解分析节奏、控制节奏的方法,这样才能演绎出角色所拥有的真实情感和性格。

  • 标签: 内部节奏 外部节奏 控制
  • 简介:在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或强调物质文化的本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或强调物质文化背后的“语法规则”,或强调物质文化的传承……各有自己的学科追求和研究旨趣,各自展开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学发展出了以马塞尔·莫斯为代表的“总体呈现”理论,民俗学发展出了以迈克尔·欧文·琼斯为代表的“物质行为”理论。前者强调物的社会性,后者强调物的文化性、传承性和对人的关注。“物质关系”借鉴两理论的优长,视物为人类实践的中心环节,并将其置于由自然生态、物、人、社会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中讨论,以此展开人和文化的整体研究。而“物质文化的四层结构”则是在“物质关系”理念下,提出的作为物或物学研究之基础一——物质文化民族(俗)志考察和撰写的基本框架。

  • 标签: 物质文化 物质行为 物质关系 物质文化的四层结构 物学
  • 简介:李提摩太等西方传教士通过译书、办报等为手段,以西学知识为依托,宣传其基督教思想,这种宗教思想通过康有为而对梁启超产生了间接影响,创办与广学会机关报同名的《万国公报》,并提倡在中国创立“孔教”,成为与西方基督教等量齐观的宗教。1896年以后,梁启超通过与严复、马相伯等人的交往,学习了真正的西学知识,深悟自己以前从康有为处学得的西学知识的肤浅,产生了怀疑与批判,并反对“孔教”。

  • 标签: 梁启超 李提摩太 宗教思想 影响 批判
  • 简介:1995年8月,杨振宁博士在湖北秭归考察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面对着长江这条母亲河,我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杨振宁博士将长江称作母亲河并非溢美之词。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出土的大量考古实物资料表明,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一样伟大,一样古老,一样悠长。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北、南二元耦合共同构成了缤纷多彩的中华文明。

  • 标签: 历史考古 杨振宁 出土 江南 中华文明 天地
  • 简介:处理情节与结构的关系就是要认知情节就是结构,情节外延转化为逻辑成为结构,以及协调情绪与情节在结构中的比例关系

  • 标签: 舞蹈创作 情节 结构 关系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美苏对华政策与国共关系顾莹惠[本栏目特邀顾问:孙宅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动向对战时的世界局势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美苏等国为了争取战局能朝着有利于本国安全的方向发展,均开展了积极的对华外交。它们所实行的对...

  • 标签: 蒋介石 对华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 国共关系 国民党 共产国际
  • 简介:文化馆是群众文艺创作团体和群众文艺团队的“娘家”,群众文艺团队和群众文艺创作团体是娘家的儿女,群众文艺创作与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关系是“娘家儿女”关系,也是互相浞进、互相发展、相互紧密联系的关系.

  • 标签: 群文创作 群艺团队 关系
  • 简介:<正>前不久,由福建省博物馆和东山县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闽台史前文化关系展览》在东山县博物馆展出,半年来接待观众三万人次.深受海峡两岸同胞的欢迎.台湾省“宗教咨询委员会委员”李炳南教授看后说:“这个展览用事实证明闽台是一家人”并题词:“两岸历史文化本同根”.国务院文化部文物局黄景略教授为展览撰写了“闽台文化桥梁”的题词.

  • 标签: 闽台 史前文化 海峡两岸 同胞 博物馆 李炳南
  • 简介:<正>一、引言东南亚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联系与中国大陆文化常常显示出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甚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因而对这两地区的文化进行整体研究变得非常必要。当代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成果,在这两个地区初步建立起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揭示了史前人类生活概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试图探讨两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

  • 标签: 东南亚 旧石器文化 相似性 史前文化 当代人类学 考古学
  • 简介:以《民俗研究》刊发的论文为主要考察对象,可以探索新时期民间信仰研究的基本走向,总结民俗学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在方法论上的突破。民俗学的研究传统是以民俗事象为中心,继而结合对于民俗事件的跟踪,运用民俗学者的切身感受和身体经验,探究在动态的事件过程中得以呈现的民俗多元主体与多面相生活文化之间的互构关系。民俗事件所对应的是民俗作为生活的存在形态,其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事象即民俗文化的层面,经由民俗学者的理论抽象建构起社会/文化共同体(民)与知识体系(俗)之间的联系。研究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理应成为民俗学学科的追求方向与立足点。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俗研究》 语境 民俗关系 事件研究
  • 简介:面对东汉末风俗日益败坏的局面,应劭在《风俗通义》中对风俗和政治的关系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一,应劭首次提出以“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为宗旨的风俗观念,极大提升了人们对风俗在政治生活中重要地位的认知。其二,应劭更注重对下层民众风俗和时俗的认知,使得风俗概念更加具体化,更加切近现实政治,也更易为人们所理解。其三,应劭提出风俗存在两种形式——“本俗”与“正俗”,进一步丰富了两汉风俗观念的政治文化内涵,也为其“辨风正俗”提供了阐释与拓展的空间。

  • 标签: 应劭 辩风正俗 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