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近年来热闹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圈子里,有两个对于大多数人都陌生的著名学者,一个是祁连休先生,一个是马吕仪先生。他们各以自己专研的故事学、神话学的成就而著名,人们却没有机缘见到他们,因为他们不参加任何会议,不出席任何典礼,不赶任何聚餐的场子。远求诸何其芳、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文艺学 著名学者
  • 简介:在国际民间故事研究界,由芬兰学者阿尔奈(AnttiAarne,1867—1925)和美国学者汤普森(StithThompson,1885—1976)共同完成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被称为国际通行的“AT分类法”。该索引为民间故事的跨国界、跨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参照,但两位编者已经意识到,他们的资料范围主要集中在欧洲,所以,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存在方式 祁连休 跨文化比较研究 美国学者
  • 简介:藏书印是批量收藏者在自己购轩或拥有的典籍图书上钤盖的,体现藏本所有主关系和表达藏书主人个性爱好的印章。通常盖在卷首、卷尾或序目前空白处。我国古籍籍帙铃盖藏书印,少则一方多则几十方。现代藏书家和图书馆(室)等文化机构的藏书仍沿袭应用藏书印。因此探折藏书印的源流,

  • 标签: 藏书印 历史文化 文献史料 艺术鉴赏
  • 简介:受各种因素影响,东汉时期隐逸之风盛行,且隐逸类型多元化,有和光同尘的真隐,有以隐待仕、沽名钓誉的假隐,总体上"真隐"数量甚众,体现了当时士林尚道德、重名誉的时代特征。而且东汉的隐士并不一味消极遁世,不少人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关心政治,关注社会民生,从而产生了若干在思想史或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品。隐士的存在,为东汉增添了社会风俗之美和亮丽之色。

  • 标签: 东汉 隐逸 政治
  • 简介:义和团仪式源于多种文化成分。武术的表演性元素构成了义和团仪式的武力炫耀式内涵,民间系列杂耍构成了其诱惑性表演根性。义和团文化形态的核心是请神上法附体仪式,团民仪式的外在形式为融合了诸多民间文化元素的产物,其兼容武戏、武术、杂技、巫术元素于一体,共同融会成义和团仪式的动作性和技术性内容。义和团仪式的原始核心是其动作性本体,而如此内容则源于多元的民俗性娱乐表演。

  • 标签: 义和团仪式 演拳传统 杂技隐寓 戏巫舞蹈 集团符号
  • 简介:<正>科学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分类问题。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埃耳伍德所说:“分类是属于科学的本质,科学是有组织的知识,没有分类的系统,则对于事实,即不能有科学的了解。”作为文化一部分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在历史上共同参与而形成的,在这一亚文化中又形成了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的各种文化形态。因而划分各种节日文化类型,对于认识我国少数民族节日文化

  • 标签: 中国少数民族 民族节日文化 民族传统节日 南方少数民族 节日活动 文化类型
  • 简介:祁连休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全书98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理论探讨,分为绪论、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发展态势、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的亚型、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的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互换现象、民间故事的录写与选编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发展的推动作用等下编分为七个历史时期,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河北教育出版社 民间传说 祁连休
  • 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记录了各民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民俗舞蹈,它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它的显著特点就是紧贴民族的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和审美习惯的体现。它一人为本,借助模仿、形象和记录等手段,并进行身口相传的方式。这些“非遗”遗留下来宝贝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财富,首先我们要保护原有的基础性,传承它的文化,不能随意改变它。这就是“非遗舞蹈再现”与“非遗舞蹈创作”截然不同的概念。如今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高速时期,各种舞台形式的丰富性已经把许多原始的民俗舞蹈变成好看的舞蹈节目了搬上了舞台,它没有了依托的环境,只让完整的程序在舞台上进行演出,来表现民俗的文化。这一点我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所有的文化都要保留与创新,“非遗”舞蹈一样也是要经历这种相应的思考,什么是要原封不动的“保留”还原历史记载历史,什么是可以提炼元素发展“创新”于以后?特别是表演与创作类的民俗舞蹈一定是大不一样的,表演类的是再现舞台,不加任何新的元素及手段,原汁原味。但是一旦是创作类的民俗舞蹈,它就必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原本的基础中找的其想表达的视角进行放大,把原来的元素加以改变融入到整个创作的语言中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各市群众文化的推进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群众文化是反映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群文舞蹈文化有着相识之处的民俗传统舞蹈也是反映当时的时代文化以及人们要表达的情感,但是民俗舞蹈又有着其独特之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在逐渐增加,同时这些民俗舞蹈也被纳入了非物资文化遗产之中。然而,这些民俗舞蹈在于群文舞蹈同样表达情感的同时,由以其独特的优势对群文舞蹈的创造产生了一定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素 群文舞蹈创作 影响
  • 简介:通过仿古范铸实验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可以初步得出利用微量元素示踪青铜器产地及矿料来源或探索古代矿冶产品输出路线是可行的,但要走新的技术路线的看法。

  • 标签: 青铜器 微量元素 范铸实验
  • 简介:黄飞鸿电影系列中的民俗元素,作为文化记忆载体,随着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变动而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体现了制作者和观众的文化认同。1950与60年代的早期作品中,围绕着市井武师黄飞鸿有大量具体而精确的民俗描写,体现了制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文化默契;1970年代,随着香港文化的形成,建立在广东文化基础上的民俗从黄飞鸿电影中消失;1990年代后制作的黄飞鸿电影则将民俗抽象化,消解了黄飞鸿与乡土的文化联系,使其实现了从市井武师到民族英雄的转化,完成了记忆的重新建构,又在电影的影响下反过来建构新的"传统"。

  • 标签: 黄飞鸿电影 民俗元素 民俗主义 记忆建构
  • 简介:祁连休先生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98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册)。我查阅了《后记》的写作时间,是2004年5月18日,大概这就是先生给出版社交稿的时间吧!从那一天起到现在,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河北教育出版社 孤独 愤怒
  • 简介:民间文化是国家文化体系的基石,承载并传递着民族精神。对民间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在科技飞速发展、文化传承原生空间受到冲击的时代,尤为重要。《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空间信息系统》不仅继承了数字化存储的优势,而且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从而提高了民间文化资源的空间演示效果,增强了科研的可利用性。GIS所具有的整合分析数据的优势,及其突出的空间区位性,为解决数字化时代民间文化整体保存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划分民间文化空间演示类型的基础上,认为数字化过程应该保留语境信息,而空间思维模式所营造的多种演示模型将会是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民间文化 数字化 空间 GIS
  • 简介:寺门口东吴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其独特的拊葬形制为本地区仅见,也是至今发现唯一一座侧室葬人的墓葬。根据墓葬的实物资料,并结合发掘的原始记录,本文对该墓葬的形制等方面,谈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依据现有史料,通过对所见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发表的六朝时期拊葬墓材料的梳理,就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时期这一特殊葬俗的墓葬形制,进行类型学方面的尝试性研究。

  • 标签: 马鞍山 寺门口 榭葬墓 墓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