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万历银钱铸于明神宗万历年间。为了弥补财政拮据的状况,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遂派遣太监担任路矿使,到各地开采矿银。据史书记载,到万历三十三年,九年间共采得三百余万两白银。这些路矿使为了奉承皇帝,用所得的银铸造了一批进奉银钱。

  • 标签: 万历矿银钱 中国 明朝 市场流通
  • 简介:这件筒瓦与瓦当的烧结块于2005年冬在位于雍城遗址范围内的豆腐村战国时期陶质建材作坊中被发现,具体出土的遗迹单位是该作坊区专门堆弃遴选出废品的壕沟,形状很不规则,由数件带有凤鸟纹瓦当与筒瓦粘连在一起.形成变形、扭曲的烧结块,这是该窑址内发现最大和最为典型的烧成废品。该烧结块的大小为长65、宽60、高径15厘米。

  • 标签: 烧结 瓦当 出土 遗址 雍城 战国时期
  • 简介:旧中国的一些矿山为解决现钱紧张,防止现金流失,在矿山内部或特定范围内用票支付工人工资。1915年发行的江西安源萍乡矿局官钱号银元票伍元券就是这个类型。该票呈米黄色,正上方印有“萍乡矿局官钱号银元票”。正中为“伍元”.两边分别为双龙戏珠和“永远通用银元”、“只认票不认人”字样,右边为发行序号。

  • 标签: 矿票 “萍乡矿局官钱号银元票” 货币制度 民国时期
  • 简介:雍正时期,宫中造办处用银制作了一些银器,将之用于宫中膳房、赏赐等。此时银制器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宫中银器需求增长及用银不敷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因为银与雍正皇帝炼丹有着密切的关系,乾隆皇帝登基后将之束之高阁,使得银制器未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但其在清宫银器史上仍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 标签: 雍正时期 宫廷造办处 矿银 银器
  • 简介:烧结粘土砖作为中国古建筑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现有的机械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多为破坏性的,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法则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砖的完整性。因此,本工作对比了试验台、砖表面平整度以及砖湿度等客观条件对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波法检测古代粘土砖性能的操作流程。在初步测定采自山西南部及香港某古建筑的砖性能后发现,超声波无损技术可以标定砖的机械物理性能,并能判断同类型砖的不同劣化程度。超声波无损检测过程可以很好地保证古代砖的完整性,不会对古建筑造成破坏,而且具有便携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无损检测是可以推广应用的古建筑勘察及质量监测技术。

  • 标签: 超声波速 烧结粘土砖 古建筑 强度 含水率
  • 简介:许多濒危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现象严重。但是,以往使用的表层加固材料很难令人满意,探索新的疏松岩石表层加固材料已是当务之急。由于天然生物化物耐候性优越,与基底岩石相容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加固作用,本工作依据生物化的原理,以不同生物大分子溶液作为有机模板,分别控制草酸钙、磷灰石和碳酸钙过饱和溶液于室温下在疏松岩石仿制样品的表层及孔隙内结晶生长。通过抗压强度、表面硬度和耐水浸泡等试验进行了加固效果评价,以考察仿生物化材料对含钙疏松岩石的加固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仿生合成的生物化材料均具有一定的加固效果,其中以磷灰石仿生化材料的加固强度最大,以硫酸软骨素为模板的加固效果为佳。并且,在考察的3种加固方式中,以“直接混合”的加固强度更好,以“表面渗透”的耐水浸泡能力更强。本工作为开发濒危石质文物表层加固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生物矿化 石质文物 加固 草酸钙 磷灰石 碳酸钙
  • 简介:磁化是反映岩石或矿物在机械应力作用下的压磁效应变化的指标,是地磁学名词术语。磁化还可以表示物体的剩余磁化强度。土壤也是一种岩类,受到不同应力作用的土壤,其磁化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土壤,尤其是不同沉积或不同年代的土壤,其剩余磁化强度也可能是不同的。特别是经过人类活动的土壤,其磁化的变化可能更为明显。这样,对土壤及土壤物体进行磁化检测分析,便可能提供考古学分析研究地层及遗迹的不同地磁数据,从而给考古学以帮助,并且它还可以有助于环境考古的研究。

  • 标签: 土壤 磁化率 测试方法 考古学
  • 简介:自然环境及其演变不仅对于塑造文化的区域特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文化的进程。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生态环境对其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安阳殷墟刘家庄北地出土的大于4mm的12979块木炭样品进行鉴定,这些木炭分别属于18种木本植物。其中落叶的栎属出土概率最高,表明落叶的栎属是当地的优势种。对群落环境起主要作用。通过对鉴定出的木炭树种进行共存因子法分析,结果表明,商代晚期年均温(MAT)为7.4℃-15.9℃,年降水量(AP)为620-1200毫来,湿润指数(IM)为-14.2-52.6。对树种的生态特性和共存因子法分析表明,商代晚期气候与现令并没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对遗址出土的大块木炭进行树轮年代学研究,重建了商代晚期的降水量,结果表明商代晚期气候是波动的。既有干旱时期,又有湿润时期。商代晚期后段气候不是干旱。反而降雨量更大。重建结果与考古学研究结果大体相同,指示水患有可能是商都毁弃的一个重要原因。该研究为重建殷商时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契机。为探求“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原因以及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朝就此灭亡的原因,提供了高分辨的环境背景信息。

  • 标签: 刘家庄北地 殷墟 木炭分析 树轮分析 生态环境
  • 简介:在保护丝织品、纸张、竹木器、皮革及石制文物时常遇到其含水问题.目前为止,只是对保存环境湿度加以测量,而缺少无损测量文物本身含水的仪器.AD-100型电磁波式含水测量仪是专门用来测量木材含水的,它采用高频电磁波原理,根据吸湿后介电常数发生变化测出含水.本研究按照国家计量标准中,,的规定把AD-100型电磁波式含水测量仪的修正值进行校正,使每一种材质对应一个修正值,于是可以无损、简单、方便地测出已修正过的文物材质含水.对于未做过修正的文物材质,可根据所述方法找出修正值达到测量其含水的目的.

  • 标签: 含水率 纤维 修正值 国家标准
  • 简介:5月2日-5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调研组到北京、河北、河南、湖北等地调研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在北京,调研组对房山区委、区政府以及文委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要求:1、房山是文物埋藏比较丰富的地区,在做好南水北调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不能因为南水北调而破坏文物。2、由于时间比较紧,大家要急事急办,各部门要把前期工作做得更扎实,如果有重大考古发现,

  • 标签: 国家文物局 单霁翔 “南水北调”工程 文物保护工作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