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探究学习方法作为提升儿童素质的学习方法,与传统教育、启发式教育都有不同之处。本文重点分析了博物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使用探究学习方法进行儿童美育,在分析了目前博物馆界现状及成绩、不足之后,通过介绍、分析笔者亲自操作参与的一个典型案例:首都博物馆与北京三里河第三小学的“博物馆寻关教育活动”,总结出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博物馆美学教育的心理特点以及探究学习方法在博物馆儿童美育的应用方法和经验,为业内该领域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 标签: 博物馆教育 探究性学习 少儿教育
  • 简介:萧梁钱币铸造遗存在20世纪有多次发现,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三次.即民国24年(1935)冬,在南京通济门草场圩因修筑铁路取土,出土了大量萧梁钱范.1997年、1998年又分别在南京东八府塘西井巷和镇江医政路金田工地发现两处萧梁钱币铸造遗存,并出土了大批萧梁钱范、相关铸造遗物和一些钱币等①②③.南京、镇江两地发现的数处萧梁铸钱遗存,为研究萧梁时期钱币铸造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大约到了六朝初期,我国的传统钱币铸造工艺再次发生巨大变革.即从西汉、新莽、东汉以来的单面型腔叠铸工艺过渡到了双面型腔叠铸工艺.这些深刻变革历经孙吴、刘宋时期的探索、发展,直到萧梁时期完全成熟.在钱范的形制、钱腔的布局与浇铸系统的设置、钱范材料的选取和处理、钱范的厚度等方面均有所改革和突破,显示出此时的钱币叠铸工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④.萧梁钱范充分体现了尽可能提高铸钱生产效率的思想,它以其高超的技术思想和工艺技巧,将中国传统范铸工艺水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萧梁钱币的双面型腔叠铸工艺也可能是范铸法向母钱法过渡的中间产物.因而引起钱币学和铸造史界的广泛兴趣.

  • 标签: 萧梁铸钱遗址 铸造工艺 古钱币 历史文化
  • 简介: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奇特的一种葬俗,而悬棺的升置方式更使人们感兴趣。如何把数百斤重的棺木置于高达数丈乃至数十丈的悬崖绝壁之上,这是人们疑惑不解的问题。史料记载和传说中对其吹得神乎其神,对此感到不可思议。为了解开这“千古之谜”,中国悬棺研究课题组在同济大学古代机械制作室,使用自制模型,对多种升置悬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实验目的这次对升置悬棺的多种设想进行模拟研究,是为了从工作原理、升置工具、运动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各种方法的特点、可行及适用范围。

  • 标签: 葬俗 模型实验 千古之谜 古代机械 制作室 疑惑不解
  • 简介:本文以西周玉器雕刻过程中的斜刀技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斜刀技法的工艺特征。用实验考古的方法,模拟了不同类型的斜刀效果,并将实验结果与西周玉器上的斜刀刻痕进行了对比观察和分析,总结了西周斜刀技法的工艺特征,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斜刀技法的认识。

  • 标签: 西周玉器 实验考古 斜刀技法
  • 简介:一前言我国古代采用黄铜铸钱不仅在铸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冶铸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黄铜铸钱有力推动了我国古代黄铜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并在明中后期催生了炼锌术。然而,对早期黄铜的炼制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本文试通过模拟实验,对早期黄铜的炼制工艺进行科学探讨。

  • 标签: 中国早期 模拟实验 冶炼工艺 黄铜 生产制造业 明中后期
  • 简介:本文对河北徐水东黑山遗址出土的66件战国至唐宋时期铁器样品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金相组织观察和夹杂物成分分析,认为该遗址内出土的铁器制作年代集中于战国两汉时期,铁器的材质全为生铁和生铁制钢产品.采用了铸造、退火、炒钢、淬火以及可能存在的灌钢等工艺,同时该地区至少在汉代已能根据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制作不同的器物.本研究为深入认识战国两汉时期太行山东麓北段的钢铁技术提供了新的科学材料。

  • 标签: 冶金考古 铁器分析 东黑山遗址
  • 简介:郑和下西洋的大宝船据历史文献记载合今长123米,宽50米.按木帆船的结构规律和造船法式,(型、舱)深应有25米.这样,据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它的满载排水量高达4万多吨.下西洋的大船队共有208艘船,分超大型、大型、较大型、中型、小型五类.所以,总吨位多达200万吨.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出土文物考古发现能证明存在过这么大的巨舶,也没有模拟实验和航海试验的成功例子来证实可以有这么大的木帆船.可见,当我们把研究思路从传统的尺寸转换到相应的吨位,问题就清楚多了.

  • 标签: 单船最大吨位 船队总吨位 考古和文物 实验和试验
  • 简介:为研究出土铜器的焊接技术,但文献中仅有少量关于铜焊的记载,而且模拟实验研究少有进行,因此,进行了实验室焊接工艺的模拟研究。以北周武帝孝陵出土铜器中检测发现的焊料为依据,进行了相关的焊接模拟实验研究,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仪分别对铜锡合金、纯锡焊接红铜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合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排除了焊料为纯锡的可能,进一步证实了孝陵发现的焊料为铜锡合金焊料。本研究开展的铜焊模拟实验为日后系统研究铜焊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 标签: 北周孝陵 焊接 铜锡焊料 模拟实验
  • 简介:为探讨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古菱角的实验室保护方法,选用PEG4000法、山梨醇法、乙醇-十八醇法对其进行试验,并以空白样品为参照,分别对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古菱角样品进行多方面分析,以选取保护效果最佳的处理方法。经过处理的古菱角尺寸干缩率明显下降,基本密度大幅提高,菱壳强度增加,并能保持成分基本不变。切片显微观察表明,加固材料的填充能有效支撑菱壳的细胞壁,使古菱角保持稳定的状态。乙醇-十八醇法通过乙醇置换脱水后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使十八醇渗透菱角进行加固,处理后的样品表面色泽与冻干的空白样品最为接近,且久置后状态稳定,在三种方案中最佳。

  • 标签: 古菱角 实验室保护 加固定形 脱水干燥
  • 简介:冶金考古是对古代金属及有关矿冶遗存开展研究的一个考古学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既包括遗迹、遗物等物质载体,也包括技术思想、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产组织、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研究问题。冶金考古研究既需要运用考古学、历史学、历史地理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需要采用环境、地质、矿业、冶炼、铸造、压力加工、腐蚀与防护、理化分析和年代测定等自然科学的技术与方法,是名副其实的交叉学科。

  • 标签: 冶金考古 实验室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文社会科学 技术思想
  • 简介:为了筛选出能用于丝织品文物防霉且对人、环境安全的生物代谢产物,选用目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安全防霉剂纳他霉素,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采用抑菌圈法对现代天然丝织品材料进行了防霉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以乳酸链球菌素作为助剂,500μg/g(以有效成分计)纳他霉素在丝织品上防黑曲霉、青霉、毛霉效果明显。纳他霉素对白色丝织品的色泽和机械强度无破坏影响。纳他霉素在丝织品文物防霉上有应用前景。

  • 标签: 丝织品 文物 纳他霉素 乳酸链球菌素 防霉剂
  • 简介:最近,一位泉友发现民国时期流通的镍质辅币,有的有磁性,有的没有磁性,向我询问是什么原因?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对于含镍量较少而没有磁性的镍质辅币的称谓,说法不一,比较混乱,

  • 标签: 民国镍币 镍币探究
  • 简介:"软盖层"保护遗址墙体是目前盛行于英格兰和苏格兰,且为中欧和北欧认可的一种保护技术。"软盖层"保护技术符合我国建设遗址公园的保护技术需求,根据苏格兰的研究报告推测"软盖层"保护技术适合在中国沿海域范围气候环境下应用。该项研究是对"软盖层"保护技术应用于安徽宣城广教寺遗址公园保护与展示工程实施可能所做的模拟实验,实验地点于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周期为一年。实验方法为将两堵模拟实验墙分为四等部分,一部分墙头覆盖砖块模拟硬盖层保护和另外三部分墙头覆盖三种不同的植被(景天科植被、马尼拉草、四季青草)模拟软盖层保护,通过安装在各不同盖层下的温度数据记录仪每半小时采集的温度变化数据,通过手持式湿度仪于每月采集墙体的湿度数据,结合图像记录等方式采集每月墙体的表观变化和植被的生长情况变化。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及数据分析表明,在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环境下,"软盖层"对墙体的保护效果主要体现在极端气候环境下。同时,"软盖层"在夏季对墙体的除湿功效显著,而且在冬季并没有增加墙体湿度的副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草的选择对"软盖层"的功效影响颇大,建议在进一步研究中需要寻找更适用作"软盖层"的植被和土壤。

  • 标签: 软盖层 硬盖层 遗址 砖石墙体 保护技术
  • 简介:2018年7月12日.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向我馆捐赠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正负电子对撞机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即L3实验)用锗酸铋晶体(10根)。王春法馆长出席仪式并代表我馆接受捐赠。

  • 标签: 实验物理学家 接受捐赠 丁肇中 晶体 教授 诺贝尔奖获得者
  • 简介:近年来,在国内外旧石器中晚期遗址内都发现了大量装饰品材料。上世纪八十年开始,国外考古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验,以解释和分析考古遗址内所发现各种装饰品的生产工序、功能以及所代表的含义。装饰品模拟实验在我国起步较晚,近年来在水洞沟遗址诸地点及虎头梁遗址都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鸵鸟蛋皮串珠。本文主要对鸵鸟蛋皮串珠生产模拟实验的设计与解释分析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同时应结合微痕分析(低倍法)的使用,有助于全面阐释这些串珠的性质及其所反映的人类信息,从而认为装饰品复原的模拟实验在我国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旧石器时代 装饰品 研究现状 未来构想
  • 简介:一、档案的形成与分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档案和档案工作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夏、商时起,我国就有了档案。若以载体质地为标准,分别有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竹木档案等类型。《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先秦档案文献汇集,它载录的档案文献种类有典、谟、训、诰、誓、命、征等文种。

  • 标签: 档案工作 档案管理 档案种类 档案信息 文博档案资源
  • 简介:韦驮是印度的战神,传入中国后,和中国韦天将军合二为一,成了为人恭敬的韦驮菩萨。本文通过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不同造型韦驮像,探究韦驮的来历、韦驮手中金刚宝杵以及韦驮像不同造型的含意。

  • 标签: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韦驮 造像 金刚宝杵
  • 简介:在老上海形形色色的货币中,有些以钱庄名义发行、面值为“念枚”铜元的兑换券,20世纪初一度在上海市面广泛流通。“念”即“贰拾”的沪语读音,由于未见外地有称“念枚”的铜元票,因此这种“念枚”铜元钱庄票被认为是沪上币钞中的一大特色。

  • 标签: 上海 “念枚”铜元票 中国 货币 发行量 流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