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上曾太子鼎的国别及其相关问题王恩田山东临朐泉头村发现两座春秋墓葬,编号:墓甲,墓乙.出土了齐、上曾等国铜器[1]。其中的上曾太子鼎,已有的研究文章均认为“上曾”即山东境内的国笔者认为根据该鼎的形制,铭文书体、词语等多方面考虑,上曾太子鼎,仍应是住在鄂...

  • 标签: 太子 铜器 李学勤 文物 国别 齐桓公
  • 简介:辉县固围村战国墓国别问题讨论张新斌固围村战国墓①位于河南辉县城东6公里固围村东的崖地上。已发掘的1—3号大墓3座并列在150米×135米的长方形土台上,规模最大的2号墓居中,稍小的1号、3号墓西、东相对,在其附近还发掘了附葬的5、6号两座小墓,合在一...

  • 标签: 战国墓 《战国策·秦策》 考古研究所 赵王陵 《史记》 战国时期
  • 简介:战国时期三晋各国(含东周国、西周国)都铸造了方足小布,目前出土的数量与范围都很大,反映了当时商品贸易的发展与活跃.由于方足小布绝大多数面部都铸有地名,这就为判断其种类、国别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晋铸造的方足小布到底有多少种,在这之前的不同研究时期,虽然已有学者作过有关的统计,但还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本文就将讨论这一问题.

  • 标签: 方足小布 种类 古货币 周朝 赵国 韩国
  • 简介:从尖首刀面文“■”“鼓”等谈到尖首刀的国别、年代及有关问题黄锡全本文所指的尖首刀,即泉界所谓的燕尖首刀和狄刀(包括针首刀),其中也有被称为中山国刀和山戎刀者,不包括燕“明”刀和齐刀。这种尖首刀的国别,年代及有关问题,以前虽有不少学者为之进行过深入研究...

  • 标签: 中国古代货币 有关问题 白狄 发现与研究 先秦货币 刀币
  • 简介:永定地区在古代是一个佛教文化盛行的地区,寺庙众多,但因历史及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现存寺庙寥若晨星,塔作为寺庙建筑中的一部分,也仅存数座,现分列如下:

  • 标签: 永定地区 古塔 中国 名胜古迹 形制
  • 简介:近20年来,泸州市先后发现800余座崖墓,并对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和石器;葬具有独木棺、石棺、崖棺、砖石棺、陶棺等。石棺上丰富的石刻绘画题材,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 标签: 泸州 崖墓 分布 葬具 葬品 画像石棺
  • 简介:丧葬习俗是处理死者遗体,寄托子孙哀思的文化习俗,中国历来重视丧葬礼仪,特别是长辈的丧葬礼仪,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本文对晋中一带的丧葬习俗作了详细描述,从中可以了解近现代晋中丧葬文化风俗及其相关历史。

  • 标签: 丧葬习俗 入殓 盖棺 出殡
  • 简介:本文首先从洛阳地区秦墓发现情况与地缘不相配称引出思考,然后将已知秦墓同关中秦墓进行简要对比找出洛阳秦墓探索的突破口——土洞墓;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分析归纳出土洞墓蕴含的一般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器物组合进行分组分期和验证,最后对周秦文化的融和过程作了探索。

  • 标签: 土洞墓 陶器组合 仿铜陶礼器 文化融合
  • 简介: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包头地区征集和出土了一批铜镜。从这些铜镜的年代来看,既有铜镜的繁荣鼎盛时期——西汉,也有铜镜的高度发展时期——唐朝,也有日趋衰落的宋金元明清时期。从数量上看,汉唐镜居多,反映了随着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 标签: 馆藏 包头地区 铜境 来源 年代 时代风格
  • 简介:目前许昌地区发现的汉代陶器主要有熏炉、壶、耳杯、井、磨、仓、灶、奁、鼎等,类型比较丰富。本文对许昌地区现藏部分陶器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并参考相关考古发掘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对年代进行了大致推定。综合而言,许昌地区的两汉陶器在形制、工艺等方面,与两汉时期的主流文化面貌大同小异,能够代表并反映当时的技艺特征、工艺水平以及人们的审美倾向。

  • 标签: 许昌 汉代 陶器
  • 简介:2013年12月19日,国际著名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欧弗·巴尔-约瑟夫先生,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了一场题为《近东地区农业的起源》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以黎凡特地区为中心的近东地区农业起源的研究概况,为我们了解该地区如何从采集狩猎者变为农人、以及采集狩猎群体如何与农人共存互动。携手迈入新石器时代提供了相当翔实的资料和解释。

  • 标签: 农业起源 地区农业 近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学家 新石器时代
  • 简介:察合台汗国的基业始于一块王子私产,其主要基地有河中地区、塔里木沿边、伊犁河谷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经历过东伊朗呼罗珊、阿富汗等地的鼎盛,也有过萎缩在南疆或北疆一隅的艰难岁月。其东北部又与窝阔台汗国密不可分,直至最后将其并吞。

  • 标签: 察合台汗国 伊犁河谷 塔里木 阿富汗 东北部 北疆
  • 简介:本文通过对峡江地区宋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进行类型学研究,将本地区宋代墓葬划分为三个时期。然后,分析了峡江地区宋代墓葬的文化因素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使我们了解到峡江地区在宋代是一个较为封闭和落后的地区,有些文化现象在这种稳定的落后状态中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社会。

  • 标签: 峡江地区 宋代墓葬 初步研究
  • 简介:云南西部的三江流域分布着一种独特的打制双肩石器,流行年代与云南青铜文化相当。该类石器,有可能脱胎于云南西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并对云南青铜文化中的某些青铜器造型产生了影响。

  • 标签: 云南 打制双肩石器 年代 磨制石器 青铜器
  • 简介:青州地区北朝佛衣类型分为三期。一期约北魏末至东魏初(约518—537),以上衣搭肘式和露胸通肩式佛衣为主;二期约东魏初至东魏末(约537—550),佛衣沿袭一期;三期约北齐时期(550—577),流行露胸通肩式、通肩式和袒右式佛衣。一、二期佛衣可能受到南朝文化中心建康的影响;三期佛衣既保持南朝传统,又有来自印度的影响,而来自印度的影响大约仍可能通过建康传至青州地区

  • 标签: 青州地区 北朝 佛像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