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黄河灾救济奖券是1930年代河北省政府发行的赈灾彩票,在中国近现代彩票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黄河灾救济奖券的发行过程经历了试发行、正式发行和续发行三个阶段。经过广泛搜集资料,我们可以准确给出黄河灾救济奖券的发行量,第1~34期黄河灾救济奖券的总发行量为4880898元。根据现有资料显示,其用途一是直接用于受灾三县的赈济,二是用于将灾民向其他地区移民的安置费用。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黄河灾救济奖券在发行过程中有其明显的弊端。

  • 标签: 黄河水灾 国民政府 救济奖券
  • 简介: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后,国立黄河利工程专科学校经豫西内乡迁至陕西宝鸡,人员、财产均蒙受巨大损失.本组史料不仅提示了该校辗转迁徙的艰辛历程,于教育界人士对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表现的观感也有一定反映.

  • 标签: 工程专科学校 豫湘桂战役 史料 水利 黄河 西迁
  • 简介:河北省馆陶县地处古黄河之滨,据旧志记载:从东周周定王五年(前602年),黄河在宿胥口改道经馆陶,从天津以北入海开始,曾先后九次在馆陶决口改道。每次决口改道,都给全县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可以说,馆陶人民在历史上曾饱受黄河之苦。在馆陶籍的名人中,有一位与黄河结下不解之缘,对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他就是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式人物,被人们称为“一代河官”、“名副其实的大禹传人”的王化云同志。他是黄河之子,他以平生的才智经历回报了黄河。笔者曾在黄河利委员会工作40多年,并曾主持编纂《黄河志》工作,对长期担任黄委会主任的王化云同志的治黄业

  • 标签: 王化云 黄河水害 小浪底工程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下游 南水北调
  • 简介: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在古代诗人的心目中,黄河的伟大与非凡是可与至高的上天相提并论的。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历代名士、诗家咏叹的对象,流传至今的“黄河古诗”不计其数。尽管由于古代交通条件和诗人活动范围所限,黄河古诗多是描写黄河中下游的情景,很少涉及中上游的状况,但总的看来,这些古诗在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更堪称珍贵的史料,它们以特有的艺术语言向今人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古代黄河画卷。在黄河古诗中,描写最多的是黄河那壮阔宏大等明显的气势特征,这些天然的景象极大地冲击着诗人的视觉。听觉感官,进而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引发了一系列的震撼与联想。1.浩荡难测。唐代诗人高适《自淇涉黄

  • 标签: 古代黄河 古诗 《清诗铎》 《全唐诗》 黄河水 魏晋南北朝
  • 简介:诗人阮章竞(1914—2000),生前留下著名诗篇《漳河水》、名歌《妇女自由歌》(歌词)、名剧《赤叶河》、童话名篇《金色的海螺》以及一批绘画等文化遗产。我翻阅这些作品,回顾诗人的往事,仿佛诗人又站在了我眼前。第一次见到诗人阮章竞上小学时,老师曾教唱《妇女自由歌》,那时不懂是谁写的歌词、谁谱的曲。上高中时,弟弟上育才小学,一次星期六放学回来,说他们几个同学到一个同学家里去了,同学的爸爸叫'阮章竞',

  • 标签: 忆漳河 水的歌者 漳河水
  • 简介:悠悠千古,浩浩然大浪惊涛拍岸;生生不息,荡荡乎卷云堆雪御风。黄河远上白云间,其势壮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势雄也。雷霆之势,奔啸千里,直下卫宁。中卫入,惠农出,凡三百九十余公里,九曲八弯,高峡平湖,玉带生烟,浪淘千寻。中卫、中宁、青铜峡、吴忠、灵武、永宁、贺兰、银川、平罗、石嘴山十城星罗棋布,傍河而居,因河而盛。塞北风情,江南气象,呜呼,黄河乳汁千年,

  • 标签: 黄河 青铜峡 石嘴山
  • 简介:豫晋峡谷,系指三门峡至孟津段,穿行于中条山与崤山、太行山及熊耳山之间的黄河最后一段峡谷,是黄河最为险峻的一段。这里,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先后发现丰富的黄河漕运遗迹,包括豫晋峡谷东部出口的八里胡同栈道、山西平陆、夏县、垣曲三县黄河北岸的漕运遗迹、三门峡漕运栈道及周边与漕运有关的遗存、新安盐东关防、仓储建筑遗址等。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石刻题记的发现,可知黄河航运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北宋,黄河漕运一直发挥着维系封建王朝统治的水上生命线的作用。同时,作为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黄河漕运遗迹还忠实地记录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和智慧,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的发展演进历程。

  • 标签: 豫晋峡谷 黄河 漕运 栈道 遗迹
  • 简介: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中国西部甘、青、宁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沿岸世代生息繁衍着藏、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黄河养育了他们,千年奔涌的黄河承载了他们的历史与荣辱;漂流沉浮的黄河皮筏见证了这些高原民族的文明与传奇。黄河皮筏,是西北高原富有地域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或渡物或渡人,对黄河南北两岸的经济发展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 标签: 经济发展 黄河沿岸 中国西部 河南 旅游 漂流
  • 简介:张光年,笔名光未然、华夫,1913年11月1日生于老河口市,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生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并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2年元月28日在京辞世。张光年少小离乡,四海为家,一曲黄河,传唱中华。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中,他一直用诗助威呐喊,以赤子报国之心,用诗锻造了一柄抗日杀敌之剑,用诗在讴歌不

  • 标签: 光未然黄河 黄河大合唱
  • 简介:<正>当清季道光朝“内政废弛”,纲纪不振之际,林则徐能严于律己,勤于任事,并能以身作则,“办事认真,”要求“察吏莫先于自察,必将各属大小政务,逐一求尽于心,然后能以验群吏之尽心与否。”这就是“民颂之日林青天”的林则徐。林则徐先后多次任事于豫省,历时虽均短暂,但其办事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当时官场中是突出的,尤其在豫东治理黄河的过程中,表现的更为突出,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 标签: 治理黄河 林则徐 实事求是 豫东平原 道光朝 栅门
  • 简介:元代黄河频繁的决溢改道,在开封城北、东、西走河,破坏了开封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对城市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至元二十年(1283)黄河洪水灌进开封外城,至元二十七年(1290)破坏部分城市水道,延祐六年(1319)城北出现护城堤。元代开封城市的发展与宋金相比,有所衰落,'黄河'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元代 开封 黄河泛滥
  • 简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文明发源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为祖国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黄河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它如一匹烈马,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在中下游的华北平原,水势变缓,大量泥沙淤积下来,日积月累,河床逐渐抬高,每到夏秋汛期,常常泛滥成灾,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为此,历代黄河“河长”采取各种策略与其进行斗争。

  • 标签: 黄河 古代 中华民族 泥沙淤积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 简介:自古以来,黄河上游的甘、青、宁中国西部高原地区,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生活在这里的藏、汉、回、撒拉、东乡、土等民族的民众,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发明了牛、羊皮"浑脱"和皮筏,以渡人渡物,以航道运输,满足了当地传统乡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同时,在长期的扳筏过程中,西北民众创造了异常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本文以兰州羊皮筏子的制作和保修工艺为例,运用第一手田野资料,对黄河皮筏的物质习俗传承与演变作一"浓厚的描述"(thickdescription,或译"深描")和阐释[1]P3-36.

  • 标签: 制作工艺 民族民间文化 黄河上游 高原地区 中国西部 生存环境
  • 简介: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继承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水利系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省江河水利志的编纂工作,在省方志办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全省水利系统修志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江河水利志编纂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 标签: 方志 编纂工作 修志工作 年代 努力 水利
  • 简介:浙江省水利厅最近召开全省江河水利志工作会议,学习贯彻水利部关于加强江河水利志工作的通知精神,交流经验,检查修志工作,部署今后任务。

  • 标签: 修志工作 工作会议 浙江 精神